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早期诊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的意义*

2021-03-30蔡伟俊陈旭哲

黑龙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预测值血栓下肢

蔡伟俊,陈旭哲,谢 扬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汕头 5150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导致DVT形成发生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DVT形成主要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等多种因素有关,会引起深静脉管腔内血液凝集异常,造成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多发生在骨科手术后[1]。当发生DVT形成后若未及时采取有效诊治,将会导致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大部分DVT形成患者临床表现较不明显,导致临床诊断难度增加,而早期出现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后死亡率可达到15%以上,因此早期准确诊断DVT形成进行有效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尤为关键[2]。为此,本次研究采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早期诊断DVT形成展开相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7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在术后并发DVT分为并发DVT组15例与未并发DVT组57例。并发DVT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32±2.15)岁;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2例、髋部及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2例、足部及踝部骨折3例。未并发DVT组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01±2.03)岁;骨折部位:股骨干骨折14例、髋部及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8例、足部及踝部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由创伤所致下肢骨折;(2)年龄≥60岁;(3)术前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血栓栓塞情况;(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知情同意;(5)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1)术前有接受溶栓或抗凝治疗;(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与血液系统疾病;(3)脑血管及肝肾功能严重疾病;(4)患有精神疾病;(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1.3.1 采集样本:分别在术前、术后3 d与7 d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5m l进行检测。

1.3.2 检测方法:将采集的静脉血液置于枸缘酸钠109mmol/L进行抗凝处理,保持温度在4℃,应用离心机以每分钟3 000 r进行离心15 min,分离细胞与血浆。使用本院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由Sysmex公司生产,型号CAI510)与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D水平表达进行测定,采用凝固法测定FIB水平。

1.4 观察指标

(1)分析比较FIB、D-D指标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7 d变化情况。FIB指标正常值参考范围2.0~4.0 g/L,若FIB水平超过4.0 g/L则表示为阳性;D-D指标正常值参考分为<0.5 mg/L,若D-D水平超过0.5 mg/L则表示为阳性;在联合FIB、D-D指标检查中,两项指标若有一项表达超过正常范围,则判定为阳性。(2)对单独与联合FIB、D-D指标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率)、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FIB水平变化比较

并发DVT组术后3 d、7 d FIB水平明显上升,且术后7 d FIB水平比未并发DVT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FIB水平变化比较(±s) g/L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FIB水平变化比较(±s) g/L

注:与术前对比,a P<0.05

组别并发DVT组(n=15)未并发DVT组(n=57)tP术前4.34±1.25 4.28±1.16 0.152 0.767术后3 d 5.89±1.28a 4.81±1.26 10.611 0.000术后7 d 6.87±1.52a 3.75±1.06 12.475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D水平变化比较

并发DVT组术后3 d、7 d的D-D水平明显提高,且均比未并发DVT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D水平变化比较(±s) mg/L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D-D水平变化比较(±s) mg/L

注:与术前对比,a P<0.05

组别并发DVT组(n=15)未并发DVT组(n=57)tP术前0.45±0.11 0.39±0.14 0.387 0.824术后3 d 1.07±0.29a 0.71±0.10 17.098 0.000术后7 d 2.27±0.38a 0.46±0.09 11.021 0.000

2.3 DVT形成与FIB指标筛检结果关系分析

将FIB指标水平作为筛检标准,得出特异度为92.98%(53/57)、灵敏度为66.67%(10/15)、阴性预测值为0.91(53/58)及阳性预测值为0.55(10/18)。

2.4 DVT形成与D-D指标筛检结果关系分析

将D-D指标水平作为筛检标准,得出特异度为87.72(50/57)、灵敏度为80.00%(12/15)、阴性预测值为0.94(50/53)及阳性预测值为0.63(12/19)。

