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2021-03-11张守丽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张守丽

摘 要:在教學不断改革趋势下,初中数学学科需对当前授课模式实施优化,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与知识点,从各方面着手,创设多样且有效的问题情况,促使初中生通过探究、分析与思考,将数学知识完全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让初中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其各项能力与学习质量,让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提出几点可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前言: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强化互动与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为初中生打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可将其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促使初中生能改变目前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其思维得以发散。同时初中生在自主思考与探究中可提高各项能力与学习质量,将知识掌握扎实。故而,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方法去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此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

一、融入生活元素创设问题情境

对比于小学,初中阶段数学知识更加抽象,理解起来更为不易,这通常会打击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还需改变这一现状,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在教材内容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以此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一方面可让初中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可将初中生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并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融入课堂,通过不断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如此就能助力初中生理解掌握好数学知识,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提高其各项能力,同时也可避免初中生一味枯燥的听讲,促使其课堂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例如,讲解《整式的加减》一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融入一定生活元素,创设高效问题情境。如:一种商品每件成本为a元,按原来成本增加22%定为价格,那么每件售价是多少元?现由于积压库存减价,要按原价85%出售,现售价为多少元?请问每件能盈利多少元?以上问题更契合实际生活,让初中生可产生亲切之感,且能将其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并在问题情境引导下主动积极的融入课堂,让初中生得以从生活角度出发,在思考、分析中解决问题。如此就能将知识完全理解与掌握,从而显著提高初中生各项力,保障其课堂学习质量,让初中数学学科得以收获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本就是拥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且也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完全掌握知识将对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及发展有很大影响。然而由于初中生学习模式过于单一、乏味,长此则会导致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变换一种授课模式,可在课程开展中,围绕本课知识点,利用实践操作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如此能快速将初中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激发,并推动其自主针对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究,利用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既可促进初中生思维发散,提高其各方面能力,还能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掌握好数学相关知识。同时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活跃,促使初中生从被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得以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讲解《有理数》一课,其中包含“数轴”相关知识,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围绕以上知识点,利用实践操作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如: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其中有一个公交汽车站牌,在站牌东侧3m与7.5m处各有一棵松树和一棵柳树,而在汽车站牌西侧3m与4.8m处各有一根电线杆和一棵槐树,如何表示以上实物的具体位置、方向和距离?如此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初中生产生求知欲望,且能将其学习与探究兴趣充分激发,促使初中生主动积极的融入问题情境中,围绕问题展开实践操作、探究与思考。最终以画数轴的方式明确、清晰的标出物体位置,将问题完美解决。既让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散,也使其各项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扎实掌握本课数学知识,突显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借助有效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通常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除了知识抽象且理解困难,另外一方面就是初中生学习模式太过枯燥,毫无新意,容易使其产生厌倦感。对此,教师就应做出一定改变,可立足教学内容及知识点,布置能引发讨论的问题,借此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唯有如此,才会让初中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促进其快速融入课堂,让初中生在交流探讨中加强互动。既能使其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将知识掌握扎实,还能大幅度提高初中生多项能力,打造活跃而热烈的课堂氛围,得以保障教师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讲解《相反数》一课,这是“有理数”中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立足教学内容,为初中生布置一些具有讨论性的问题,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各表示哪个数?如果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的点有几个?那么这些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以上问题能将初中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其讨论。而教师可让初中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分享各自见解以及解题思路。如此一来,课堂氛围会变的更热烈,可让初中生在讨论中展开思考、分析与验证,最终解决教师所布置的问题。既能让初中生理解掌握好本课数学知识,提高各项能力,促使课堂学习质量及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升。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一直都是重难点内容,其知识不但抽象,部分还涉及立体图形与画图,这对理解能力不佳的初中生来说既是一大挑战,也容易使其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而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动画、图片或视频等真实、立体的形式。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初中生学习需求,将其兴趣充分激发,并可促使初中生主动积极融入课堂,还能使其在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展开高效学习,透彻理解与扎实掌握数学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学习质量与各项能力,得以实现其全面发展。

例如,讲解《圆的有关性质》一课,其中包含“弧、弦、圆心角”相关知识,但却较为抽象,仅靠教师一味讲解,初中生也未必能真正理解。因此,在课程开展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如:剪一个圆形纸片,把它绕圆心旋转180。,所得图形与原图形是否重合?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如果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呢?以上过程可用信息技术演示,如此能将本课知识转化为更立体、真实的视频形式,极为符合初中生的爱好与学习需求,让课堂更富有趣味性。既能将初中生学习兴趣激发,并使其更加积极的融入课堂,还能让初中生通过观看视频与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好数学知识。这将大幅度提高初中生各项能力与课堂学习质量,让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实现逐步提升。

总结:

数学在整个初中阶段都是重难点教学内容,为了助力学生扎实掌握好相关知识,教师还需改变现有授课模式。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立足教材与知识点,利用生活元素、实践操作、有效讨论及信息技术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借此促进初中生自主思考及探究,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所学。既能加强课堂互动,打造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大幅度提高初中生各项能力,突显优质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燕.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策略[J].学周刊,2021(29):139-140.

[2]乔凤燕.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性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43-44.

[3]朱金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49-50.

1410501186333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