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及对策
2021-03-06吴蔚红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丽水分行
吴蔚红 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丽水分行
一、线上信贷业务概念及意义
线上信贷业务是指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技术进行客户挖掘,并支持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在线上完成贷款申请、支用和还款等操作的贷款业务,如信用卡、个人快贷、小微企业快贷类等产品。它是传统信贷与现代金融科技紧密结合的时代产物,其蓬勃兴起是整个金融行业大势所趋。作为普惠金融战略核心发展力量,线上业务通过借助金融科技得以快速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迅猛,线上信贷产品迭出,大幅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线上信贷业务风险逐渐暴露,逾期率明显上升,内部管理和资产质量管理压力逐渐增大,带来新挑战。
二、线上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线上业务主要针对借款人短、快、频、急用款特点打造的互联网产品。具有自助性、小额化和数量多等特点,运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往往存在成本高、效率低、难度大等问题,亟需探索新方法和新路径。
(一)线上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线上信贷业务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受到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影响。根据风险的特征,线上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1.操作风险
相对于传统信贷模式,线上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更为显著。一是信息安全的风险性较高,线上信贷业务的申请、审批、发放支用、还款,所有信息都在网上发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不安全性,容易成为外部黑客攻击对象,有可能发生业务信息被窃取,审批结果和贷款金额被恶意篡改等安全问题。二是对业务运营和网络稳定性有极高要求,一旦系统或者网络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线上业务崩溃,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给银行带来声誉影响。三是风险评级模型可能存在设计缺陷风险。线上信贷业务审批基于的评级模型的建立,所依赖的大量数据都需要从外部获得,因而评价模型的最初设计至关重要。而评价模型都是基于过往积累的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但是“过去是好的未来就仍将是好的”这种假设因数据积累量不够多,难以作出科学准确预测。四是客户欺诈成为致命的风险。例如客户通过虚增POS流水或者进行没有交易背景的资金往来,营造企业生产经营繁荣假象,以期提高授信金额。客户对关键信息进行造假,突破银行准入标准。线下拒贷风险客户变更信息,通过线上流程绕道进入,规避银行信贷政策。
2.信用风险
目前除抵押方式外,其他线上信贷产品大部分是信用方式发放,缺乏有效担保缓释措施,风险控制主要通过核查客户的存量资产和动态交易来完成,如个人客户的存款和交易值、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等。如果企业或个人在经营过程中遭遇财务问题,客户违约风险往往滞后反应,由此给银行带来的信用风险无法事前规避,而一旦客户出现风险或贷款到期前转移资产,银行也无法实现线上扣收化解风险。
3.法律风险
线上客户违约后是困扰银行诉讼的一大难点。有别于传统纸质合同签约,线上业务的所有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采用的是实名认证,电子密码和数据电文形式来建立合同关系。司法实践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部分法院并不认可,需要经办机构举证客户亲自申办贷款、支用贷款的事实。如果客户办理线上业务信息记录不完整,法院难以受理立案。客户还有可能反诉银行或狡辩电子合同内容被银行篡改或修改,银行则难以自证电子合同的真实性,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
(二)线上信贷业务面临的风险挑战
由于线上信贷业务聚焦长尾市场、大众市场,具有客户海量、数据海量、渠道多维、网络操作等明显的零售化业务特征,同时面临着网络数据欺诈、模型迭代、业务模式变革、全流程风险监控等挑战,传统信贷风险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业务发展要求。
三、当前线上信贷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共债导入风险上升
大量网贷平台倒闭、P2P平台集中“爆雷”、非金融机构严管后出现风险挤出效应,平台投资人、借款人中与我行交叉共债客户在资金链断裂后,出现“假失联”、“恶意逃债”等现象。
(二)数据管理整合应用滞后
部分重要数据存在缺失及预警不及时情形。如有的不良客户缺失工商和税务数;有的客户贷后纳税明显减少,未能提前进行税务信息预警;个别产品依靠单一数据源授信,缺乏内外部数据多交叉验证。如某行的“云税贷”仅采集税务数据,无法通过水、电等数据进行客户交叉验证,反应借款企业综合状况。如对主动退出的风险客户缺少标识,容易出现线下审批否决或主动退出客户在线上通过获贷。可见,数据融合和贷款监控手段亟待优化。
(三)机控管理能力存在不足
部分线上产品系统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如存在无法实现自动冻结风险客户贷款额度、缺乏对客户关键性指标持续跟踪重检、缺少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客户自动识别、无法对贷款资金流向有效跟踪提示等问题。
(四)贷后管理缺乏有力抓手
随着快贷客户数量的快速增长,贷中及贷后管理严重滞后。目前贷后管理往往是出现逾期才采取电话、上门或委外催收、司法诉讼等措施。对于企业及个人在贷款后的正常经营活动,银行往往无暇顾及,客户贷后管理维护缺位。经办行人手少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缺乏有力抓手,缺少线上预警监控管理工具,无法与客户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客户经营动态信息。针对线上业务客户数量众多特点,需建立集约化、批量化的贷后管理机制,提高贷后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线上信货业务的风险防控措施
