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戏剧元素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02-18罗昆惠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为例,论述戏剧元素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用布景和音效营造氛围,以戏剧开场导入新课;用道具再现学习场景,以角色扮演表现重点;鼓励自由发挥加深理解,以动作激发创新。

【关键词】戏剧元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72-02

戏剧,是指用语言、动作、音乐、舞蹈、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具备艺术的综合性、形象的直观性、矛盾的集中性等特征,整体呈现的内容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人强烈的兴趣。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戏剧元素,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体现作品的人文性。戏剧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将所学课文理解为剧本,教师兼具导演、编剧和观众等数个角色,学生则作为演员,以课堂为舞台,以演戏为手段,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形式表现课文故事或情节,从而感受文本、展开思考、习得知识。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为例,探讨将戏剧元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用布景和音效营造氛围,以戏剧开场导入新课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当精心设计“开场白”,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直观简洁地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晰了解本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比尾巴》一课的导入环节中,笔者借鉴了戏剧“副末开场”的方式。所谓“副末”,是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中扮演剧中次要人物的角色,同时也负责在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充当戏剧“报幕人”和“画外音”。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视频里的大森林郁郁葱葱,还传来阵阵鸟鸣声,画面陆续出现猴子、孔雀、松鼠、兔子、鸭子、公鸡等动物。这些视频片段是由科普视频和动画片剪辑而成,既有真实的动物形象,又有卡通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认真观看的过程中,笔者相机提问:“大家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在观察森林里这些小动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一样的吗?今天森林里有一场特别的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要比些什么吧!”用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尾巴”上,与之相配合,视频播放动物展示尾巴的画面给予定格或特写,笔者板书“比尾巴”三个生字,并带领学生理解和朗读,由此正式进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了戏剧中“先声夺人”的开场手段,并利用多媒体引入“音效”和“布景”这两个戏剧重要元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渲染特定情境,将原本简单、抽象的文字叙述演绎成声形兼备的影像,使其展现直观性和故事性,迅速拉近文本和學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的提问也充当了本堂课的“副末”,凭借提问,教师不仅迅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而且为课堂教学制造出一定的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二、用道具再现学习场景,以角色扮演表现重点

《比尾巴》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进入正式教学环节后,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的演绎中,帮助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先将学生引入角色扮演的游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邀请大家去当比赛的评委,但我们还不认识参赛选手,怎么办呢?”学生答:“把它们请来教室里吧!”“好!它们马上要登场了。”笔者顺着学生的回答迅速反应,然后展示了预先准备好的卡通面具,包括课文中提到的猴子、孔雀、松鼠、兔子、鸭子、公鸡等动物,并将写有它们名称的生字卡片挂在黑板上。笔者继续解释道:“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帮助这些选手拿到入场的身份牌。现在这些身份牌都挂在黑板上了,我们请愿意扮演小动物的同学上来选一选吧。”随后通过领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识记卡片上的猴、兔、松、鼠、公、鸡、鸭、孔、雀等生字。完成“认领身份牌”的环节后,扮演小动物的学生暂时退场。

下一幕,猴子、兔子和松鼠的扮演者再次出场,笔者提问:“第一组的选手已经进入赛场了!可是他们的尾巴在哪呢?”扮演小动物的学生对着一排挂在墙上的动物尾巴模型,而其他学生则以旁白的方式齐声提问,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

生:谁的尾巴长?

猴子:我的尾巴长!(拿起尾巴模型系上)

生:谁的尾巴短?

兔子:我的尾巴短!(拿起尾巴模型系上)

生: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松鼠:我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拿起尾巴模型系上)

……

完成这一段互动后,笔者引导学生识记生字“长、短、伞、谁、把”等,并留出3分钟让学生做一对一的问答练习,巩固问句的读法。在该环节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难以理解文字符号的特点,利用戏剧中最常见的“道具”,使课文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直观、生动,将“比尾巴”的故事描述塑造成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感知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这是活动设计初衷之一。另一方面,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认识生字。笔者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需要学习的生字打散,并融入对应的场景中,使生字的认知过程具有即时性和真实性,让学生结合看到的“表演”,更具体地记忆生字对应的含义,避免机械记忆以及认知混淆问题出现。再一方面,以表演的形式教学,不仅抓住了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爱游戏的特点,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探索的机会,这对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以动作激发创新,鼓励自由发挥加深理解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戏份以及剧本内容,在不违背戏剧主旨的前提下灵活进行临场发挥,以期完美地演绎戏剧作品,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运用戏剧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考虑这一戏剧特点,在设计剧本时,除了囊括课本知识,要适当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紧密围绕课本内容进行积极创新,尤其注意辅以适宜的肢体动作,使所塑造的角色更生动、灵活。

在《比尾巴》一课中,当学生完成了“找尾巴”这一互动表演之后,笔者提出问题:“大家认为这些参赛选手中谁的尾巴最好看?你喜欢谁的尾巴?喜欢它的什么特点?”有学生马上举手发言:“我喜欢孔雀的尾巴,因为太漂亮了。”筆者进一步启发:“你能演一演吗?”该生犹豫了一下,走到讲台前,拿起孔雀的尾巴模型系在腰间,然后昂首挺胸地向前走去。笔者做了简短的评价:“哈哈,这是一只骄傲的孔雀,你表演得很棒,大拇指送给你!”有人起头之后,许多学生纷纷做了表演:生1展开双臂比量猴子尾巴的“长”,还模拟了用尾巴勾住树枝的倒挂动作;生2把拳头放在屁股上,以表现兔子的尾巴“短”;生3用弯曲胳膊来示意公鸡尾巴的“弯”;生4用并拢的手掌模拟鸭子尾巴的“扁”;等等。通过前面的学习铺垫,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迅速用富有创意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笔者在本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习,展示牛、鱼、狗等新动物形象,让学生为这些动物加上对应的尾巴,并将其编成歌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经过讨论后以小组问答的方式进行表演。

生1: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翘?谁的尾巴好像一把小折扇?

生2:(伸出一根手指)牛的尾巴细!

生3:(竖起胳膊)狗的尾巴翘!

生4:(张开手掌)鱼的尾巴好像一把小折扇!

这一环节是基于教学要求“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及教学难点“读好问句”而设,学生利用笔者提供的新动物形象,参考课文原有知识点及表现形式,自己设计出新的问句,并用自己的方式将答案表演出来,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实现了举一反三的目标,使课堂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从掌握课本知识拓展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将戏剧元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利用戏剧的种种表现形式,设计“游戏、朗读、表演、创新”等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含义,将抽象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自主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作者简介】罗昆惠(1977—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旺瑶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