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牛腹泻的方剂与临床应用分析

2021-03-27关丁铭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口色鼻镜郁金

关丁铭

(甘肃省靖远县石门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靖远 730600)

牛腹泻在每个季节都有发生的可能,特别是出生未超过10 d的小牛犊,它们发生腹泻的可能性更大[1]。长期以来,在治疗牛腹泻时,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容易使菌落产生耐药性,不利于牛犊的健康成长[2]。采用中药治疗,能弥补抗生素治疗的劣势,除可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外,还能调节牛犊的免疫力。为此,本文重点探究了中医治疗牛腹泻的方法。

1 牛腹泻原因

犊牛腹泻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传染性腹泻,二是饲养管理性腹泻。饲养管理性腹泻的发生,可能与畜养条件有关,如果畜养卫生条件不达标,或未对犊牛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或畜养环境温度不适宜,均可能导致腹泻发生。如果发生传染性腹泻,根据病原体区分,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性三种类型[3]。

2 犊牛腹泻的防治

2.1 犊牛腹泻的预防

(1)加强犊牛养殖管理。养殖者要定期清理犊牛养殖环境中的尿液、粪便,破坏病菌繁殖环境;养殖场内要定期使用抗菌性较强的药剂进行消毒,为避免病菌对一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选择多种抗生素交替使用;采用全进全出制,做好场地通风管理。(2)做好接种防疫管理。在母牛妊娠期间就开展接种防疫工作,增强母牛母源抗体水平,这样一来,在母牛喂养过程中,犊牛能有效预防疾病感染的风险;为母牛做好驱虫管理,避免寄生虫进入犊牛体内。(3)定期对犊牛进行健康检查。通过定期检查犊牛的健康情况,可帮助养殖者了解犊牛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2.2 犊牛腹泻的治疗

2.2.1 寒湿泄泻

主证为头低耳耷,耳鼻、四肢末梢发凉,鼻镜汗珠成片,口色青白或青黄,苔薄白,口津滑利,粪便稀薄如水或呈喷射状,臭味不大,尿清长,脉象沉迟。

(1)胃苓汤。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寒湿泄泻,腹胀,水肿。

病例一:奶牛,3岁。口津滑利,拉稀不臭,无黏液、血液,口温较低,耳角微温。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水。胃苓汤加减:苍术、白术、陈皮、枳壳、甘草、山楂、神曲、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木通。

(2)理苓汤。功用:温中散寒,燥湿利水。主治:脾胃虚寒证,腹痛泄泻,万谷不下。

病例二:奶牛,8岁。眼结膜淡红,鼻镜少汗,耳角发凉,口色淡红,口津多而清稀,流清涕,便稀如水,不臭,无黏液、血液,小便清长。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白术、党参、干姜、甘草、猪苓、茯苓、桂枝、陈皮、法半夏、荆芥、防风。

(3)参附汤合四逆汤与参苓白术散。功用:回阳救逆、健脾燥湿。

病例三:奶牛,6岁。接诊前1周拉稀,精神萎顿,被毛焦枯,骨棱显露,眼球深陷,双眼无神,鼻镜汗少,口色偏白,舌胖嫩,耳鼻、四肢末端发凉,腹泻如水,脉沉微。参附汤合四逆汤与参苓白术散加减:红参(另煎)、制附片、干姜、炙甘草、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桔梗、山药、陈皮、白扁豆、苡仁、大枣。

2.2.2 湿热泄泻

主证发热,精神沉郁,口渴多饮,轻微腹痛,泻粪稀薄,黏腻腥臭,尿赤短,口色赤红,舌苔黄腻,口臭,脉沉数。

(1)白头翁汤。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

病例一:奶牛,5岁。拉稀不止,精神不振,口色红,口温高,鼻镜无汗,便黏腻,混有黏液,腥臭。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黄连、秦皮、黄柏、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苡仁、山药、甘草。

(2)郁金散。功用: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主治:肠黄,泄泻腹痛,荡泻如水。

病例二:奶牛,5岁。拉稀,粪中带血、肠黏膜,诊前排出约1 cm长黄白色管状物。体温40℃,眼结膜潮红,口温高,耳鼻发热。大便稀薄,腥臭,小便短赤。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燥湿止泻。郁金散加减:郁金、黄芩、黄柏、大黄、栀子、银花、连翘、滑石、甘草、泽泻、柴胡、升麻、薄荷。