线上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必须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分析,有效识别风险,积极探索机控、数控、智控等手段,强化全流程管控,建立智能反欺诈拒险、大数据模型排险、系统机控防险、可视化监测判险、预警催收避险的智能风控体系,确保风险“看得见、理得清、控得住”,保障业务健康高效发展。
(一)智能反欺拒险,推进“反欺诈体系”建设
1.加强数据交又验证,对客户进行“全息画像”甄别诊断。推进内外部风险数据共享,加强数据交又验证,打造“交互式反欺诈引擎”,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欺诈行为,在线上信贷业务系统模型中纳入反欺诈甄别模型,利用人行征信、纳税、用水用电、结算流水等数据以及个人客户学历、社保、AUM值等数据进行交又验证,对客户信息失真、关键数据异常等情形进行甄别诊断,判断分析客户真实经营情况,提升反欺诈贷前识别能力。
2.根据欺诈场景特点,提炼反欺诈规则。针对包装借款人条件、伪造借款人身份和信息、恶意虚增额度、隐瞒关联关系、多头授信等主要欺诈场景,结合产品特点,设置差别化拒贷及贷后预警等管控规则。如:在贷款申请环节引进电子签名、增加人脸识别,以生物识别技术进一步落实客户身份真实性核验等监管要求。强化对信贷资金使用监管,如设置大额取现额度、取现频次限制等。一且发现存在资金挪用等情况,即限制贷款资金使用并及时催还贷款,保证银行资金安全。
(二)大数据模型排险,提升客户甄别能力
一是以数字化管控为手段,打通行内外系统,整合客户全量数据信息。积极运用行内外多渠道信息,整合包括信用记录、经营情况、结算、流水、工商税务、法院等数据,打造客户全景视图。二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细分业务场景,优化评价模型,提高客户精准画像能力。对线上业务依据不同场景,精准聚类画像,细分高净值、纳税、抵押、个体工商、科技、供应链、农业等不同类型评分卡模型,对小微企业实行差别化风险计量,有效筛选白名单客户。同时根据业务场景和市场变化,定期进行模型重检。持续提炼客户风险特征,推进评价模型的迭代升级,提升客户筛选、获客及风控能力。
(三)系统机控防险,落实风险合规要求
一要实行线上业务全流程系统监控,提升风险防控的机控能力。梳理线上业务环节的风险点,聚焦关键风险,将行业管控、实际控制人认定、额度管控、自动审批、贷款支用等关键环节纳入系统,进行标准化自动化机控,减少人为干预,确保政策执行到位,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二要开展多头授信研究,对于银行授信不超过3家等限制性条件进行优化调整。进行客户统一授信,实行单户授信总量控制。
(四)可视化监测判险,提高实时监测能力
优化可视化风险监控平台。打造业务监测指挥中心,开发可视化视图、触发式弹出预警功能,从机构、行业、客群、产品等维度对不良、逾期、存贷比等各项指标情况进行全方位持续监测和分析,加强风险监测的细分能力和预判能力,提前预判风险,提升智能化和精细化风险管控水平。
(五)预警催收避险,提高风险预判催收能力
一是提升预警有效性。持续开展预警指标优化,结合线上业务不良客户特征,优化存贷比组合预警、大数据模型预警等指标,提高预警的准确性。二是提高催收效能。强化催收,做实到期提醒和逾期催收,推进委外催收,通过专业催收供应商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外包催收,进一步压缩逾期贷款;开发移动化催收管理工具,满足客户经理通过手机进行逾期管理、催收访场、催收非现场等功能。
(六)加强IT建设和电子档案管理
线上业务发展依赖于IT建设,加强IT建设支撑整个互联网电子合同文本的有效合法性,包括建立标准的用户注册和身份识别体系、标准的签约体系和标准的合同文本体系等。在电子证据的保全方面,要充分运用新型网络技术,例如使用者手持身份证拍照、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远程视频授信、语音确认、数字证书等技术措施确定借款人的真实身份,保留有效的电子证据。同时,银行也应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包括硬件设施在物理上的安全、网络隔离措施、网关病毒过滤、数据加密传输、网络入侵防范和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应对频发的信息安全事件。
(七)探索线上信货业务的不良化解对策
1.强化线上催收能力
一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主动与中国移动、百融、同盾、集奥聚合等外部供应商合作,对失联客户信息进行修复,利用内外部数据的关联信息,通过知识图谱分析,找到与失联人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联系信息,通过深度图神经网络等方式挖掘潜在联系方式,提高触达比率,强化线上催收能力。
2.进一步推广线上赋强公证
为解决线上业务诉讼取证难、耗时费力、效果差等问题,与公证处合作,推广“ 线上赋强公证”功能。借鉴互联网思维,通过与公证处的线上公证系统对接,将公证环节内置于线上信贷业务流程。客户只需在线上电子签名,一键操作办理,公证资料立即发送至客户邮箱。在保障客户知情权的同时,由公证处作为第三方机构公开、公正、透明取证,对客户全渠道申贷的日志、授权文件、电子合同等证据链加密固化,既保证客户信息安全也支持银行经办人员査询、下载、打印。借助金融科技力量,通过电子合同线上赋强公证,让客户更清晰地认识到违约后果,强化了电子合同的约束效力,提高客户诚信申请、守信还款意识。一旦客户逾期或不良,银行将线上申请出具强制执行证书,据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不仅大大节省时间,免去开庭诉讼环节,不必缴纳案件受理费、公告费等费用,而且避免银行人员多次前往法院参与开庭等工作,直接进入执行阶段,省时省力,有效提升了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同时线上赋强公证,对骗贷、高风险客户形成司法震慑,有力提升了线上业务资产质量。
3.推进线上核销智能化、自动化处理
一是适当简化呆账核销操作流程。在严格执行财政部核销政策前提下,充分考虑线上业务笔数多、金额小的特点,适当优化流程、简化核销申报要求,例如,对于符合小额追索类核销条件的,采取清单方式申报核销,无须逐户撰写核销调查报告。对单户贷款余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线上业务,将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时间适当放宽至账务处理后两年内完成。二是积极推进核销线上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处理。研发智能化核销功能,由系统自动采集不良贷款的电话、短信、上门、委外等催收记录,将符合追索类核销条件客户自动识别纳入核销备选库,自动生成核销申报材料,由系统自动完成审核及辅助审批工作。线上智能化核销功能减负基层行,并有助于快速处置线上业务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