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合作精神
2021-02-25陆启防
陆启防
【摘要】体育学科是教育领域重要组成,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更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体育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肩负着特殊且艰巨的重任,因为它承担协作与健康精神。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基于此,文章联系实际,重点分析了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培养合作精神,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精神;培养策略
引言:
著名教育家曾言:只有处于集体当中才能感受到一种钻研有趣、向往科学、勤学好问的脉搏正在活跃地跳动。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需要发挥身体力量作用,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1]。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合作是小学体育教学常见形式,师生、生生在合作交往中会学会耐心聆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身观点,更学会正确且理性地评价和对待他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品质,实现真正意义层面全面发展。
一、认识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和老人的溺爱使得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我还要玩”“我要一个人玩”“我要……”等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做事情时常常我行我素,缺乏集体意识,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可以说,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正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后天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2]。人类正跨入信息化时代,国际合作交往日益频繁,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加需要合作精神,只有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道德和意志的重要学科,体育教学活动常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体育课堂,通过体育活动打破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感受,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快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在合作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核心道德品质,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设置小组强化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是体育活动常见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前提即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合作优势,并发自内心认同合作学习方式,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设置小组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首要步骤,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体能、技巧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或遵循学生自愿心理让其自主划分小组。划分小组后可在组内挑选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目的在于管理和指导其他组员,为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在一定程度也能协助其他组员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体育技能和水平。对于小组长而言,除了能提升自身体育知识应用能力和身体素质,还能拉近与其他学生情感[3]。对于小组组员而言,在小组合作中能弥补自身存在不足,学会尊重他人,耐心聆听,提升学习能力。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和感悟到其中的好处,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三、利用合作游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离不开合作游戏。如做早操,每位学生都要做符合学校要求的早操动作,动作到位,这是一种向心力的合作行为,即符合规范,不做异常动作。还有一种就是互帮互助式的合作,比如低年级的体育游戏“放鞭炮”中,大家列队卷成螺旋形,最后“啪”的一声四散走开。又如“老鹰捉小鸡”中,老鹰与小鸡的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老鹰与小鸡的互动完成游戏。中高年级更是有许多合作的游戏。比如“篮球比赛”,需要守门员的坚守,投球者的快、狠、准,大家相互配合与紧密合作,才能完成投球成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不论是集体式的体操表演、太极拳表演,还是游戏化的体育活动,都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从内心里渴望融于集体,希望自己能成为集体或小组的一分子。强烈的内部动机,促使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体育活动。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使之与集体意识同步,并在调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享受到了单兵作战不能品尝的快乐。合作游戏,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严肃。合作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对体育更感兴趣,也深化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学得轻松,身与心获得同步发展。
四、组织体育活动,打造团队精神
课余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组织相对灵活多变,能有效拓展课堂训练环节,是体育课堂的重要补充,不仅可以促进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团队游戏活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以小组、班级、年级为单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的活动不仅学生乐于参与,也能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
例如“20人21足跑”团体游戏比赛,就非常适合小学生,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通过比赛规则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规则如下:20人一排,个子最高的站中间,呈现一个向上凸的弧形,两边依次从高到低,各成员两脚分开并列站立,用丝带将相邻的两只脚绑在一起,在脚腕上方十厘米处,避免绑的过高或过低,20人21足的队伍就此形成。利用课余时间在年级间组织这样的体育活动,大大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正式比赛之间可以先进行预赛,使学生掌握节奏统一、步调一致的比赛“窍门”,在练习与磨合中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收到预期的团队训练效果。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全面面向学生,且充满趣味,把课外活动作为帮助学生身心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各项技能,尊重游戏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深化团队意识。
结束语
总之,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逐渐凸显体育学科重要性,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社会发展趋势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超.合作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读写算,2020(11):84.
[2]林建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J].试题与研究,2020(08):156.
[3]刘石有.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