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亨疗马集》“察色赋”浅析(上)

2022-07-25王玉燕苏爱国吴海燕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畜家畜五脏

王玉燕,苏爱国,李 斌,吴海燕

(1.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阳信 251800;2.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无棣 251900 )

上古流传,马有四百四病

词解:“上古” —远古时代。中国秦朝以前叫上古;西欧公元476年以前叫上

古。“四百四病”——中国医学曾受印度医学的影响。两晋南北朝时代,随印度佛教之传入,印度医学也传入我国。印度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四大”—地、水、风、火构成。患病是因“四大”失调,如《五王经》记:“人由四大,合和而成,一大失调,百一病生,四大失调,四百四病同时俱作”中兽医学与中医学辕出一辙,因而也有“四百四病”之说。

浅析:上古是人类生活很早的一个时代。五千年以前,中国的劳动人民已由氏族社会进入原始公社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依靠猎取野兽维持生活,随着人类的进化,那时劳动人民把猎取的野兽,一时吃不完的剩余部份就蓄养起来,以备冬季或天气不好时食用,这是野兽变为家畜的开始。饲养家畜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疾病,人们为了与家畜疾病作斗争,就使用简单的器械来治疗家畜疾病。在与家畜疾病作斗争中,人们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根据流传下来的说法,马共有四百零四种病。究竟都包括些什么疾病,有关文献尚无所考究。

施针用药,始于黄帝师皇

词解:“黄帝”——根据《史记》记载:黄帝姓公孙,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建都于轩辕之丘,所以又有轩辕黄帝之称号。“师皇”——传说是黄帝时的马医。

浅析:相传用针灸和药物给马治病是从黄帝开始,这不过是一种传说,这种传说显然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北宋时期,尊儒派司马光在《传家集》一书中也曾怀疑这种说法,他说:“黄帝亦治天下,岂能终日坐明堂与师皇论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针灸用药治病,决不是一、二统治者所能创造,由于封建社会的作者有意夸大统治者的全能,所以才把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附会到他们身上。毛泽东教导我们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原始公社时代的劳动人民,从养殖家畜开始,就逐渐积累了若干与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使用简单器械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用针灸和药物给家畜治疗疾病这是很自然的。

凡察口色,先令分清脏腑

浅析:中国兽医学的理论核心是脏腑学说,历代兽医家都非常重视对家畜脏腑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认为家畜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为根本,全身各部都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心主血,能推动血液循环,有领导全身的功能,开窍于舌;肝藏血,能调节血量,营养筋爪,开窍于目;脾主运化水谷,输布营养,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肺主气,司呼吸,能输布津液,通调水道,和皮毛有密切联系,开窍于鼻;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主水液,主相火,开窍于耳;胃主收纳,腐熟水谷;小肠能消化食物,分别清浊;大肠能传导糟粕,变化粪便;胆能贮藏胆汁,有助于食物消化;膀胱主贮存尿液;三焦能输布津液,腐熟水谷,排泄废料。总之,五脏的功能是收藏和管理营养物质,以供应畜体各部机能活动的需要;六腑消化水谷,吸收营养排泄废物,为五脏和全身各部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脏和腑有经络互相联系,密切配合,家畜才能健康的生长发育。当某脏某腑的功能失调时,家畜必然生病,而在外表上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如《元亨疗马集·碎金四十七论说》:“舌如朱砂心之赤,马不见物肝之极,鼻流脓涕肺之亏,蹇唇似笑脾之疾,垂缕不收肾水虚,五者皆因五脏起……。”说明不同的脏腑生病,其表现的症状也各有不同。因此,要给家畜看病,首先要了解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

次明五应,赤红黑白青黄

词解:“五应”一指五脏和五窍相应;二指五种不同的口色反应。

浅析:看口色来推断家畜疾病,中兽医非常重视。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看口色能知道是那一脏有病和疾病的轻重。因为五脏每一脏生病都可在口色上反应出来,所以看病时首先要掌握家畜五脏的正常生理活动情况,其次就要明确五脏生病后在口色上的五种反应。正常情况下,健康马的舌色是莲花红色。舌具有极丰富的血液供应,舌粘膜上皮薄而透明,血液的颜色通过薄而透明的粘膜上皮,因而表现为莲花红色。看口色主要是看舌,其次是看卧蚕、唇、排齿及口角。因为畜体五脏,都通过经络与舌有密切的联系,舌又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的要冲,且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体内的一般情况和体液的变化,都可通过血液循环而在舌上迅速地反应出来。

