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
2021-04-01徐祭红
【摘要】少儿舞蹈是少儿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少儿天性而设置的教学内容。但一直以来,少儿舞蹈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始终是传统舞蹈教学,强调儿童身体机能的强化,而不注重少儿的天性培养,造成少儿舞蹈教学效果大大下降。为了充分提升少儿舞蹈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成为核心研究内容,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内容融合,能让少儿舞蹈内容变得多姿多彩。但需要其不拘泥于形式,强调民族舞蹈灵活多变的特点,并融合知识教学内容,讲究从根源学习舞蹈。本文将从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存在的问题入手,全面展开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
【关键词】少儿舞蹈;民族舞蹈;舞蹈教学;民族风格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44-03
【本文著录格式】徐祭红.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研究[J].中國民族博览,2021,01(02):144-146.
引言
在幼儿教学中,讲究幼儿的天性释放,强调在其天性的作用下,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少儿舞蹈教学成为核心内容,各大少儿学校中都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释放少儿的舞蹈天赋,并发掘幼儿的天性,因为此类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式,其本身更多的是肢体类的动作,以及音乐等兴趣内容的高度融入,是幼儿全面释放个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少儿舞蹈教学中,始终效果不佳,内容高度僵化,让幼儿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应问题,目前最有效地办法是融入民族舞蹈内容,此类更加具有特点的舞蹈教学内容,能激发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加上各类舞蹈都有丰富的传说内容,意味着内容的趣味性更足。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抄袭模仿严重的情况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讲究教育教学内容简单化,但简单化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抄袭和模仿。尤其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多数少儿舞蹈教师采用了僵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如佤族的舞蹈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甩头的动作,虽然甩头是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佤族舞蹈中都将甩头动作作为核心,其强调的是肢体的协调和特殊含义的表达。若一味将甩头作为核心,只能是不伦不类。同样,在其他民族舞蹈教学中,也是如此,如蒙古族舞蹈学习中,马头琴和赛马舞是典型的教学内容,但是,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不了解此类乐器和舞蹈的作用是什么。而实质上,赛马舞是蒙古族儿童学习骑马之前的准备过程,通过舞蹈的方式了解骑马的动作,从而方便后续的马术教学。汉族儿童不需要从小学习骑马,所以学习的内容需要改良,不需要过于强调赛马动作的标准性,讲究的是赛马动作的优美。教师没有针对此类情况做出改良,可见其全部内容完全是理论上的照搬照抄,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二)过于追求民族风格的特异性
我国的儿童舞蹈教学面向的群体,主要是我国的汉族儿童,所以舞蹈内容以汉族舞蹈为核心。而为了增加舞蹈的趣味性,当前开始逐渐融入民族舞蹈内容,但很多教师是典型的汉族教师,对民族舞蹈理解不到位,认为民族舞蹈是落后的、原始的、野蛮的,此类理解本身是对少数民族的不尊重,更何况此类理解本身也是错误的。但因为此类解释本身对儿童来说非常神秘,甚至带有一部分传说神话的色彩,能更好地吸引儿童学习此类内容。而很多教师依旧将此类不成熟、甚至是愚昧的内容传承了下来。不少教师解释,是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但中华民族是一家,曲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内容,本身是错误行为,在儿童教学中不值得提倡,教师应该换一种方法来增强趣味性。
(三)对民族舞蹈理解的概念僵化
少儿舞蹈教学为了追求舞蹈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一直都在力求内容上的创新。民族舞蹈的融入也是创新的一种做法,但是因为很多教师对民族舞蹈的不理解,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直使用西方教学方法和西方舞蹈技巧作为核心内容,实质上已经曲解了民族舞蹈的内容。如很多教师习惯性地将藏族传统的弦子舞进行改编,用弦子舞的几个基础技巧来融合西方音乐,从而改编为踢踏舞。如此形式的改编,让民族传统舞蹈的内容彻底发生了改变。也有把佤族的木鼓舞改编成现代舞的情况。大胆的探索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不应该在不了解其本质的情况下就对内容进行大肆改编,让其彻底丧失了民族特色,尤其是要杜绝“传统技巧+现代舞曲+西方舞蹈技巧”的改编形式。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核心要素
