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探析

2021-03-07谭淑文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材高职

杨 燕,谭淑文,胡 琼,徐 率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2)

“三教”改革中,教师是重点,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这是由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及职业教育自身高质量发展决定的[1]。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课程设计是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优秀的课程设计除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外,还可促进“三教”改革的发展。

1 “三教”改革的重要意义

社会在发展,人才需求在增长,人才质量问题则由高职院校这一输出地来把关。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双高计划”的实施中,教师、教材、教法是关键因素,抓住“三教”改革就抓住了“双高计划”建设的“牛鼻子”,它的成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

2 “三教”改革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重在通过专业课和实践课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医药学概论是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药学类学生学习的入门级课程,由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和中成药3个部分组成,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某些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何在把握理论的同时,又考虑实践技能的培养,就需要优质的课程设计来实现。

2.1 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是立教之本,不管是教材的编写与选取,还是教法的实施都需由教师来完成,所以“三教”的主体在于教师,“三教”改革的成效也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都开始强调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年都在开展各种比赛。在比赛中,课程设计的水平成为考查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依据。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老中青帮带结对,以提高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院校的教师团队,除了本校的专业教师外,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增强就业竞争力,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吸纳优秀的企业与行业能手作为专业指导教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师团队成员有不同的年龄阶层,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年轻教师信息技术的基础更好,企业教师具备问病荐药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水平明显增强。

2.2 教材选取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不一样的,教材作为教学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好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比赛过程中,选取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药学概论》。本门课程的教材编排格式大都一致,涉及内容较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支持。所以整体课程设计的重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基础课的作用,针对授课对象,即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对教材编写有以下设想:可抽取一部分内容做重新编排,面向核心技能,如问病荐药的能力,有目的性地将相关内容编排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3 教法的核心作用

2.3.1 学情分析 从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进行学情分析,认为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知识点繁多,需要先背诵,再结合实践加以理解,才能更好地记忆掌握。此外,学生初入高职,虽然求知欲强,但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药学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故缺乏真实、直观的感受及举一反三的问病荐药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串联式的分阶段式教学,使片段化的知识系统化,改变了传统按章节进行教学的方式,既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有效性学习,避免机械性背诵造成的知识遗忘。新冠疫情时期,学生线上学习的环境不一,针对这一特殊学情,我们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采用速课、录课、直播等多种手段灵活教学,同时配合作业、课堂笔记、抽查等督学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了线上学习任务。

2.3.2 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必要性 以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在中医药学概论课程中,“藏象”“脏腑辨证”“消食和健脾胃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均为重点内容,而它们分属教材中3个模块的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诊断学和中药学,如果按传统依次片段式教学,学生会学了后面知识而忘了前面内容,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极易受挫。同时,授课对象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问病荐药是其职业技能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理论。“藏象”主要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的基础。脾胃是人体中最为重要的脏腑,所以学习和掌握脾胃生理机能以及脾胃功能失调时的病理表现,为脾胃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奠定了基础。“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通过结合各种证候,探求疾病病因、病位、证型和预后的方法。脾与胃病的辨证是脾胃病论治的基础,因为治疗中涉及的中药品种繁多,难点则是记忆背诵。

综上考虑,基于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选择了脾胃病的问病荐药作为切入点,把相关教学内容加以串联,使片段化的知识变得系统化,改变了传统按章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使之紧贴现实生活与临床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可为其他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3.3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及资源,搭建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学习、研究式学习的平台。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自学、课中深入学习和课后巩固拓展3个部分。(1)课前教师利用教学网络平台推送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完成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学习,保证课中重难点的教学时间。(2)课中分为导课、师生互动、小结和布置作业4个教学流程,分阶段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导课环节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用具体情境、话题或故事等方式让其进入课堂学习。师生互动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完成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应紧扣学生职业,针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用符合其心智模式的方式来设计课堂活动。课堂小结环节重在强调重难点,教师需提高自身专业性,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堂内容,减轻学生认知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效果。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可考虑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编制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完成作业,既利于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又增强了学习信心。(3)课后通过作业与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作用,巩固拓展知识点,鼓励在生活中强化与实践所学知识。在布置课后拓展任务时,除了考虑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如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可鼓励学生参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选拔与培训活动。

2.3.4 以教学成效作为检验标准 在职业导向下建立信息技术化平台,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学生既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掌握问病荐药的实践技能。同时认识到中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至今仍然适用,激发出学生对中医理论及中医药事业的热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后续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夯实基础。在设计课程与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我,提升了教学水平。教学成效的显现是整体课程设计的检验标准,也是“三教”改革在课程中的最终呈现结果。

3 反思

3.1 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亟待提升

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发挥“教”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的变化。教师是大学办学的主体、治教的主体,师资队伍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的问题,也是“三教”改革中的关键因素[3]。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从来源、企业挂职锻炼和培训等方面入手,以“三教改革”和“双高计划”为契机,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3.2 教材建设势在必行

教材作为承载书面文字的载体,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高质量的教育内容需要以高质量的呈现方式来展示[4]。首先,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重在必需和够用。其次专业教学内容应跟上学科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再者,学生情况不一,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教材应贴合职业面向,可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或采用活页式教材。最后,利用信息化资源配合实物教材,更能适应学生的认知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3.3 教法改革是刚需

教与学之间相辅相成,教法成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帮助学生降低认知难度的教法则需要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实施。在这一认知高度统一的前提下,各高职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以赛促教、信息化建设等手段实施教法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教法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撑、学校支持,更需要教师为主体来具体完成。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