根据前人的经验,口色赤红,是心经有病,主热症;青色,是肝经有病,多是痛疼性疾病;黑色,是肾经有病,多是重病;白色是肺经有病,多是虚症、寒症;黄色,是脾经有病,主湿症、寒症、热症。每一种口色反应了一定脏腑和一定的病情,也就是说五脏中某一脏有病时都可在其所分属的部位中反应出来。察看口色的变化,再结合问诊、闻诊,切诊所得的材 料进行分析,就可判断出病在某脏某腑是寒是热,是虚是实,确定治疗原则和用什么方药,同时也可判断出疾病的预后。

唇舌卧蚕,轮齿有无变异

浅析:关于家畜五脏六腑在口舌上的分属部位,根据历代兽医家的传统经验主要有如下两种分属方法:

(1)舌属心,卧蚕(指舌下的两个肉阜)左属肝,右属肺;上下排齿属胃肠,亦属肾;唇属脾;口角属三焦。

(2)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及膀胱,舌边属肝、胆。

“察色赋”采用了第一种分属方法,所以赋中说,在看口色时要注意唇、舌,卧蚕、齿轮等部位有无反常的变化,通过观看这些部位的变化,以便推断病情。

五行相克,医工仔细参详

浅析:察看口色时,还要参考五行生克的理论,相生的为可治,相克的为不可治,五脏本色为难治。具体见表1、图1。

表1 四季口色形候表

这显然是机械的,临床实践证明,青黑的口色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属难治。因此看口色,按五行生克来推断家畜疾病的可治、难治,不可治,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

青黑两兼,骐骥天年数尽

词解: “骐骥”——好马。“天年”——指家畜的自然年令。

浅析: 根据前人的经验,在看口色时,如果发现青和黑这两种口色,说明病畜的自然寿命已尽,再治也治不好了。

临床上青黑两种口色,多见于疾病的危急阶段。其原因有二:(1)见于肠黄、肠变位、肠结症、肠入阴、脑黄、心黄、中暑等疾病的后期,病畜由于出汗,剧烈腹泻,高热伤阴,大量脱水,以致自体中毒,心脏衰弱,而使血液浓缩粘稠,津液涸竭,循环不良。血液在毛细血管(脉络)中循环缓慢,因而血色改变,而反应出青黑口色。因以上原因出现的青黑口色,口津必干。(2)寒邪直中三阴,阴盛阳衰,机体热能骤降,舌唇的毛细血管(脉络)及小动脉反射性收缩,以致血液流速减慢或停滞不行,造成气滞血凝,使血液的色泽改变,因而出现青、黑口色。由这种原因出现的青、黑口色口津必湿润。

从以上原因来看,青、黑口色的出现, 一是阴液涸竭,阳气将亡;一是阴寒内盛,阳气将亡。原因不同,而其造成的结果都是亡阳,是机体热能极度下降,心脏衰竭的紧急时刻。像这样的病情,在封建社会条件下,“骐骥天年数尽”的结论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就不能墨守陈规了。临床实践证明,已经出现青、黑口色的病畜,如果采取中西医结合,应用输液,强心,手术和回阳急救等法,有的还是可以挽救的。

红黄相济,骅骝寿命延长

词解:“骅骝”——赤色的好马。“红”——指红色,表示气血充荣于脉络。“黄”——指黄色,多因湿热,如脾经湿热,胆液外溢。

浅析:观察口色时,如果看到红中带黄的口色,说明家畜虽然有病,但这种病是好治的。红黄的口色多见于一些较轻的热性病,容易治愈。

莲舌桃唇,骨瘦如豺不死;

煤蚕黑口,精神百倍而亡。

浅析:如果病畜在疾病过程中,舌似莲花红色,唇似桃花红色,这是气血还没有病理变化。如果病畜出现这样的口色,形体瘦得皮包骨头也可予以治疗,不至于死亡。但病畜如果卧蚕、唇、舌出现像煤炭样黑的口色,从其形体上看即使肥壮有精神,也是要死亡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再治了。

这里进一步强调并告诫临床者在看病时不要单纯的去看病畜的体质肥瘦和有无精神,要着重于观看口色的变化程度,以口色的变化程度来确定疾病的预后。

赤气过多,春、夏、秋、冬不美,

黄光太盛,三、六、九、腊为殃;

浅析:家畜口色,在一年四季中都应以桃红色为正常,如口色是赤红色,不论在哪个季节出现都是有病的口色,这种口色说明家畜有热。如一年四季之末,家畜的口色不是桃红色而是黄色,也是一种有病的口色,说明家畜脾经有热湿或寒湿。

黑掩卧蚕,冬疾能医不效;

青遮口角,春疴善治无方;

如粉如霜,遇三秋而必死;

