外周置入静脉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对比研究
2021-04-07李慧张培培陈鹏霞李娜陈艺玲
李慧 张培培 陈鹏霞 李娜 陈艺玲
外周置入静脉导管(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VC)是需要中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首选,也是肿瘤患者重要的“生命线”。但长期放置导管,可能出现血栓形成、静脉炎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等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常常导致非计划拔管,也可能危险患者生命[1,2]。本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腹放疗科PICC 与CVC 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导管维护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有PICC 或CVC 置管的肿瘤患者。(2)剔除标准:同时有PICC 和CVC 置管的患者、非肿瘤患者。以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我科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PICC 患者为A组,CVC 患者为B 组,再将两组分为血栓形成组(A1 组、B1组)和非血栓形成组(A2 组、B2 组)。
1.2 置管方法 PICC 和CVC 放置由静脉导管中心的资深护士完成,置管前均需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前,要根据患者相关情况,判断是否合适置管及评估基础围,包括拟置管侧臂围和对侧肢体臂围(腿围)。PICC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置管,备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而CVC 首选右侧颈内静脉。B 超引导下平卧位穿刺置管,抽回血测试导管通畅,并用敷料加压包扎,分别记录导管体内、体外部分长度。PICC 患者常规拍摄X 线胸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CVC 患者根据放置情况选择是否拍摄X 线胸片。
1.3 导管维护 每星期维护1 次,住院患者由所在病区经导管相关专业维护培训的护士维护,必要时请静脉导管中心护士协助。评估导管相关情况,如敷料、穿刺点、局部皮肤、肢围(上臂围、大腿围)、外露导管长度、同侧肢体活动及并发症情况(穿刺点局部感染、周围皮肤过敏、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部分断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渗液、导管堵塞、肢体肿胀等),记录护理措施及导管去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387 例符合研究标准,其中A 组265 例,B 组122 例。A组中男97 例,女168 例;平均年龄(58.6±11.2)岁。B 组中男64 例,女58 例;平均年龄(59.9±12.2)岁。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内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年龄、性别比较 A1 组与A2 组的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54.0±13.0 岁vs 58.6±11.2 岁,P>0.05),B1 组与B2 组的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60.2±16.6岁vs 59.9±12.1 岁,P>0.05)。A 组内男性、女性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06% vs 1.19%,P>0.05),B 组内男性、女性血栓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4.69% vs 7.00%,P>0.05)。
2.3 并发症处理情况 A 组1 例发生导管感染而非计划拔管,4 例血栓形成经注射器负压抽吸出5 条血栓后导管再通。B 组发生导管感染和血栓形成各1 例而非计划拔管,渗液2 例导致意外拔管;6 例血栓形成经注射器负压抽吸后导管再通。A、B 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25.0%(4/16),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3.1 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 静脉放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有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单侧穿刺侧肢体肿胀,导管自发性返血、导管渗液、导管断裂、导管漂移或脱位,皮肤过敏、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本文PICC 并发症发生率为6.42%,略低于文献报道的7.0%[3]。文献报道PICC 静脉炎发生率为2.6%-9.7%[4,5],而本组资料未发现1 例静脉炎,可能与导管放置及维护有关。本组PICC 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报道的5.9%-9.5%[6]。本研究CVC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1%,高于报道的10.0%[7],其原因与报道的并发症种类仅有导管阻塞、导管松动脱落及导管相关感染有关。本研究PICC 组和CVC 组的并发症仅血栓形成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2 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处理 (1)导管堵塞:肿瘤患者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分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导管扭曲、打折或维护冲管、封管手法不正确,均可以引起导管堵塞。当怀疑患者导管堵塞时,应首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扭曲和改变病人体位,排除外因致导管闭塞,如判断为血栓性堵管,立即接上三通管并用10 ml 注射器抽尿激酶(5000 U/ml)充满导管,浸泡导管30~60 min,再用20 ml注射器反复抽吸,使导管再通[7]。若重复抽吸无效应给予拔管,禁止强行静脉内推注溶液冲管[8]。本组对11 例血栓性堵管(PICC 5 例、CVC 6 例)病例,科室导管维护小组采取负压抽吸结合尿激酶的方式,成功使10 例导管成功再通,成功率高达90.91%,避免了非计划拔管,仅1 例PICC合并导管感染致意外拔管。对血栓性堵管的负压抽吸时间,应视情况而定。若抽吸时间超过2 小时仍未再通,而患者仍有求尝试,必要时可延长至24 小时。(2)穿刺点周围皮肤感染:多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病人自身抵抗力低下有关。对局部感染可使用通透性更高的贴膜,并及时做好消毒措施;对穿刺部位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的病人,给予每日严格无菌条件下换药,并可选择使用5%硫酸镁湿敷或红外线照射,以加速血液循环,使肿胀部位消退[8]。(3)导管漏液:常见原因有纤维蛋白鞘形成,低蛋白血症,导管在穿刺点下或血管外发生破损、断裂,主要处理措施有加强营养支持,适当加压包扎。本文PICC 组有3 例渗液,经加压包扎后未再出现渗液现象;而CVC 组3例渗液经加压包扎后仅1 例未再出现渗液,另2 例需非计划拔管。
3.3 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 静脉置管后出现并发症可能与护患双方有关。(1)患者: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认识不足,对护士宣教不在意或没有很好理解宣教的内容,未能配合护士做好导管维护工作。(2)护理:宣教不到位,导管维护流程不规范,导管固定、安置不到位,无菌操作不当,透明贴膜使用不规范,未严格遵守冲管的规定,对患者置管情况掌握不足,交班记录不规范,未及时发现导管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处理措施不规范。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护患双方均要重视宣传,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确保患者已理解宣教的内容;患者需认识到并发症的严重性,积极配合护士做好导管维护工作。(2)加强导管维护知识培训,如熟悉导管维护流程、皮肤消毒要求、冲管相关规定、导管固定要求。(3)加强巡视,密切留意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导管长度及导管通畅情况。
综上所述,PICC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VC,尤其是血栓形成发生率。并发症出现后,及时采取恰当护理措施,绝大多数可避免非计划拔管。但由于本文为回顾性临床研究,并发症主要是通过查阅导管管理系统、以及科室导管维护记录统计,可能存在漏记,确切的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