(一)跳什么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充分融入民族舞蹈,其核心研究要远远比具体的实现方式重要。目前,很多民族舞蹈融入方式,实质上是有效地,但因为对民族舞蹈的研究不到位,因而导致融合效果不佳。其首要研究的内容是跳什么。所谓的跳什么,就是要充分知道,什么内容是民族舞蹈中的精髓。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民族舞蹈内容非常丰富,但不是所有的民族舞蹈内容都是其中的精粹,如满族的萨满祭司舞蹈就不适合儿童学习,其本身封建色彩异常浓厚,被人们俗称为“跳大神”,如此的舞蹈如果是儿童学习,就会造成封建迷信思想的泛滥。但如佤族的木鼓舞等,是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而出现的舞蹈,本身传递的精神是正能量,因而会让少儿舞蹈教学内容效果更好。尤其是在佤族舞蹈中,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手拉手进行合作舞蹈,此种大范围的舞蹈合作,会让儿童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此类舞蹈本身不会过多强调技术内容,也能算作是舞蹈类的游戏内容,对儿童的快乐成长有着很大的好处。
(二)为什么跳
少儿舞蹈教学不是专门的技术教学,因为少儿舞蹈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以用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少儿的年龄也不适合专业技术训练,在身体骨骼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一味强调专业技术内容,反而对少儿的身体会造成伤害。所以,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充分知道,为什么去跳舞。在民族舞蹈融合的情况下,也要知道为什么跳。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让儿童通过民族舞蹈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保证儿童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尤其是民族文化中所传承下来的美学内容,更是少儿成长阶段所不能或缺的。总体来看,少儿舞蹈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儿童学习其中的文化内容,并保证文化内容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跳。如蒙古族的舞蹈中,就有赛马舞等形式,能让儿童更好地了解竞争的观念,不断强化自身,正确获得自己的胜利成果,才是优秀的竞争价值观,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明辨是非。
(三)何时跳
时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本质上是人们形容事情与事情之间间隔的单位,但随着人们知识体系的不断丰富,时间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在少儿民族舞蹈教学中,时间就有三个概念。一是历史时间。民族舞蹈的出现是有历史时间的,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何时、其表现的时间是哪些,在历史上都相对固定。一般民族舞蹈都是祭祀或者重大节日用来表现心情的,这也意味着,在民族舞蹈中,历史时间上的表演都有时间的重大意义,研究这些时间,有利于让儿童了解民族舞蹈的意义和民族舞蹈的起源,并追溯其中的情感所在。二是现在时间。由于民族舞蹈通常比较古老,和现代有所区别,在现代表现中,如何尊重古代内容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三是表现时间。舞蹈是一项表演内容,在少儿表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传统时间上的内容,不能以全新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内容。如很多时候,一些民族乐器的鼓都被架子鼓等取代,因为音色不同,或者材料不同等缘故,并不能很好地发挥效果。
(四)在哪儿跳
一直以来,我国的儿童舞蹈教学,都追求一切从简,即单纯地展开技术内容教学,不要求学生表演,或者说在非展示类表演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少儿进行服装的穿着,也不会进行布景布置。对少儿来说,其本身对舞蹈的疑惑会随着技巧的强化而不断加深,很多少儿不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跳,跳的含义是什么。实质上,此类情况意味着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缺失。尤其是在民族舞蹈之中,想要让少儿对民族舞蹈有所认同,首先要从服装入手,合适的服装能让少儿了解到其中的特色,因而强化自身对相应内容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很多的民族舞蹈内容都有特殊的演出地点和演出形式,需要教师做好布景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舞台,让少儿在舞台上能更好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内容,才是有效地教学办法。所以,民族舞蹈融入少儿舞蹈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一切从简,学校可以在资源上尽可能地节约,但在必要情况下,也需要进行舞美建设,同时要求少儿服装整齐。
(五)谁来跳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始终强调内容的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意味着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在教育教学中,高、中、低年级学生学习内容都相对单一,根本无法释放少儿的活力。在民族舞蹈中也存在此类问题,主要是对民族舞蹈的研究过于单一,内容无法实现高度的拓展,也让内容相对桎梏,无法发挥强化少儿舞蹈教学的效果。探讨谁来跳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其本质在于,任何艺术都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即艺术没有定式,教育教学内容需要活学活用,保证教学内容高度自由化,才能获得相应的效果。教师在编排佤族木鼓舞时,可将少儿分为高、中、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龄段适合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包括动作幅度、节奏、音乐、场景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安排,突出少儿舞蹈的活泼性、趣味性、新颖性。这种将学生进行分类的方法,符合我国强调的因材施教理念,也符合艺术教学的理念,虽然本质上也只是进行了分类,但是教学中所能起到的效果不可估量。