若丹若血,逢九夏而须亡。

词解:“三秋”——指秋季3个月。“九夏”——指夏季90天。

浅析:在这里又根据季节不同提出了预后不良的口色。在冬季病畜出现黑的口色,在春季病畜出现青的口色,医术再高明,医治也是无效的。在秋季病畜出现像粉如霜一样白的口色,在夏季病畜的口色像血和朱砂一样的红,是必定要死亡的。临床实践证明这四种口色确实难以治疗。

关于青黑两种口色所形成的原因已在前面介绍过。如粉如霜是说口色白的像粉和霜一样,这种口色的出现,多见于以下情况:

(1)内脏破裂和大出血的病症,由于内脏或大血管破裂,使血液大量的从血管中流出,因而造成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空虚无血,所以在口色上就出现枯白色。

(2)寒极之症,气血循环极度障碍,像这样的口色的确是难以救治的。若丹若血是说口色红的像朱砂和血一样。这种口色的出现多见于急性热病,如偏次黄肷黄(炭疽),由于热毒而使血液沸腾,造成粘膜下之毛细血管溢血,因而出现像朱砂和血一样的口色,病到这种程度也是很难救治的。若粉若霜如丹如血的口色,在作者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定为“死症”也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把这四种口色局限于春季见青色,夏季见朱砂色,秋季见粉霜色,冬季见黑色难以治疗,这显然是受五行学说的束缚而机械的这样划分。实践证明以上的四种口色,不论那一季度出现,都是比较难以救治的。

黑色暗中变白色,水迂金回凶返吉;

青光昧处变黄光,木逢土寿必延昌。

浅析:黑的口色是一种难治的口色,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黑的口色中隐隐约约向白色转化,这说明已凝滞的气血在开始流动和循环,这是疾病有所好转的现象。黑属水,白属金,按着五行生克学说的推论,是金生水,水为金之子,金为水之母,母、子(黑色变白色)相生[1]。因此说回凶返吉,也就是说向好的方面转化。青的口色一般是主寒主痛,也是一种难治的口色。但如果在青的口色中已向黄色方面转化,这说明被寒邪凝滞的气血已开始循环,也是疾病开始好转的现象。青属木,主肝,黄属土,主脾。按照五行学说的推论是木克土,土生万物,因此说当青的口色已向黄的口色方面转化时,说明疾病好转,病畜不能死亡。所以说“木逢土寿必延昌”。

注:“木逢土寿必延昌”原文是:“水逢土寿必延昌”,作者认为是“木”误作“水”。

外黑里红云内日,黑不退终为不美;

上红下紫焰中光,紫不消不足为祥。

浅析:红色表示病畜内脏有热,黑而无光表示热极。当舌质色红,但外面笼罩着灰暗不明类似黑色,好像日光被云遮着时,是病畜有热,而且热已逐渐深化。说明舌质红色虽是一种好治的口色,但如果外表笼罩着灰暗不明的黑色始终 不向红的方面转化时,这不是好的征象。红色表示热轻,紫色表示热重。当病畜舌色表面上是红色,而在红色之下却蕴藏着紫色,就像火焰的光一样,外面红亮,根底紫暗,说明热很重。如果这种蕴藏在内的紫色不消失,虽然在舌的表面上出现红色,这仍然不是好转的征象。以上着重的概括了青、黑、赤、白、黄五种口色的 变化及其表示疾病的轻重,反复阚明口色青,黑或若丹若血,或如粉如霜是病情危险的口色,紫色是病情严重的口色。

唇紫舌红,气滞肌肤作肿。

浅析:肌肤肿一症。

有两种情况:一是气滞血凝而肿,病因多为热所致,因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血液的循经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和固摄,而气又是以血为基础的。气壮的家畜又受热邪侵袭时,则热迫血妄行,热伤血络则血流出于络脉之外,而停留于肌肤之间,血凝气亦滞,气滞血亦凝,气血壅滞于肌肤之间,故而作肿,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热胜则肿”,肿的局部温度必然偏高,由于肿的病因是热所致,而肿的部位是在肌肤,脾主肌肉,所以唇现紫色,舌属心,心主血,血分受热,所以舌现红色,这就是“气滞肌肤作肿”,为什么唇紫舌红的道理。二是因寒所致,畜体受寒邪,阳气虚,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肾阳虚则不能蒸化水湿,水湿停留于肌肤之间,所以浮肿,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寒胜则浮”这种肿的局部温度必然偏低,其口色也必不是“唇紫舌红”。

猜你喜欢

病畜家畜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兽医辩证治疗家畜腹泻症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家畜疾病的合理辅助疗法分析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通过对病畜运动机能的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病畜的食饵疗法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