2.5 DVT形成与FIB联合D-D指标筛检结果关系分析

将FIB联合D-D指标作为筛检标准,得出特异度为94.74%(54/57)、灵敏度为93.33%(14/15)、阴性预测值为0.98(54/55)及阳性预测值为0.82(14/17)。

2.6 单独与联合FIB、D-D指标诊断DVT评价指标比较

FIB与D-D指标联合检测诊断DVT灵敏度与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见表3。

表3 单独与联合FIB、D-D指标诊断DVT评价指标比较

3 讨论

DVT在临床中是常见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也是目前造成骨折患者复发、致残及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出现DVT形成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手术、高龄、原发疾病等,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减退,使得血液凝固度上升,常呈高黏与高纤状态[3]。同时,血液流速与高凝状态会相互作用,加上下肢骨折术后需对患肢制动,下肢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小腿肌肉泵作用下降,更容易出现血液瘀滞情况,导致DVT形成发生。调查发现[4],超过70%的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形成临床表现隐匿,且症状出现较晚,不易被察觉,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现阶段临床对于诊断DVT方法主要有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等,其中被临床作为诊断金标准的是静脉造影,但由于受到检测创伤影响,导致使用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彩色多普勒超声科在无创条件下探查DVT,但在预测或早期诊断方面较欠缺[5]。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具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式,对于患者治疗时间、预后改善、经济负担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意义。目前关于DVT发病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但有报道发现[6],该病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壁损伤以及血栓等存在密切联系。FIB属于黏附蛋白系,作为一种肝脏合成糖蛋白,功能性较多,与细胞移动、吞噬、增殖与进化、血液凝固等方面存在联系。FIB形成主要来源于血管损伤,引起组织因子大量释放,促使肝脏合成较多的FIB,可见骨折手术术后FIB含量会随着血管损伤与创伤程度增加而上升[7]。D-D是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主要是经纤溶解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所产生,也是血栓溶解标志物之一,其表达水平上升能够反映出纤溶系统、凝血系统激活状态,并且其血清或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可反映出对机体FBI生成与凝血酶活性情况[8]。因此,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后出现纤溶现象时,D-D水平会呈上升趋势,故D-D指标可用于机体形成血栓的评估指标。

FIB与D-D定量检测能够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及凝血功能,可帮助筛查DVT形成。本次研究发现,并发DVT组术后3 d、7 d的D-D水平与术后7 d的FIB水平较术前有所上升,并且高于未并发DVT组,与徐亮等[9]研究结果趋于一致,表明FIB与D-D水平上升对诊断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D-D指标也能够作为凝血与纤溶活性的敏感指标,当出现表达水平异常上升时,可能提示纤维活性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钟巧妮等[10]研究发现,D-D水平不断上升,血栓体积则会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当D-D水平上升可考虑是否有出现难辨认的微血栓情况。但由于临床上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血管疾病也可能表现出D-D上升,故当D-D水平在0.5 mg/L以下时,其得出的阴性结果无法完全将DVT形成可能性排除,其表达为阴性可能与已过活动期与血栓活动小等有关,并不能表示无DVT形成病程,因此,当单一应用D-D作为筛检指标存在一定缺陷[11]。FIB在血液呈高龄状态或有血栓形成时,其水平会呈上升趋势,并且机体纤溶活性下降[12]。但由于对机体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也易造成FIB水平上升,故单一采用FIB作为筛查指标预测价值不足[13]。相关研究显示[14],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最易发生DVT形成是D-D水平达到峰值时期,当发生DVT形成后,D-D水平与FIB水平则呈持续上升状态。术后检测FIB与D-D指标水平,本次研究发现,FIB与D-D指标联合检测诊断DVT灵敏度与阳性预测值均比单独检测高,与胡书生[15]等研究结果类似,由此表明,当联合FIB与D-D指标作为筛查DVT形成指标时,可提高诊断真阳性率,减少漏诊情况,进而发挥早期诊断及预防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开展FIB联合D-D指标检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预测值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