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3-06赵俊燕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南阳产业链

赵俊燕 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贾音 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食品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建国7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品种完备的食品工业生产体系,经济规模不断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发展道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进入了国内外“双循环”,食品产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2020)强调“十四五”期间食品行业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原巡视员、研究员林家彬(2020)强调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3]。徐坚(2020)认为食品产业要从结构性调整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把握好自身发展战略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对接,才能在变革中取得先机,谋求新发展[4]。刘彤(2021)认为食品产业作为事关民生保障、拉动农业、贯通全产业链、满足和引领国民食品消费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产业地位[5]。因此,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实现食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拉动产业经济、消费经济、区域经济。

一、南阳食品资源和产业基础坚实

南阳是河南省传统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也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大市,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食品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农产品种类多样且优质。时至今日,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苹果、猕猴桃等20多种经济林,1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

(二)产业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拥有牧原食品、南阳卷烟厂、科尔沁牛业、赊店老酒、想念食品、仲景大厨房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食品产业在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有力的带动了我市农业、畜牧业、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餐饮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全市食品工业企业列入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由2016年15家增加至23家。牧原食品成为河南省首个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社旗、西峡、邓州跻身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南阳市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首个国家级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市[7]。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增加值连续5年超过全市工业经济的15%,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全市食品行业已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仲景、想念);“赊店”白酒、“久友”面粉、“三色鸽”月饼、“三色鸽”乳品、“麒丰”饮品、“宛绿”甘蓝、“汉华”白酒等46个省内以及区域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3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产品的影响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四)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近年来,南阳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粮食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饲料加工、食用植物油、乳制品、果蔬加工、饮料及酒、面制品、调味品、茶叶生产加工等15个大类组成的较完备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二、新时代加快推动南阳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面临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机遇,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南阳处于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的交叉区域,面临我省三大战略机遇及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有助于创新资源的集聚,引进智力资源。南阳作为千万人口大市、经济大市、生态大市、农业农村大市,自然资源丰富,消费市场活跃,拥有1200多万人口,依据巨大的本地消费市场和自然资源,能够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可以直接融入豫鄂陕省际区域经济循环,进而成为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助力我市打造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形成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食品工业总量明显壮大,但还存在行业规模小,企业个头不大;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高品质、差异化供给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成本逐年上升,企业生存压力加大;节能减排要求提高,企业绿色发展压力加大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个别生产单位忽视质量管理,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社会质量治理和自律能力还有不少弱项。这些问题影响了市场秩序、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有损企业形象与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使南阳食品工业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发展阶段,是破解当前南阳食品工业发展瓶颈、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也是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必由之路。

(二)南阳作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完善公路、高铁、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与西安、郑州、武汉等一线城市遥向互应,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的枢纽城市。其中食品工业作为南阳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奋力打造的三个千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食品产业呈现明显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在2001~2020年期间,南阳食品工业总产值环比增长率显现倒“U”型发展趋势,即在2001~2013年环比增长率处于上升趋势,而在2014年之后环比增长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体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经济新常态特征。在此期间,南阳食品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低端、中端和高端产品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低端产品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90.72%降低到2020年的66.68%;中高端产品占比略有提升,由2001年的19.28%上升到2020年的33.32%,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产品的转变。当前,南阳食品工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南阳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对我市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阳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优越的地理区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三、推动南阳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时期食品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庞大的内需市场将为食品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实现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新思路、新思想、新技术打造我市食品行业新业态,开启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全球化的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新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延伸发展食品研发、食品装备制造、食品配套产业等;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围绕居民消费升级的新需求,紧盯细分市场领域,合理布局产业,构筑错位发展优势。

1.打造优势产业链。立足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加快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

(1)打造肉制品加工产业链。鼓励引导牧原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屠宰和肉制品为核心,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和附加值,积极开发新产品,实现系列化、产业化,打造饲料加工-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内脏及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肉制品产业“变小为大、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

