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
2021-03-28李颖
李颖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患儿采用超声雾化、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鼻窦腔病变程度、炎症介质水平及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与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TR与MCC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TR、MC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鼻窦病变程度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MTR与MCC。
关键词:小儿慢性鼻窦炎;超声雾化;鼻窦负压装置;药物治疗
鼻窦炎是临床耳鼻喉科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指的是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炎症,并累及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病毒、细菌感染,变态反应及鼻腔鼻窦解剖学相关[1]。相比于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更为常见。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其生理解剖特点与成人不同,鼻黏膜与鼻窦尚未发育完全,不仅鼻内分泌物无法有效排除,更为丰富的血管和黏膜也为细菌提供了温床,因此小儿慢性鼻窦炎发病率较成年人更高[2~3],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本研究分析慢性鼻窦炎患儿采用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2±1.33)岁;病程0.5~3.0年,平均病程(1.47±0.53)年。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48±0.96)岁;病程1.0~3.5年,平均病程(1.56±0.4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小儿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近1个月内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耐受性良好;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全身性疾病;伴鼻腔乳头状瘤;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正在参与其他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国药准字H20113481)2次/d,每次每测鼻腔1喷;2.3%浓度的高渗盐水喷双鼻腔,2次/d,0.5 ml/次;黏液促排剂桉柠蒎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52401)口服,3次/d,1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超声雾化与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超声雾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国药准字J20090031)0.5~1.0 mg,加入1~2 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2次/d;鼻窦负压置换:选取1~2滴呋麻滴鼻液(国药准字H31022695)加生理盐水混合制成2~3 ml的溶液,先缓慢滴入患儿一侧鼻腔,轻轻推动鼻尖,之后再将连接吸引器的橄榄头塞入已经滴入溶液的一侧鼻腔,按压住另一侧鼻腔后嘱患儿发出“开”音,2 s后停止按压,再次塞进橄榄头,这样反复操作6~8次,让鼻腔在正负压力交替之下,促使鼻窦腔负压低于鼻腔气压,使药液流入鼻窦,发挥药效。另一侧鼻腔重复上述操作,隔天1次,1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参考《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4]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头痛、鼻塞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鼻内无脓性分泌物,鼻黏膜无水肿及充血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鼻内仍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鼻黏膜有些微水肿及充血症状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甚至有加重迹象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鼻窦腔病变程度:采用Lund-Mackey鼻窦CT评分法评估患儿治疗前后鼻窦腔病变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患儿鼻窦腔病变越严重。(3)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前后取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处理后分离出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2(IL-2)与白介素-6(IL-6)水平。(4)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与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患儿下鼻甲上表面放置少量糖精颗粒,患儿每15 s吞咽1次,检测MTR与MCC。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鼻窦腔病变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對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2、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MTR、MCC比较
治疗前两组MTR、MCC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TR、MC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累及多个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现阶段我国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相比成人患者,儿童鼻腔及鼻黏膜功能尚未发育完全,鼻窦开口长而窄,加上机体免疫力低下,发病率更高。对于小儿慢性鼻窦炎,临床可以采取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进行鼻窦病变清除,但术后有较高复发率,且由于儿童对手术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血管收缩剂、黏液促排剂等也是鼻窦炎患者常用药物,但仅适用于急性症状缓解,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临床实践与相关研究证实,目前小儿慢性鼻窦炎尚无特效疗法,单纯药物治疗大多具有局限性,治疗周期长且迁移难愈,且儿童鼻窦开口小,直接进行局部用药很难确保药物准确进入鼻窦内。有学者提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三联疗法具有收缩鼻黏膜、改善窦口开放的效果,再利用鼻窦置换疗法将窦腔内脓液吸出,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恢复鼻腔纤毛清除功能,治疗效果理想[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三联疗法能够降低炎症介质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效缓解鼻窦炎炎症反应,降低鼻窦病变程度。鼻黏膜纤毛结构改变与功能障碍是诱发慢性鼻窦炎的重要组织学基础,同时也是其迁延难愈的关键,临床中常以纤毛功能恢复作为治愈的一项客观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MTR与MCC均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三联疗法能恢复鼻黏膜纤毛功能,通过改善炎症介质水平有效发挥抗炎和抗水肿作用,提升纤毛活动能力,黏液输送与清除功能也同步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药物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鼻窦病变程度与炎症介质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MTR与MCC,临床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亚军,吴莉,张健,等.香菊胶囊配合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500例[J].西部中医药,2016,29(6):80-81.
[2]范永,张永强.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4):2686-2688.
[3]乾恩乐,王晓东.观察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J].北方药学,2018,15(6):185.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2):81-100.
[5]景莎莎,楊丹.药物、超声雾化及鼻窦负压置换联合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