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2016-11-28谢桃利
谢桃利
摘要: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异位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单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者30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者30例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2 w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β-HCG值、包块大小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及包块直径分别为(1200.5±126.2)IU/L、(1.5±0.4)cm,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及包块直径分别为(1368.3±122.5)IU/L、(2.1±0.6)cm,两组患者本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相比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且患者血β-HCG值、包块大小下降更为显著,较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疗效更佳,在严格掌握药物治疗适应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疗法。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异位妊娠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也是造成患者腹腔内出血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β-HCG)的监护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了明显提高,为药物治疗提供了条件。我科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3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4±5.2)岁,未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超声检查显示妊娠包块最大直径≤4 cm,血β-HCG≤3000 IU/L,所有患者异位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生命体征平稳,肝肾功能和血象均正常,且患者无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治疗禁忌。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50 mg/m2剂量单次肌注甲氨蝶呤。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当日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 mg,服药后2 h进食,当日晚餐后2 h服用米非司酮75 mg,连续服用6 d。两组患者均治疗2 w,即1个疗程。治疗2 w后,检测患者血β-HCG和血孕酮,并采用B超检查观察妊娠包块大小。
1.3疗效标准 有效:患者腹痛或下腹不适等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和血孕酮均下降,β-HCG下降超过30%~50%以上,孕酮小于15 nmol/L,腹部B超检查观察妊娠包块消失、缩小或无扩大迹象。无效:患者腹痛等临床症状加剧,疗程结束后,血β-HCG和血孕酮下降<30%或未下降甚至增,下降<30%或未下降或增高,盆腔包块未缩小,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手术适应征给予剖腹探查或转手术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32,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β-HCG及包块大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β-HCG及包块大小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503,P<0.05),包块直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5.477,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异位妊娠过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随着患者年轻化趋势,较大部分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而且随着临床各种诊断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了明显提高,许多患者在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即可确诊。
近几年来,对于有药物治疗指征的异位妊娠患者逐步采用药物治疗。有相关文献报道证实,药物治疗输卵管复通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剖腹手术或经腹腔镜下手术者,而且还避免了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了盆腔粘连的发生,提高生育率。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之一,可结合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向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转化,抑制嘌呤和嘧啶的合成,最终达到抑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目的,胚胎滋养细胞分裂受阻引起胚胎死亡。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时,起效慢,血β-HCG及血酮下降缓慢,妊娠包块缩小缓慢,阴道流血时间长。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的孕酮受体拮抗剂,与孕激素有着相似的结构,可通过竞争性地结合孕激素的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靶器官孕酮的合成,滋养细胞对米非司酮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用药后,可损伤蜕膜和绒毛组织,短时间内即可使血β-HCG下降,胚胎组织得到孕激素的支持,进而使黄体萎缩,胚胎死亡,而且在有效剂量下不影响体内皮质醇的水平。但是,米非司酮单用时可增加不完全流产。
因此,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在治疗后2~4 w即可使体内血β-HCG下降,有报道显示,最快者可以用药后4 d内下降。研究还表明,两者联用可使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加,使胎囊更容易排除。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2 w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2 w后血β-HCG水平及包块大小与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两者可起到协同作用,疗效显著,对于有药物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02:184-187.
[2]赵爱真,高郁森,李志扬.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2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09:101-102.
[3]尹东萍.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1:128-130.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