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土元素镧对赣南油茶产量的影响初探

2021-02-05高学鹏李繁春贺峦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出籽率出油率油茶籽

高学鹏 李繁春 贺峦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4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1]。油茶在我国已有2300a多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油茶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福建等省份,其中以湖南、江西栽种面积最大。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mm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会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油茶果堪称人间奇果,从开花、授粉到果实成熟需经历秋、冬、春、夏、秋5季,素有“抱子怀胎”之美誉。油茶果仁压榨或者通过其它方式提取后得到的油称为茶油(也称木子油、木油),茶油中的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占总量的90%左右,有油酸和亚油茶等,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一般都在80%以上[2];茶油中含有生育酚、角沙烯及黄酮类等多种天然活性物质[3],可以抗衰老、抗癌、抗炎。另外,山茶苷、山茶皂素和茶多酚这些特定活性物质只有茶油所含有,是食用橄榄油所没有的。因而茶油被国际专家称之为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也被誉为“油中软黄金”,享有“长寿油”之美誉,长期食用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硬化,降压降脂和防癌抗癌等特殊功效[2-4]。油茶果壳占油茶果重量的2/3,可用作提取木糖醇、皂素、醛糖、栲胶及木质素衍生品等,还可用来制作活性炭和食用菌培养基料[5]。相关研究表明,油茶果壳提取物具有降脂、降血糖、预防肥胖、抗氧化、抗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等活性。茶粕中仍存在少量残余的茶油,经浸提残油后可继续提取茶皂素,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和起泡剂,提取皂素后剩余的成分中含有大量蛋白、淀粉、多糖等物质,饲用价值高[6]。可以说,油茶全身都是宝。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部地区,俗称赣南地区,处中亚热带的南缘,具有典型的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土壤大部分为红壤,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具有天然的油茶种植优势。赣南油茶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波折起伏的过程。种植面积解放初期为40×104hm2;20世纪80年代为26.7×104hm2;1990年第3次资源清查,赣南油茶保存面积为15.7×104hm2;在2004年的全市第4次森林普查中,赣南现有的油茶面积仅有11×104hm2。油茶的面积逐年递减,产量逐年下降,平均产油量不到45kg·hm-2[7]。近年来赣南油茶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油茶林总面积约20万hm2,其中,油茶林面积13333.33hm2以上的县(区)有5个,6666.67hm2以上的县(市、区)8个。2019年,全市产茶籽9.4万t、茶油2.4万t,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8亿元。

赣南油茶产业不但规模上有了发展,而且品牌也得到了提升,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2016年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赣南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7月27日,“赣南茶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2批保护名单;2020年9月21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和阿里巴巴联合发布了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首批授牌的农产品地域品牌赣南茶油荣获2020年标杆品牌,品牌价值66.85亿元;2020年10月10日,赣州市人民政府网发表题为《赣南茶油入围中国农产品地域品牌价值榜》的要闻,这是赣南茶油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国字号”招牌,连续3a登上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赣南茶油尽管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总体来说产量不高,而且品质也有很大提升空间。

稀土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15种)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元素——钇(Y)和钪(Sc)共17种元素的总称。据文献报道,适量的稀土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病性,同时还可以增加果树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但是超过一定的剂量后,作物会受稀土元素的毒性影响而导致发育不良。在作物的自然生长过程中,稀土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但是作物吸收稀土元素的量很低,且主要富集在作物的根茎处,目前在农业上稀土微肥的使用主要有土壤根部施肥、叶面喷施、根茎浸泡及茎部注射等方法。贺峦等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不同种类稀土及不同浓度稀土微肥对油茶产量和茶油品质的影响[8],然而油茶的生产周期长,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要经历5个季节,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施用稀土微肥效果最佳却是一个谜团。明确最佳施肥季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油茶经济效益。

本文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稀土微肥对油茶鲜果产量、出籽率及出油率的影响,以期为稀土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提升油茶的产量促进赣南油茶业发展。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油茶林(为同一批次栽种的同品种的长势、树龄、果实生长比较一致的成熟油茶树)、硝酸镧等。

1.2 试验方法

以赣南某大型油茶基地为试验基地,基地面积约66.67hm2,地理位置为E115.207866°,N25.393705°。选取其中的14块油茶林,每块约100m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编号为A0、A1、A2……A13。A0作为对照地块不施任何肥,A1地块在2019年9月通过叶面喷施5mg·L-1的镧肥溶液,正反两面喷施,直到叶面滴液;A2地块在10月通过叶面喷施5mg·L-1的镧肥溶液,正反两面喷施,直到叶面滴液;同理其它组别。从2019年9月开始到2020年的9月结束,共13个月。在喷施前选择好天气,保证喷施后3d内不下大雨。

