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7薛亚楠贾连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本科生大学生

薛亚楠,贾连群,曹 媛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有效减缓当前大学生所面对的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杰夫里·提蒙斯在其所著的创业教育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品行素质,杰出才干的行为方式,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高校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正确领导下,推动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日渐明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方兴未艾,经济动力正在积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1.2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品学兼优、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自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的融合。结合科研项目,将教学与科研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

1.3 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学毕业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据相关部门介绍,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就业压力成为本科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在大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托,以“科研项目”为平台,激发学生研究的探索动力,培养其科研素养与综合素质等,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并非不可扭转的局势。

2 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更具实效性和价值性,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强大引擎,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虽然国内高校逐渐重视并积极开展本科生实践教学,也采取了许多对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比如建设各类本科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举办大量的创新科技竞赛,增大实践创新学分比重等[2-3],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重教学,轻实践,对科研项目的依托性不够

科研项目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参加到科研项目中,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知识面,还能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多以灌输知识点和要点为主,教师通常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忽略了学生也需要科研来激发学习热情,很少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领,因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缺乏专业教师的引领,实践机会不多,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不能得到及时解答。

2.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

目前从组织管理层面来讲,高校对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如一些高校仍以成绩为评优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学生以学习和考试为重点,忽略科研活动和项目,使大多数学生科研兴趣点未被激发出来,科研创新思维尚未真正形成,自主创新素养未见提高。既往调查显示[4],本科生对大学生科研项目各环节的知晓得分都不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结构不全面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队伍的实践教学力量还处于“薄弱”阶段,教师实践能力相比于理论教学能力普遍有所不足。许多教师因经济、生活、教学任务等压力无力接受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任务,致使自己也错失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机会。因此,高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3.1 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角度,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综合实践

根据既往经验,在常规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统一在任课教师正确思路的引领下,都将得到一致的实验结论,多数学生因没有主动深入思考和创新而没有获得感。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需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角度,设计不同的综合实践,以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布置作业,以“科研带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兼顾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结合任课教师自己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将相关的创新思路和项目的创新点予以总结凝练,将学生从发散思维引入教师所设计的创新思维模式中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思维的创新与统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2 构建本科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目前多数高校对本科生的评价方式以学习成绩为主,这就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到科研中的积极性。因此,为保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效性,就需完善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制定本科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适量增加本科生科研成果所占比重。如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相关学术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并可选择增加其在综合能力评价中所占比重,来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5-7],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全面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予以奖励。

3.3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全面、有效指导对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其影响是终身的,但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结构不完善,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对此,高校可以采取导师激励机制完善导师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引进更多科研实力强的青年人才,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营造有利于教师提升能力的生态环境,使得更多的教师愿意主动提升自身并加入指导教师的队伍中。

4 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高校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这批主力军的“战斗力”。因此,进一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真学习借鉴“示范高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利用好科研项目,扎实推进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本科生大学生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