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对比

2021-03-30张松山

黑龙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出血量

张松山

周口协和骨科医院骨科,河南 周口 46600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指发生于富含松质骨骨组织处(髋部、椎体、桡骨远端、骨骼近端)的骨折,可引起腰背剧烈疼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女性,其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患者脊柱骨密度下降密切相关,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椎骨矿物质进一步丢失,加重骨质疏松程度,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1]。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当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应用表明,传统开放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较大,可对病椎附件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引起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2]。因此,应采取微创手术方式,在提高手术疗效的基础上,减少创伤,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本研究选取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7例,分组研究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周口协和骨科医院医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7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微创组(n=34)、开放组(n=33)。微创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6.15±2.54)岁;骨折时间1~6 d,平均(3.22±1.07)d;骨折原因:交通意外7例,重物砸伤5例,跌倒22例;骨折AO分型:A型16例,B型18例;开放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6.83±2.62)岁;骨折时间1~6 d,平均(3.54±1.12)d;骨折原因:交通意外9例,重物砸伤4例,跌倒20例;骨折AO分型:A型17例,B型16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时间、骨折原因、骨折AO分型等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显示为单节段脊柱骨折;骨密度检查结果均显示存在骨质疏松症;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均可耐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脊髓神经、椎间盘损伤;骨折块严重脱位;多节段骨折;重要器官功能异常;合并严重内科疾病。

1.3 方法

1.3.1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内固定术治疗:术前30 min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取俯卧位,全身麻醉,采用C形臂X线机(普朗医疗,PLX7200)定位骨折位置并标记,常规消毒手术区域及铺巾;于标记处作约10 cm纵切口,逐层剥离肌层,使棘突、上下关节突完全显露,采用人字嵴定位法安装椎弓根钉与连接棒,撑开复位,在X光透视下检查复位情况,满意后,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缝合。

1.3.2 微创组:采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操作、体位、麻醉、骨折位置标记、消毒等同开放组;于标记处作约2 cm横切口,采用尖刀片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插入软组织扩展管及套筒拉钩,电凝止血,经工作套管暴露病椎上下椎体关节突及横突,直视下将中空穿刺器从椎弓根外上侧穿刺进入椎弓根,在X光透视下确认,拔出内芯,在X光引导下插入定位导丝,至椎体前中柱,攻丝后置入合适Sextant椎弓根螺钉,安装置棒器,经皮将连接棒穿刺置入,沿固定杆撑开,复位矫正畸形,锁紧螺帽及钉棒,以相同方法安装另一侧,在X光透视下检查复位情况,满意后,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间断缝合切口。

1.3.3 术后处理:术后1周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去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支具佩戴保持8~12周。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头侧端椎上缘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交角即为后凸Cobb角。(3)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程度,包括生活自理、站立、坐位、社会生活等10个项目,各0~5分,评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4)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 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住院时间(d)微创组(n=34)开放组(n=33)tP 75.15±6.83 154.61±12.37 32.678<0.001 85.37±9.22 103.38±13.36 6.439<0.001 10.68±1.75 16.83±2.65 11.242<0.001 10.68±1.75 16.83±2.65 11.242<0.001

2.2 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

术前两组VAS评分、后凸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微创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后凸Cobb角小于开放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后凸Cobb角比较(±s)

组别微创组(n=34)开放组(n=33)VAS(分)后凸Cobb角(°)tP术前4.37±0.95 4.21±0.86 0.722 0.473术后1周1.25±0.32 2.36±0.47 11.330<0.001术前11.68±3.17 12.14±3.02 0.608 0.545术后1周3.52±1.05 4.81±0.76 5.746<0.001

2.3 功能障碍程度

术前两组OD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障碍程度比较(±s) 分

表3 两组功能障碍程度比较(±s) 分

组别微创组(n=34)开放组(n=33)t P 术前43.13±2.62 42.38±2.57 1.183 0.241术后6个月6.85±1.04 13.97±1.26 25.258<0.001 75.047 57.174<0.001<0.001 tP

2.4 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组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34);开放组出现椎弓根钉松动2例,神经刺激征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6/33);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χ2=4.743,P=0.029)。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属老年群体多发性骨损伤疾病,多为压缩性骨折,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部疼痛。目前临床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原因在于,老年患者脊柱结构不稳定,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进而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可引起继发性神经损伤、导致椎管狭窄、成角畸形等不良情况发生。传统开放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手术创伤较大,易使周围软组织受到较大破坏,内固定握持力下降,造成螺钉松动、拔出等术后并发症[3]。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建立在几何轨迹原理基础上的椎弓根螺钉植入固定手术,可减轻机体损伤,加快术后恢复,术中通过连接棒,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增强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矫正效果显著,且可显著降低椎板及椎间关节损伤[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术相比,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更加安全有效,可显著减轻机体损伤,促进患者功能恢复。Sextant微创系统可将连接杆经皮置入肌肉深部,从而获得良好固定效果及稳定性,实现微创治疗[5]。值得注意的是,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适应证要求较为严格,对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骨折不适用,临床应用时需严格把握,保证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6]。

综上可知,与传统开放内固定术相比,采用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机体损伤,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患者功能改善,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出血量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