2019年寒露季节(10月)采摘油茶鲜果,并记录鲜果重量,在相同的条件下将所有采摘的油茶果脱蒲并记录油茶籽重量,干燥后在相同条件下榨油,记录茶油重量。2020年寒露季节(10月)采摘油茶鲜果,按2019年同样的方法处理油茶鲜果及油茶籽并榨油。通过比较同一地块上的2a试验数据得出试验结论。数据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镧肥对鲜果产量的影响

施稀土镧肥和不施肥的鲜果产量见表1。从表1可知,施肥后鲜果产量均高于没有施肥的产量,增产率一般为6%左右,而且春季3月、4月和秋季的8月、9月施肥最有利于提高鲜果的产量,增产比例约10%。A0地块2a没有施用稀土微肥,增产比为2.75%,说明产量相对稳定,2a的总体影响因素基本相等,试验数据存在可比性;A1地块的增产比为负值并不是说明没有增产,这是因为施肥时间为9月,油茶鲜果的采摘时间为10月,2a产量数据都是受到镧肥的影响,从A13地块的增产比可以看出,9月的施肥对增产影响较大,只能说明9月施肥对当年的产量较有效,对次年的产量影响不如当年。前1a的8月和9月施肥为油茶花贮备了营养,有利于油茶花的盛开及授粉,为鲜果增产准备了必要条件;3月和4月施肥促进春梢大量生长,为光合作用奠定基础,为幼果提供养分;当年8月和9月是鲜果生长的关键时间,施肥进一步为果实生长提供营养,因此增产效果明显。

表1 镧肥对油茶鲜果产量的影响

2.2 镧肥对鲜果出籽率的影响

施稀土镧肥和不施肥的出籽率见表2。从表2可知,对照地块A02a的数据基本相等,都在32%左右;施肥后出籽率略高于没有施肥的出籽率,但是施肥时间对出籽率影响不大。这可能是镧肥在促进油茶果实生长时是没有区分的,油茶籽和油茶籽壳相同速度在生长。

表2 镧肥对出籽率的影响

2.3 镧肥对油茶籽出油率的影响

施稀土镧肥和不施肥的出油率见表3。从表3可知,对照地块A02a的数据基本相等,都在22%左右;施肥后出油率高于没有施肥的出油率,3月、4月、8月和9月施肥有利于提升油茶籽的出油率,其中4月施肥效果最好,A8地块施肥后出油率增长了4.7%。A1地块的出油率增长值不高的原因应该与产量增长率为负值的原因是相同的,也是出油率的数据实际上都受到了镧肥的影响。

表3 镧肥对出油率的影响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叶面喷施镧肥能提高油茶鲜果产量,提升鲜果出籽率,提升干油茶籽出油率;不同施肥时间对油茶鲜果产量和油茶籽出油率均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出籽率影响较小;在1a中最好能施肥2次,分别是在春夏之交的3月和4月,及秋天的8月和9月,有利于油茶增产。

本文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诸多文献只采用单一的横向比较法,即设置对照地块,用同一年的实验地块的数据与对照地块数据比较,得出实验结果,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根本无法找到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作为对照的地块,所以这种方法的对比基础是不可靠的。本文先进行纵向比较后再进行横向比较,即先比较同一地块上的连续2a试验数据,然后再进行横向比较,即比较同1a的不同地块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数据处理后的比较研究法比单一的横向比较法结论更可靠。

本文只研究一种浓度的镧肥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对油茶的影响,还可以研究不同浓度镧肥对油茶的影响,还可以研究土壤施肥、土壤施肥与叶面喷施组合施肥对油茶的影响,还可以研究多种稀土元素混合微肥对油茶的影响,从而获取大量的试验数据,为赣南油茶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升赣南茶油的产量、品质和功效,造福广大群众百姓。

猜你喜欢

出籽率出油率油茶籽
油樟叶不同生长期出油率的分析
柠檬植株4个部位精油出油率比较分析
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籽油的研究
纤维素酶结合碱性蛋白酶提高冷榨大豆出油率的工艺优化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油茶果实性状影响的实验研究
遵义市部分玉米新品种产量与出籽率分析刘远伦
不同品种油茶果性状差异研究
世界首条水酶法油茶籽油规模生产线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