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新课前置作业的设计探究

2021-03-08陈桂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课初中数学探究

陈桂玲

【摘要】新课的前置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新旧知识对比、生活例子的引入、动手操作的实践等方法来设计新课前置作业,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从而变死记硬背知识为感知、思维、感受和体验。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真正实现了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前置作业;新课;数学;设计;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从考进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前100名学生身上,总结出这样的一条关键经验:新课一定先预习。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养成新课预习的习惯。很多教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做好新课预习。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基于课堂时间紧,教师就没有让学生经历探究公式、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而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然后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公式。这样让学生死记公式、机械套用公式做题,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其知识的基本技能,一旦题目发生改变,学生就不能灵活运用公式,没有思路而导致失分。

从中考数学试题中可以看出,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生成过程。这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新课前置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什么是“新课前置作业”?即“新课课堂教学之前预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等进行学习,提前熟悉教学内容,为新课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新课前置作业的特点:目标性强,容量小,难度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笔者认为,在新课前置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核心概念、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有针对性地对新课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定理,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三、初中数学新课前置作业的设计探究

(一)巧用新旧知识的类比来设计新课前置作业

归纳和类比是发现数学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新课的前置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入手,精心设计新旧知识的类比题目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学对象,根据它们的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通过类比新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猜想,从而发现结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此如:

例1,教学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的新课时,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

(二)熟用生活例子的引入设置新课前置作业

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初中数学比较枯燥无味,没有多大用处,脱离现实生活。因此,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课前置作业设计中,精心挑选生活中所蕴含数学知识的题目,结合生活常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如,讲授平移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上下电梯,火车在直线轨道行驶,一个人在滑雪。比如:

例2,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25页的例3“甲、乙两商场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顾客到哪家商场购物花费少?”时,前置作业可设计为:

请帮小明算一算,小明采用哪个套餐更优惠?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不等式,很容易就可解答出来。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跟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的实践来设计新课前置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在新课前置作业设计中,精心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手工操作或外出实践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在做新课的前置作业过程中,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比如:

例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三角形的边》的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

以4人为一组,然后每组给四条棍子,长度(单位:厘米)如下表,请任意拿三条棍子,动手操作拼三角形,讨论交流后,请填写下表:

你发现: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两边之和       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      第三边。(填“<”,“=”或“>”)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构造新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动手操作的效果是学生通过实验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四)探究、猜想的思考中设计新课前置作业

探究、猜想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前置作业的设计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出猜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数学问题。比如:

例4,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

探究1,如图1,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填表格:

探究2,如图2、图3,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填表格:

猜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a、b,斜边为c,则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探究出三个直角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从而猜想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为后面通过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打好基础。

(五)总结、归纳的规律中来设计新课前置作业

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常常出现一些规律考题,而且这类规律题无论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达,还是题型设计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它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出其规律方法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在新课的前置作业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設计类似的规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真比较,逐步提高发现规律、总结归纳猜想推出结论的能力。比如:

例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同底数幂的乘法》,前置作业可以设计为:

归纳:am×an=a() (m、n都是正整数)。

设计意图:从具体数字引入,再到抽象的字母表示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和分析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相同点。在总结归纳中找出规律,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巩固其应用。

四、结语

新课的前置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对知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新旧知识对比、生活例子的引入、动手操作的实践等方法来设计新课前置作业,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从而变死记硬背知识,为感知、思维、感受和体验。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真正实现了培养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目的。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研究课题“利用‘前置作业提高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批准号:ZC20183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树臣.强化数学意识培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山东教育,2018(3).

[2]夏正兴.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教育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013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新课初中数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技校新课导入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