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1-03-06李瑞娟徐佳璐吕晓洁李海欧顾艳丽
李瑞娟,徐佳璐,吕晓洁,刘 佳,李海欧,赛 那,顾艳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医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主要阐述药物及其剂型在机体内的ADME过程和药物动态变化规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新药开发与临床药学研究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科学依据[1]。但该课程理论知识点繁杂,教学条件受限,应用普通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能力和记忆能力。而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绘画工具将抽象的思维活动转换为具象的可视化内容。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教师的备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有实质性提高[2]。
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深度与广度的挖掘及拓展、药动学公式推导、例题演算等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被动灌输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思维不易集中、跟不上讲解思路,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成为“低头一族”[3]。因此笔者认为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效果较差,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
2 思维导图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2.1 丰富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在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或教学,可以在知识点导图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和拓展,最后将整个章节甚至整本教材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具备逻辑思维和整体关联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向衍生化发展,传授给学生实用的学习技巧。
2.2 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药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备数学统计的理论知识,涉及知识点繁杂、知识关联性强、药物体内过程抽象、实践实用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耗时长,但又抓不住重点,多学科知识关联应用能力弱,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在新型智慧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启发、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发散性思维的引导,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培养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被应用于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而且思维导图还可以将传统的情景课堂和流行的微课视频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逐步构建和绘制,将知识点由浅入深地剖析出来,在某些知识点处可以通过短视频插入情景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整堂课采用的是思维导图逐步搭建知识框架的方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始至终都会对整堂课的知识框架了如指掌,思维不会被情景或视频扰乱。
3 思维导图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堂教学中,以“药物的转运体及其分类”为例,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应用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教师备课、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师生课中交流讨论、学生课后复习记忆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3.1 教师备课,优化课堂
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点直观化、立体化地呈现出来,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课程有天然的契合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其对授课内容的驾驭能力,提升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导图,引导并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对课程知识脉络有一个宏观把握,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
3.2 学生自主预习,绘制导图
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进行预习。应用思维导图,剖析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本文以第二章第一节“药物的膜转运”第三小节药物转运体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为示范,采用Mind Master软件制作,对药物转运体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首先,“药物转运体的分类”作为中心主题放于图片的中心位置,以此为主题,开始向四周支出多个第一节点,分别标上“按照基因代码”“按照药物膜转运机制”“按照药物跨膜转运方向”“按照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不同”。然后,以4个子主题作为第一节点,再增加多个子主题,“溶质转运体”和“ATP结合盒转运体”“被动转运体”和“主动转运体”“摄取型转运体”和“外排型转运体”“吸收型转运体”和“分泌型转运体”为第二节点,再以第二节点为主题向四周支出子主题并填写相关的具体转运体名称。为了突出醒目事项,可以插入色彩强烈的标注内容[4]。为了使知识点纵横关联,形成整体框架,可以在各子主题之间插入关系线将各子内容联系起来。课前,学生预习药物转运体相关知识点时,需要掌握药物转运体的定义、按照不同维度划分的种类,深入理解药物转运体的种类和各种转运体的定义及作用。当学生在课前对药物转运体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理解后,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3.3 课中应用,交流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某一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学习。但在传统的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脑中未形成知识框架,讨论往往缺乏条理,会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在现行的智慧课堂中,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将思维导图植入教学,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有效分类,逻辑框架清晰,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知识框架。因此,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依据思维导图呈现的知识内容分工合作,紧密联系所学知识,提高讨论的效率和质量。
3.4 课后复习,有效记忆
课后,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思维导图,逐步修正与完善自己在课前制作的预习思维导图,提升课后复习效率,加深知识理解,夯实知识储备,灵活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5-6]。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布置作业,将识记内容与练习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完全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加强记忆,高效完成练习题。
4 结语
思维导图被应用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为教学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呈现出多方面优点:有助于优化教师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左右脑构造模式的知识点导图的记忆[10-11]。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工具,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