(3)郁金散合白头翁汤、香连丸、黄连解毒汤。功用:清热燥湿,活血散淤,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

病例三:沉郁,食欲、反刍停止,体温40.5℃,脉搏70次/min,呼吸促迫,口津黏滑,口温高、发臭,苔黄腻,舌面丝状乳头粗糙棘手。回头顾腹、呻吟,泄下里急后重,便腥臭难闻。郁金散合方加减:郁金、赤芍、黄连、白头翁、秦皮、木香、大黄、黄柏、黄芩、栀子、罂粟壳。

(4)芍药汤。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导滞。主治:湿热下痢,黏液赤白或赤,里急后重。

病例四:食欲、反刍停止。口色红燥,口温高,呼吸促迫。喜卧懒动,腹痛,喜冷饮。小便赤短,暴泻如箭,混有血丝。治疗原则为清热燥湿、活血理气。芍药汤加减:芍药、黄连、黄芩、当归、槟榔、木香、甘草、肉桂、大黄、枳实。

(5)葛根芩连汤。功用:清热燥湿。主治:大肠湿热泄泻。

病例五:奶牛,2岁。精神差,食欲减退,鼻镜无汗,口渴喜冷饮,便中夹杂血块和黏液,尿色黄,口色红,苔黄。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仙鹤草、黄连、甘草、侧柏叶、鱼腥草。

(6)香连丸。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病例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可视黏膜黄染,大便稀,味腥臭,小便黄。治疗原则为清热燥湿。香连丸加味:木香、黄连、黄芩、白芍、甘草、白术。

2.2.3 脾虚泄泻

主证头低耳耷,倦怠无力,体痩毛焦,食欲减退,鼻唇不温。便溏或稀薄,臭味不大,混有未消化饲料(完谷不化),重者久泻或脱垂,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1)参苓白术散。功用:补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气虚便溏或泄泻。

病例一:奶牛,5岁。不吃不反刍,倦怠无力,便稀不臭,混有草节。尿少,舌淡苔白,脉弱。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渗湿利水。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陈皮、白扁豆、莲子肉、苡仁、砂仁、山药。

(2)补中益气汤。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主治:脾胃及气虚下陷诸证。

病例二:奶牛,6岁,发病已月余。消瘦,倦怠无力。泻便水样,完谷不化,瘤胃蠕动音弱,鼻镜少汗,口色淡白,脉沉而细。治疗原则为补脾益气,燥湿利水。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苍术、泽泻、茯苓、猪苓。

(3)升阳益胃汤。功用与补中益气汤相似。

病例三:食欲减退,消瘦,喜卧,频频泻粪,大便失禁,步态蹒跚,后躯不稳,口色淡白,脉虚无力。体温37℃,渴而喜饮。治疗原则为补益脾气,升阳燥湿。升阳益胃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当归、炙甘草。

2.2.4 肾虚泄泻

肾虚泄泻又称五更泻,主证四肢厥逆,便稀薄,久泻不止,完谷不化,尤以夜间、天明及天寒时严重,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无力。

(1)四神丸。功用: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主治:五更泻。

病例一:奶牛,7岁,近半月拉稀,腰腿无力,夜间尤甚。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腰背皮肤发冷,耳角鼻、四肢末梢发凉,舌质绵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五味子、白术、党参、干姜、炙甘草、山药、苡仁、杜仲、小茴香。

(2)真人养脏汤。功用:温补脾肾,涩肠固脱。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久痢,滑脱不禁。

病例二:精神不振,食少,便稀薄,久泄不止,肛门下坠,或脱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原则为厚肠固摄。真人养脏汤加减:罂粟壳、肉桂、煨肉豆蔻、党参、白术、白芍、当归、木香、炙甘草。

猜你喜欢

口色鼻镜郁金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鼻镜清洗固定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橡皮筋在五官科鼻镜清洗中的运用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种新型装载方式对复用鼻镜清洗效果的影响
“一指禅”爸爸
牛前胃病辨证论治
浅谈“八珍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一种新型鼻镜清洗篮筐使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