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03-07常学辉张良芝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课思政

常学辉,张良芝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具体任务和组织实施等多项内容[1],其中“一流专业建设”是重要的一环。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主干课之一,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在中医学一流专业建设基础上,探讨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使专业课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医人才。

1 中医内科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辅相成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育人,而育人的关键在于立德树人,要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2]。传统教学模式将专业课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分开安排,对专业课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通过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保障,在教学考核中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引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信,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医技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为指导,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中医内科学注重传承性,提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知识培养,是所有学习中医学学生必须学习、学好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承担着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双重责任,必须通过中医内科学授课、临床带教等培养出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扎实,医德医风良好,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2 我院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条件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自1958年建院开始,开设中医内科学课程,授课对象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升本学生、专科学生、成人教育学生等,累计授课对象超过20余万人。本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加强顶层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突出中医药特色,注重中医思维培养,弘扬中医药优势,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与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团队目前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10人;30~40岁2人,41~50岁7人,51岁以上1人;外院校毕业10人;教龄3年以内2人,其余均6年以上。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建设2012年获批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团队,同年建设中医内科学校级精品课程,拥有较为完善的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实训室,便于临床课教学。经过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医内科学师资队伍师德、医德较高,思政理论基础深厚,政治觉悟高。教师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在为学生授课过程中,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

3 中医内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方法

3.1 中医内科学课程德育目标

根据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中医内科学课程特点制订课程目标:除掌握中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能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专业课、实训课同样承载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教育。

3.2 中医内科学思政教育的融入点

根据课程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把价值引领贯穿专业课、实训课及其教育活动中,形成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大思政”格局。在教学体系的建构上,将学科教学与政治素养、国家意志高度统一。课程思政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在中医内科学专业课堂上不能仅限于介绍知识,而更多地要从历史、因果的角度阐述整个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并上升到哲学层面来观察、思考和理解问题。在具体病症辨证论治上,以经典病案疗效表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在接诊患者、采集病史、预防调护中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形成正确的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疾病治疗、预后转归方面注重辨病、辨证结合,突出共性与个性结合,强调个性化差异。

3.3 中医内科学思政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应用思政理论教育的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依照教学大纲,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内容引入课堂,充分挖掘该课程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讲授中医内科学时遵循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同向同行”的原则,才能够有利于中医学生逐步明确其职业定位及其所从事的中医药事业应履行的责任,有利于其在将来的行医生涯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及高尚的道德观念[4]。

中医内科学总论中从中医内科学的起源、基础理论的形成、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讲起,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卓著的医疗成就;各论中讲述各种疾病的名医治疗经验,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再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医家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树立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医内科学的认同、国家道路发展的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感。

中医内科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紧密的特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尽量多样化,充分借助网络化教学、课堂教学、视频录像、专家讲座、临床带教和名师带徒等各种手段;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训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实践教学的原理和目的,严格遵循章程进行各项实践,遵从客观规律,认真观察临床现象,分析整理病例资料;有计划地带学生到临床学习,通过教学见习增加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直观认识。教材使用上严把政治关,以规划教材为主;考核方式上增加接诊环节考核,观察学生四诊采集、中医思维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猜你喜欢

中医学专业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