(2)打造粮油制品产业链。鼓励引导想念食品等面制品加工骨干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贯穿生产全过程,扩大现有市场份额,延伸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新产品,巩固提升优势,增加产品品种,引入新技术,开展小麦、杂粮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打造成集种植、加工、科研和智能化产业链物流配送中心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企业和行业标杆,带动和引领全市粮油制品企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依托油脂加工骨干企业,开发新品种,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提高油料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提取蛋白产品,延伸油料-精制油和专用油-副产品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3)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链。以仲景食品为龙头,巩固现有系列产品优势,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造具有特色资源优势和领先技术优势的创新型健康食品企业。引导带动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向精、深、新加工延伸,利用特色果蔬发展果酱、果干、果汁、果酒、罐头、酱料、汤料等食用菌、果品深加工产品及辣椒素等果蔬提取物,形成食品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推进产业延链强链补链。落实精准化工作举措,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支持,擦亮产业名片,推进产业延链强链补链。通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战略重组、上市挂牌、自主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等培育路径,进行跟踪服务,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做大做强。结合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嫁接改造、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尽快成为拥有知名品牌、完整产业链、带动力强的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分工协作,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中型企业做大,小(微)企业做精,形成各类企业协调发展的食品产业格局[8]。

(二)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打造过硬质量品牌

1.增品种。支持食品企业针对不同消费领域和群体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开发高附加值、个性时尚、营养健康、功能保健、绿色安全的中高端突破性创新产品,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2.提品质。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9];在食品行业企业中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帮助行业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标准提档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标杆企业引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好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诞生更多的领跑企业,提升更高的南阳标准,让一批企业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支持企业发展无公害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骨干食品企业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销售出去的肉类可以追溯到养殖场,蔬菜可以追溯到批发调拨,形成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逐步实现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培训,鼓励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10]。

3.创品牌。大力宣传我市的地理标志产品,搞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建设,鼓励支持县区争创国家食品工业强县;着力弘扬我市优秀传统食品的“老字号”,培育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区域知名品牌和特产知名品牌。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推进科技创新。加强食品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食品领军企业,加快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院士工作站[11]。深化与相关优势食品研发院校的对接合作,支持食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支持骨干企业掌握食品安全标准话语权,形成以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标准化优势,使企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2.提高智能化水平,推进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12],深入拓展5G在食品领域应用场景,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在粮油制品、肉制品、饮料、酒及乳制品和特色食品等优势产品领域,逐步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或示范车间。

(四)创新业态和模式

加快中央厨房、农商直供、垂直电商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食品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食品特色小镇、博物展馆。

1.加快发展食品配套产业和食品观光旅游产业。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和商业连锁、物流服务业。促进产业从“单打独斗”向链条式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的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提升食品产业整体效益、规模和竞争力。同时,充分发掘我市食品文化内涵,融入生态、绿色、环保意识,加快促进食品生产与旅游观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2.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加强电商物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将电商与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的方式,积极推广电商网店带动、电商产业带动、电商创业带动、电商就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增收等模式,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提升发展新生动力。

3.线上线下融合。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对食品产业来说,线上线下结合更为紧密。人们消费从线下改为线上,消费从传统零售转移向线上渠道。可利用数字技术,将产业的各个要素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企业要主动融入互联网,加快数字化转型,依托数据反向定制并跨类目进行合作,以契合新的消费需求,助力产品创新。企业可通过直播带货、跨界联名、品类联动,加强和年轻消费者的沟通,助力产品破圈层互动,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线上线下两者相结合,把线上的分享模式带到线下的体验模式当中。如果原来做线下,可以通过线上实现裂变传播;如果原来做线上,未来整个新的消费和零售市场也同样需要在线下体验。

(五)强化保障措施,助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1.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非禁即入”,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制度,持续优化在建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流程打通制造业项目落地建设“绿色通道”。落实联系企业制度。推行“企业服务日”“企业家恳谈日”等制度,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员”。开展政策解读,让企业了解政策内涵,最大限度享受政策。及时了解我市食品企业需求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督导考核。

2.坚持项目带动。每年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建立台账,专班跟进;着力解决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配置;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市县两级共同推进,重点抓龙头、抓基地、抓特色,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凝聚合力,协调联动,强力推进。

“十四五”期间,南阳食品行业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南阳工业基础扎实、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的优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质增效为中心、创新发展为动力、两化深度融合与绿色发展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和供给能力,按照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纵向深化、横向拓展、深度融合,走出具有南阳特色的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南阳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产业链春之奏鸣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中国食品工业清洁技术论坛在沪召开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Nisin在食品工业防腐保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