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融合本土文化资源,探究特色兴园之路

2021-03-08沈凤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幼儿

沈凤娥

【摘要】学前教育近几年高速的发展,促使幼儿园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新的定位,部分幼儿园争先恐后地开展“一园一品,特色兴园”之路。怎样才能从自身实际和有利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园本的特色教育,将特色教育融入课程、实施科研引领来深化特色教育,这些都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幼儿;本土文化;特色兴园

随着幼儿入园率的提高和家长的育儿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高质量的幼教需求越来越大。大家都在思考、探索与尝试适合自己幼儿园发展的园本特色课程,以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园一品,特色兴园”的指引下,“蒙氏教育幼儿园”“国际幼儿园”“**体育项目艺术幼儿园”等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对“特色”一词儿压根没理解透,幼儿园单纯以幼儿特长或只迎合家长需要,又或是缺少计划、理论指导和实践盲目开展特色,则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夭折。

那么,如何创设特色兴园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笔者认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形势,认为本土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多得的课程开发与利用价值,充分融合,开展园本教学,能办出别出风格的特色教育。

一、确定特色办园总目标

(一)充分提炼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浓缩成核心教育资源,并结合本园实际,作为核心特色化办园理念融入到环境创设、教学课程及各类幼儿活动中。

(二)通过特色建设,形成一整套体系化的校园文化,让幼儿自觉、自愿、快乐地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

(三)充分利用本地多种教育资源,构建和制定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和教材,从课程、活动等各方面教育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确立“科研兴园、特色兴园”办园方针,科研为先,贯穿始终,不断进行探讨、论证、完善,积极寻找突破口,深入探寻特色办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通过特色办园,可以在展示新高度、提高辐射能力、扩大辐射范围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具体开展办法(分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可行性研究分析

特色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确立既不是为了文件的响应,也不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兴趣,而是必须从幼儿的实际为出发点,遵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为了追求长远发展的效果,推进学前教育行业特色化进程。

在选择特色发展方向时,笔者积极组织全街幼儿教育教研组中心组成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在清华幼儿园召开“一园一品,特色兴园”研讨会,通过集思广益,分析学前教育发展形势,基本确立以地方文化教育为办园特色后,研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的支持度,包括教师的现有素质、能力,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家长、社会环境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论证,最终该特色的确立取得了全体人员的大力支持,也奠定了部分幼儿园地方文化特色发展的人力資源基础。

第二阶段:本土文化特色资源收集与整合

特色确立后,发动幼儿园教职工对增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多次召开教研会进行梳理与整合,最终合成的资源涉及风光领域、艺术领域、特色小吃和土特产等等,具体如:地方特色小吃(正果馄饨、乌榄;派潭凉粉等等)、地方艺术(如派潭貔貅舞、仙村石滩赛龙舟等)、地方标志(派潭白水仙瀑、仙村荔枝小镇、新塘牛仔城、增江画廊等),地方特产(仙村仙进奉荔枝、小楼迟菜心、正果腊肉等等)。

第三阶段:特色需要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综合能力过硬的教师,即使我们进行特色培训与教育,也不会取得顺利或成功。因此,要走兴园之路,势必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加快教师培养速度,明确教师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适应新时期新教育的需要。近几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争取各种培训机会,让教师们汲取外地幼儿园好的特色办园经验,不断融入特色化教育体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我们还借助的实验园引领辐射活动,委派教师到周边农村幼儿园和农户家中切身感受浓厚的农村习俗和文化,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完善本园特色教育内容,丰富教师们的知识,开阔视野。

第四阶段:制定特色教育内容及形式

那么,如何结合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开启本土文化特色园本课程?如何充分融合本土文化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呢?以下是笔者深化园本特色的几点做法:

(一)环创渗特色

通过多次召开研讨会,我们创造了一个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包括教学楼、教室墙、屋顶、楼梯甚至卫生间等地方,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室都遵循着“变废为宝”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如,放置在走廊墙壁上的手绘画,在教室里开设当地文化角、阅读角,定期举办“幼儿文化沙龙”等让幼儿们充分展示日常喜闻乐见的活动。力争幼儿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创中渗透特色,潜然默化,润物无声。

(二)活动显特色

一是区域活动现特色。在特色文化建设之初,研究制定出特色区域活动开展方案,根据幼儿兴趣、幼儿能力提升、特色文化渗透等方面共分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 、益智区、科学区、阅读区、角色区七个大区,每个班根据本班幼儿特点选择至少5个区进行了建设,每个区建设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本土文化特色,如,美工区开展的橡皮泥塑活动,就是教师指导幼儿用彩色橡皮泥捏出自己心目中的增城特产,又如,蜡笔画兴趣小组中教师要求幼儿画出美丽的增城美景,还有表演区中教师指导幼儿扮演小导游角色,向游客介绍增城的旅游景点等等,各个教育环节融入特色,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记”。

二是户外游戏突特色。特色户外游戏是近两年来着力打造的活动之一。通过多次教研会,确定将户外游戏分为:民间游戏、地方游戏和器械游戏三大类,收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儿童游戏后,再转化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适合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幼儿游戏,如,引进的貔貅舞、滚铁圈、打沙包、跳皮筋等游戏。

三是开展“班班有特色”。为了强化地方特色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我们研究出“快乐成长”特色兴趣活动,按年级组纵向设置,横向铺展,如,小班组的“快乐艺术”,包括奥尔夫、舞蹈、绘画、手指操,由小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进行选择;中班组的“快乐生活”,包括美劳、折纸、绘本、律动;还有大班组的“快乐文化”,包括节奏乐、泥工、剪纸、经典颂读……这一系列活动要求每个环节必须体现地方特色。

(三)科研引领特色

要发展特色兴园,必须走科研引领之路。盲目实施,就没有实施的计划和指导,没有实施的记录,没有总结和思考,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走科研兴园之路,必须重视课题研究,科研引领。此外,要保持向前发展优势还需要不断的突破和变革,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科研作为坚实后盾,让自己园所的特色在科研指导下健康发展。而特色教育也为园本教研找到了一个切入口。探究特色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联系,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教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的特色教育也应遵从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发展长远特色兴园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徐霞.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3]张干,曹春萍.学校渗透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J].教育导刊,2003(12).

[4]李莉.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08(8).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