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1-02-18秦晓刚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慧管理中小学教育智慧校园

秦晓刚

【摘要】本文从区域角度归纳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论述有效的改进策略:顶层设计,多元协同,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按需建设,构建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分层培训,活动推广,提高智慧校园教师队伍信息素养;创新教学,加强实践,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围绕平台,应用驱动,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深度发展;试点先行,课题引领,实现智慧校园特色发展。

【关键词】智慧校园 中小学教育 智慧管理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012-03

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引发了各行各业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及“智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智慧校园”的概念正是从“智慧教育”衍生而来,其核心观点是,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网络、智慧教室、智慧云平台等智慧校园学习环境,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智慧型、创新型人才。

关于“智慧校园”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等提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撑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等特征。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国内可参考的建设框架有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和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也可参考各省市发布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关于智慧校园的应用方向主要有智慧教学、智慧校园管理及智慧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各地仍存在对智慧校园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项目建设缺乏统筹与规划、平台应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在区域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有效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实施策略。

一、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智慧校园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

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服务师生个性化教学需求,支撑智慧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从总体上来看,各地中小学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内涵认识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滞后,没有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对智慧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认识不到位。二是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園概念混淆,没有真正理解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智能化发展和延伸。三是对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内容不清晰。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对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及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等目标定位不清晰,没有按照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确定智慧校园的建设重点,从而导致智慧校园建设路径不明确,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

(二)智慧校园建设缺乏统筹与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规划设计、教学应用与研究、技术支撑、督导评估、培训、经费投入等众多工作内容,需要多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但是许多区域教育行政、教研、师训及电教等部门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在工作推进方面缺乏统筹,步调不一致,导致智慧校园建设未形成合力,工作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项目推进困难。建设部门常常没有从全局的视角来思考智慧校园的建设,未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方案,没有可参照的建设标准,导致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体现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由于没有做到区域学校间互联、共享及互动,导致新的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造成经费投入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智慧校园平台应用效果不明显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在于应用。学校要从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实际需要出发,基于智慧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实现统一认证、数据交换及资源汇聚,开发各类信息化应用,并通过应用采集校园大数据,实现智能化的教育教学数据分析与决策,以充分体现智慧化校园的先进性。中小学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核心作用未充分体现,主要原因有:一是师生信息素养不高,理念落后,应用意识不高,应用技能欠缺,由此严重地制约了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水平;二是智慧校园平台提供的部分标准化应用无法满足区域或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实现定制化开发,应用场景与实际不符,常态化应用困难;三是智慧校园平台技术应用复杂,使用门槛高,容易打击师生使用的积极性。

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改进策略

(一)顶层设计,多元协同,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现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层面的顶层设计是关键。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从区域层面对智慧校园建设进行统筹,将其纳入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制订《中小学智慧校园实施指导意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等系列文件,明确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与愿景,规划实施路径,从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管理等方面,系统地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为区域中小学智慧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规范的建设框架保障。

实现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是重要基础。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要建立教育行政、教学科研、电化教育、教师培训及技术支撑等部门的多元协同机制,从管理与监督、教学应用指导、师资培训、技术维护等方面,形成协同管理与支撑体系,为区域中小学智慧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实现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动力源泉。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需制订与完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机制,通过评优评先、督导评估及绩效评价等形式,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动力源泉,促使广大师生参与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活动。

(二)因地制宜,按需建设,完善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

智慧校园需提供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的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以及有效支撑教育教学过程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学校可按照区域《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的要求,根据因地制宜、按需建设的原则,逐步建设完善的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环境。以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支撑,根据学校自身教育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应用5G移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按需建设智能网络、智慧安防、智能广播、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项目,逐步建设与完善校园智能感知環境和泛在学习生活环境。区域层面,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可立足于区域内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环境和独特的教育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智能教育创新示范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推广。

(三)分层培训,活动推广,提高智慧校园教师队伍信息素养

只有一支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掌握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与方法,具备较强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实施。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坚持“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分别组织学校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学科骨干教师、技术骨干等人员进行智慧校园试点工作的系列专项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既有专家引领也有到先进地区的现场观摩研讨,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从智慧校园建设理念与思路、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模式等内容入手,着眼于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水平,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全面开展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的智慧校园应用能力校本研修,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教研活动形式,定期开展以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分享与交流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实现校本研训一体化,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形成“学校领导引领,骨干教师示范,普通教师全面参与”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局面。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活动,以活动促推广,以竞赛促提高。如组织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论文征集活动、优秀案例评选及现场展示观摩等活动;组织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教学竞赛活动。通过活动搭建平台,交流与分享经验,拓宽视野,启迪思维,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水平。

(四)创新教学,加强实践,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实现智慧学习的必经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一是要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科教学模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区域层面推进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核与评估,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二是要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为骨干,积极推广创客教育、STEM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竞赛评比、社区展示等多种形式,实现在智慧教学环境支持下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三是要组织多样化的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通过数字作品创作、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创客等项目活动,不断促进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五)围绕平台,应用驱动,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深度发展

智慧教育云平台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的应用平台,是智慧校园价值体现的重要依托。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平台的建设,对接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有关标准规范,实现区域内学校的互联互通、统一认证、数据交换和资源汇聚,面向学校提供管理、教学、评价及生活等信息化应用服务。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应用主要有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智慧教学应用和智慧管理等三种形式,只有围绕平台,以应用为驱动,推动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深度发展,才能提高智慧校园的应用效果。

抓好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区域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由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统筹建设区域特色数字教育资源库,逐步建成覆盖区域教材版本,全学段、全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采用购买和自建的形式,以教研部门为主导,组建区域数字教育资源专家团队,对第三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评估和引进;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由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团队,定制开发区域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学校建立与完善校本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基于平台建设校本特色资源。

抓好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智慧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新模式。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教研等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教师应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备授课、家校共育、网络教研、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总结与推广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实践基于平台的学习活动,如混合式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模式、跨学科学习及STEM学习模式等,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家长应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参与家校共育活动,实现与学校的高效互动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积极实践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抓好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智慧管理。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管理及校园安全、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管理系统融合成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与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教育管理、教育决策及教育评价的全过程数据,对教育数据进行全面的跟踪和分析,发现关系、诊断问题、预测趋势,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精准化,不断提高教育治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及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六)试点先行,课题引领,实现智慧校园特色发展

对智慧校园建设的概念内涵,很多区域的教育工作者还比较陌生,只有通过试点工作在部分区域形成可复制与推广的经验模式,才能为全面实施奠定基础。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应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试点,试点学校应具备如下条件:基本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学校信息化领导力较强,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试点学校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智慧校园环境,结合自身实际,面向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家校共育及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实现智慧校园建设试点“一校一典型,一校一特色,校校有骨干,校校有课题”的良好态势。各校可根据校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有“智慧教室”环境中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数据分析实施精准教学的策略与应用研究”;有“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研究”;有“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环境下创建剪纸校本课程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研究”;等等。区域信息化管理部门组织信息化应用和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学习研讨和下校个别化指导的方式,保障学校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和高效开展。一方面,通过课题引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在试点学校的深度开展,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实现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试点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典型案例,总结出可复制与推广模式,向区域内中小学校全面推广。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及特色发展的原则,以智慧校园信息化环境为基础,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支撑,以智慧校园平台应用为重点,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改革的作用,应用5G移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与优化大数据支撑下的校园治理能力,实现智慧教育在中小学的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智慧管理中小学教育智慧校园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
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智慧管理浅谈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博物馆的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述略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