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
2016-11-09江雪
江雪
【摘 要】艺术,一直伴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特别是对于舞蹈而言,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兴趣教育学科,被公众不断认知与接受。舞蹈教育业被视为一类特长教育,面向更多的少儿群体。而且更多研究指出,舞蹈教育除了可以培养少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感知力以及审美能力,对于少儿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科学选择编排材料、精确制定表现形式、调整编排表现动作、强化身体协调训练、提升技能水平训练这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有关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工作。
【关键词】少儿舞蹈;编排训练;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J7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25-0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人们对于少儿的教育情况也更加关注,特别是诸多兴趣教育的开展,将其推入到了公众的视线中,舞蹈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类。目前多数舞蹈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少幼儿群体,加之国内少儿舞蹈比赛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这无疑为舞蹈教育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即便如此,当前我国对少儿的舞蹈教育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探寻科学的舞蹈编排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完善,也显得格外重要。而笔者将通过本文,本文就少儿舞蹈的编排与训练方面,将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分析。
一、科学选择编排材料
对于舞蹈教学而言,应当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选择编排材料,而且对于儿童类舞蹈而言,则要求具有一定的启蒙性与表现力。因而编排材料选择应当要精确,即取材于生活但艺术表现又要远远高于生活。例如,要表现出少儿在课余休闲嬉戏的场景,若是单纯照搬生活场景,不仅会导致舞蹈编排过于混乱,而且艺术效果不强,这时编排取材应当从少儿课余的多样活动入手,跳绳、游戏、踢毽子等活动表现力极强,可对他们进行艺术提取,进而制作出兼含生活、艺术特征的优秀作品。再者少儿舞蹈编排应当要与成人舞蹈编排进行明显区分,特别是部分教师教学过程偏重于功利化,进而直接从成人舞蹈中借鉴一些动作,虽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会对幼儿的天性造成伤害。
二、精确制定表现形式
就少儿舞蹈而言,也存在多类表现形式,一般可以体现为情节类、情绪类以及音乐类。情节类主要是舞蹈中的情节表现,赋予舞蹈戏剧的表现特征,这种表现形式也是当前少儿舞蹈创作选择最多的一类,其优势是以一些故事情节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主动学习的效果,而且动作难度性较小。而相比前者,情绪类表现虽然也会体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但是更注重艺术气氛的渲染。音乐类表现主要是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编排相应的舞蹈流程,进而提升舞蹈的音乐表现力。
三、调整编排表现动作
对于少儿舞蹈而言,动作应当是作品表现的精髓,因而,对于舞蹈动作而言,主要是反映整个作品的创造思想以及主题,而且对于少儿舞蹈而言,动作也能直接体现出相应的心态特点以及情感表现。因此,对于少儿的舞蹈动作选择,可以从古典、芭蕾以及现代等类型的舞蹈作品中进行精炼,同时可以适当提升动作的趣味性与作品主题遥相呼应。例如,少儿舞蹈作品《小鱼游》就是突出小鱼游动的欢快心情,而在表现动作编排过程中,则可以将手臂左右摇摆、头部环绕以及身体摆动等制定为表现动作,进而增强表现力。
四、强化身体协调训练
舞蹈本身要求“头正身侧”,而且动作自然,不生硬。而对于少儿舞蹈动作的训练,应当注重对少儿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根据以往少儿舞蹈训练的习惯特点,在进行动作模仿时找到相应的感觉,而且要保证身形兼似、气质与动作同步。例如,学习少儿民族舞蹈就需要根据我国民族舞蹈的特征,找出整个舞蹈的主题精髓,进而增强整个舞蹈的表现力。
五、提升技能水平训练
舞蹈教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教学,更是一项高度的技能教学。而少儿舞蹈的训练则应当注重技能水平方面的训练,即要求训练过程中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例如,一些孩子的柔韧度较好,则可以适当将技能的难度增加。而且训练的强度应当根据少儿强度进行,而不是一味地开展超量负荷训练。另外,高难度的技能训练并不是针对所有少儿群体,而是应当根据孩子们的能力进行预估,针对一些训练过程中较为优秀的孩子,可以对训练的强度、时间以及难度进行适当增加,进而发挥其身体最大潜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六、结语
综合而言,对于少儿舞蹈编排与训练工作的开展,需要从编排材料、编排表现、编排动作、协调训练以及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入手,进而达到科学开展少儿舞蹈教学的目标。此外,编排过程还需要注意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审美以及兴趣,发挥少儿的优势,当然也需要避免教学的功利化以及形式化,这样才能赋予教学本身更多的艺术价值,也让舞蹈教学在学生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一定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杭奖颖.结合少儿自身特性,提升少儿舞蹈编排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15,(4):150-152.
[2]徐小灵.我国地方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