(六)怎么跳
民族舞蹈是每个民族根据自身特点而创造的艺术内容,在一定情况下代表了每一个民族的核心特色。但是,由于创造者大部分是成人,在实际创造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怎样将其教给少儿,怎么跳。首先,指明其主体——是少儿来跳,因而必须符合少儿的生理、心理特征。這样才能保证少儿学会其中的内容,否则少儿学习困难重重。其次,所跳对象是民族舞蹈,必须突出民族特色。此是民族舞蹈教学的根本,如果教学其他内容,就不算是民族舞蹈教学了。少儿跳佤族木鼓舞要紧扣其舞蹈的主要特征——以围圈、挽手、对称舞蹈为主要动律,双膝弹动,重拍向下,节奏感强。按照这些特征,教师完全可以制定出比较符合少儿的学习内容,相对于传统内容而言,此类更加符合儿童特征的舞蹈教学内容。更加容易教学,效果也更好。同时,根据每一个少儿情况的不同,教师要关注的是其动作的标准性,即每一个少儿身体的极限或者是能完成的极限所在,而不必强求每一个少儿的动作都完全一致。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融入的具体步骤
(一)强调视听结合
少儿舞蹈教学的难点在于少儿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很多内容不能仔细思考,因而,引起少儿学习的想法必然要从兴趣入手。在民族舞蹈融合过程中,视听成为一个核心思考的内容。在学习民族舞蹈之时可以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引导其乐于欣赏和喜欢民族音乐,并且在民族音乐当中感受音乐美和舞蹈美。此类从听觉入手的方法,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少儿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后续的教学也畅通无阻。同时,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少儿的多种感官并且和肢体进行配合,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从中学习舞蹈技能。即舞蹈不是单纯的手脚配合,还需要感官的协作,因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
(二)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充分强化民族舞蹈的效果,则需要尽可能地进行环境的塑造,从环境入手,给少儿一个良好的舞蹈体验。其主要在于环境对少儿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可以鼓励少儿穿上民族服装,尤其是符合民族舞蹈的服装,而不是一般的民族特色便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新奇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因为少儿首先看到全新的衣服,会感觉到很有趣,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教师和孩子一起的方式,既能够有效地促进亲子关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之间以及教师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又能够通过舞蹈提高孩子的交流能力和提高学习民族舞蹈的乐趣和信心。因而,舞蹈不是少儿独立完成的,也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
(三)做好教材选择
为了更好地强化民族舞蹈的教学效果,则教材的选择成为核心工作内容。第一,教材的内容必须要足够贴近少儿生活,民族音乐要选择较为简单便于理解和学习性较强的艺术题材。针对少儿的民族舞蹈教育应该从感受入手,并充分结合少儿的特性和生活。例如,舞蹈曲目选择不应该过多偏向于成人,而是要充分考虑少儿的特点,如《吉祥三宝》等。第二,选择多种体裁,并且每一种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各个民族的民族舞蹈各具特色,表现形式也多样。选择多民族的内容,有助于少儿理解什么是民族的内容。
(四)实现有效组织
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组织教学难度始终较大,一是少儿的天性顽皮不好组织,二是少儿的特质和成人不同,不好组织。在教学当中要有意地对少儿们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发散,使之在感受音乐舞蹈美的同时,陶冶艺术情操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其目的主要是保证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做到全面发展,不是单纯局限于技术一个方面,而是强调艺术的独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少儿舞蹈教育困境明显,一方面无法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无法有效提升儿童的舞蹈能力,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在少儿舞蹈教育改革中,要尽可能地强调少儿舞蹈的多样性,在融合民族舞蹈内容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考虑民族舞蹈的技巧,还要综合考虑其艺术特点和民间故事传承,从趣味性入手,讲究本质上的内容融入,不拘泥于形式。也要求我国的儿童舞蹈教育在融合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主要讲究的并不是具体的办法,而是核心理念和要素,要明白为什么做,做的意义有哪些,才能真正促使二者有效融合。
作者简介:徐祭红(1981-),女,汉族,安徽,大专,群众文化馆员,蚌埠市剧目创作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少儿舞蹈编排跟少儿花鼓灯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