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教学设计
2021-03-07于艳红王杰琼高冬梅王海军孙文君
于艳红,王杰琼,高冬梅,王海军,孙文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入门课,“哲学基础”是本门课程的第一章,主要涉及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医学理论的工具,学好这一章,对学习中医学相关课程以及今后的临床和科学研究都至关重要。但本章内容深奥、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之前对本章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尤为必要。
1 设计理念
1.1 更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入门课,“哲学基础”是本门课程的第一章,授课对象主要是刚跨入中医院校大门的大一新生。中医基础理论不但是学生学好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而且对以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卫生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哲学基础”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学好这一章,对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学其他课程至关重要。既往有关“哲学基础”的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与学的主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接受的知识系统、完整,但也具有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的缺点。因此,应更新理念,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角色扮演、思维导图等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随时提出问题、参与教学互动,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易记的文字描述及记忆相关知识。
1.2 合理设计,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哲学基础”一章是中医学的入门性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稳定专业思想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首先要使其认识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中医,必须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而要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必须学好其说理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对本章的重视及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1.3 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形成中医思维
本章授课对象主要是刚跨入中医院校大门的大一新生,他们刚从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的高中教育,转向接受传统中医学的专业教育,其现有思维方式以逻辑思维为主,而中医学以意象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类比思维等为主,加之中医基础理论博大精深、医理深奥、概念抽象,这使得缺乏中医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知识背景的大一新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因此,“哲学基础”一章的教学不仅需要讲授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认识并接受以意象思维等为特征的中医思维方式,并自觉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进行今后中医课程的学习、临床诊疗以及科学研究。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理解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2.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和概念的认知能力,培养其形成中医思维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适当指导临床治疗,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情感目标
激发刚刚迈入中医殿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热爱中医药事业,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热情,为今后学习后继的基础和临床各门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将相关科研成果进课堂,激发学生对中医特色优势和魅力的探索精神。
3 学情分析
3.1 知识基础
教学对象为中医学等相关专业一年级学生,已经完成高中阶段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绪论的学习,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形成和发展,掌握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3.2 认知特点
大一学生的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正处于认识记忆力强、创造力旺盛的黄金时期,专业思想尚未建立,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感到好奇和陌生,所以入门就很重要。他们由于刚刚度过高中学习阶段,逻辑思维较强,缺乏意象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类比思维。
3.3 学习风格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需要大量信息满足其求知欲望。但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刚刚步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哲学基础”是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第一章,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入门性理论之一,在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内容抽象、深奥,学生缺乏相关知识背景,因此学习起来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故需要教师采用各种形象、生动、趣味的典型生活事例、医案医话等予以引导。
4 学法指导
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从精品课程网站、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或检索文献,了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形成,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教学中通过讲解—接受模式、指导—自学模式、问题—讨论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和协作学习、团队合作的意识。
5 教学内容
将第一节“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重新划分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天地是由精气构成的、天地间万物是由精气构成的、人由精气构成)、精气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本、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3个方面。将第二节“阴阳的基本概念”内容重新划分为:含义、形成、特性、事物阴阳属性、阴阳与矛盾的关系。这样逻辑性强,结构清晰。
第四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不单独讲解,贯穿于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各章节中讲解,结合中医学有关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体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使抽象的理论更为具体,学生才能深刻理解。
6 教学方法
6.1 启发式教学法
将成语诗词、古典文学、自然人文知识等素材用于本章教学中,起到启发引导和深化理解作用,如通过成语阳奉阴违、阴差阳错、昼阴夜阳、颠倒阴阳、阳儒阴释等,又如杜甫在《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一段史湘云和翠缕一段关于阴阳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形象、深刻而恰当地阐明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从文字起源、日神崇拜等发生学角度,介绍阴阳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解阴阳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思维来体悟意境。通过日常生活中“卖东西而非买南北”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五行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中云气、风气、热气、香气等体验,启发学生思考精气的概念。
6.2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一章内容抽象,难以理解,通过以讲述为主插入案例分析、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对本章节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哲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如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引入医案: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病史:9年前因夫妻不和,情致不遂而发病。病起时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时与人争吵,夜不安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血压为170/120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病”,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未坚持服药。近2年来,头晕时头痛时作痛势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夜寐多梦。检查: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而数,血压160/116毫米汞柱[2]。围绕该医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患者发病初期与目前的病证性质有何不同?试用阴阳消长理论进行分析。(2)该患者目前应如何治疗,能否用人参进补?从而加深学生对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理解。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值得注意的是,本课程是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有关中医的专业课程,之前没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背景,故而在案例选择时要以简单、易懂、通俗、典型为原则。
6.3 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易用便捷的思维可视化学习工具[3],其借助思维导图绘制知识框架,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展现知识关联,将每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辐射成面,可以很好地整合知识[4]。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可以依据授课的节奏,按主题、主干、支干的顺序板书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借助思维导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后,可以布置让学生根据本章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的作业,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主题、主干可以使学生明确本章中心内容,通过主支可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4 分层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在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学习态度、智力水平、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把学生分成A、B、C 3个层次。在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根据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评价标准,并且注意层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B”层学生是基准,“C”层学生适当降低,“A”层学生适当提高的策略。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课时进度以“B”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层学生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后辅导兼顾“A”“C”两层。
7 教学评价与反思
7.1 教学评价
从知识、能力、情感3个方面做出教学评价。从听课状态、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组讨论汇报、课后自测等方面看,大部分学生对“哲学基础”一章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能够在教师启发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自主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中医学习兴趣增强,专业热情增高,中医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7.2 课后反思
中医学理论知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本章教学发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所学知识理解尚不深入。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但在既往学习中,因较少使用,尚未熟练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要点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发现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读书学习、参加培训、进修或请求专家型教师的指导帮助等不同途径,不断在学习中成长、提高。在讲解和课程小结中逐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并建议学生多涉猎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