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1-03-07张付芝
张付芝,顾 兵
(徐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江苏 徐州 221002)
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科学普及事关公众理解科学和参与科学,事关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1]。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实施,明确强调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高等院校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应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举办讲座和提供咨询。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文件,明确提出“健康中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高等医学院校作为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共同体,拥有与开展医学健康科普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和教学与科研条件优势,应依托这些优势,进行医学健康科普资源开发,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中,把开展医学健康知识普及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社会责任,为“健康中国”贡献高等医学院校的力量和智慧。
1 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条件分析
1.1 高等医学院校人力资源优势突出
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的综合机构,同时拥有众多附属医院,这使得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大量医学研究人才、临床专家资源和医学生资源。医学研究人才和临床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知识,能够为开展医学健康科普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医学生群体除具备一定的医学健康知识外,还具有年轻热情、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等突出特点,应充分发挥医学生群体的特点,将他们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健康科普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等医学院校学科专业优势明显
高等医学院校一般都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药学、麻醉学、急救与救援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专业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特别在当前“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社会公众对医学健康素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高等医学院校这些学科专业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医学健康素养知识的专业基础。
1.3 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善
高等医学院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建设,一般都拥有一批高质量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实验基地,同时很多医学院校也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一批科普类场馆、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等场所,这些场地能够为开展医学健康知识科普提供重要的硬件条件支撑。如徐州医科大学目前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0个,同时学校还建有生命科学馆、校史馆、图书馆、药用植物园等场馆,丰富的科研场馆可以为学校开展医学健康科普提供良好的场所条件。
2 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开发原则
2.1 系统性和开放性相统一原则
高等医学院校进行的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最终是要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因此必须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时就要将开放性原则考虑在内,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哪些地方可以面向公众开放、哪些内容可以面向公众展示、如何进行开放展示等内容都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
2.2 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原则
科普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在于科普教育,在科普资源开发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体现科学性原则。医学健康科普事关社会公众对健康的认知,更要注意以严谨的态度向公众传播展示客观真实的医学健康科学知识。同时要注意结合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心理和生理特点,以通俗的语言、易于理解接受的形式将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健康知识传播给社会公众,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3 综合性和体验性相辅助原则
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时要考虑不同社会公众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同社会公众群体的特点采用综合性、系列化的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如在医学健康科学知识普及时,除采用专业知识讲解外,还可以更多地通过图片、实物、标本或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便于公众理解掌握相关科普知识。科普资源开发还要考虑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以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形式将医学健康知识、理论和方法传播给社会公众,调动社会公众内在的积极性,在参与科普活动中培养社会公众的医学健康知识和科学精神。
3 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形式
3.1 利用“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契机,走出去举办科普宣传及培训活动
充分利用“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契机,组织专家及医学生志愿者走出去举办科普宣传及培训活动,一方面达到了科学普及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是一种很有效的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如徐州医科大学“科普中国——灾害医学救援及公众自救互救科普基地”通过开展“大爱急救”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并制作了系列微课和微视频,通过生动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急救知识与技能,设计编印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宣传资料,向群众宣传急救科普知识;每逢节假日基地志愿队都会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乡村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仅2019年就先后深入社区、乡村、高校及偏远地区达30余次,还专门为徐州地铁乘务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到驻徐部队为官兵培训急救技能,多次到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云龙区绿地北社区培训,受益群众近2万人次。
3.2 利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价值,借助高等医学院校丰富的科研实验条件及专业背景条件,建立科普基地,将相关科普资源有效统一利用起来并对外开放。如徐州医科大学结合学校所拥有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目前建成“科普中国——灾害医学救援及公众自救互救科普基地”1个、生命科学馆和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科普基地、徐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和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科普基地2个市级科普基地。以省级科普基地生命科学馆为例,生命科学馆馆内面积有600余平方米,分为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和病理学5个展区,展示标本2 000余件,形成了集教学、科普和人文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对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19年度生命科学馆就接待了徐州市民主路小学、青年路小学、云兴小学、云苑路小学等学校3 600多名小学生参观学习。
3.3 利用学校的专家团队优势,推出系列科普作品
科普图书、科普音像、科普剧与科普动漫等传播方式具有形式新、传播快、易接受等特点,深受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2]。高等医学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出系列科普作品:一是组织学校及附属医院的专家团队,结合学校自身专业特色,组织编写出版系列科普图书,如徐州医科大学科协目前正在组织相关附属医院及校内教师编写一套10本的医学健康科普书籍;二是组织专家和学生撰写科普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形式向公众推广。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徐州医科大学科协通过组织临床专家及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了十余篇科普防疫文章通过徐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微信公众号发布;三是组织专家和学生创作表演医学科普剧,通过科学互动表演形式将医学健康知识传递给社会公众,让社会公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接收医学健康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如江苏省2019年举办的“医师登台科普秀”大赛,复赛、决赛全程面向社会公众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大赛被评为江苏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4 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开发保障机制
4.1 思想上,重视科普工作
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郎景和院士在题为“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报告中,认为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强调科学家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让科学成为人们手中的武器[3]。高等医学院校的党政领导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也应该从思想上重视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作为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一环落实下去。可以通过制度设计赋予科普和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承认教师参与科普工作的价值,计入教师工作量,鼓励教师参与科普工作[4]。激励师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当富有责任感、具有人文情怀、掌握科普作品创作和宣传技能的高素质科普志愿者[5]。
4.2 组织上,成立科普相关工作组织
高等医学院校应在组织架构上设置专门部门负责科普工作,从总体上规划管理全校科普工作,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例如徐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成立了校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学校科学技术处,校科学技术协会配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各科普基地科普工作的联络组织管理工作,各科普基地也设有专人负责科普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同时在校科协下设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学校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主要负责学生科普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以及相关科普活动组织等工作。
4.3 经费上,设立科普专项经费
科普工作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无法自行进行创收,为维持科普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专项经费进行投入。如徐州医科大学每年在学校财务预算中设立科普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学校科普基地日常工作开展、科普服务活动宣传组织、支持教师从事科普创作等方面。
4.4 人员上,建立科普志愿者团队
科普志愿者是重要的科普力量,在科普事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等医学院校科普志愿者团队建设主要应从3个方面来做:一是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拥有丰富专家团队和学生群体的优势,从这两个渠道广泛招募科普志愿者;二是要建立科普志愿者团队的管理与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科普工作培训活动;三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提升志愿者科普工作能力。
4.5 活动上,与地方部门联合开展
地方部门拥有多样的科普需求,高等医学院校拥有丰富的医学健康科普资源,高等医学院校要主动与地方部门联合开展医学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才能让学校的医学健康科普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让供求能够直接对接,形成高等医学院校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社会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如徐州医科大学科协积极参与徐州市科协组织的各项科普工作活动,在每年9月份徐州“全国科普日”启动及活动期间,都积极组织各科普基地、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向公众进行医学健康知识普及。同时与地方教育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了地方中小学与学校相关科普基地对接的工作机制,全校所有科普基地对地方中小学校开放。
“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健康科普、疾病防控等领域都不能缺席。在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发开放医学健康科普资源,组织广大师生主动投身到医学健康科普工作中去,履行高等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让医学健康知识能够真正地惠及普通社会公众,积极扮演“健康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