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油茶果性状差异研究

2017-04-10戴曙光罗万周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油茶

戴曙光 罗万周

摘要 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等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可为进一步的油茶良种筛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油茶;单果重;果高;果径;鲜籽重;出籽率;广东大埔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32-0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属木本油料植物,栽培与利用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所产茶油被称为“东方橄榄油”[1],油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超过300万hm2,油茶籽年产量约100万t,年产茶油约26万t,分布在长江及以南的14个省地区[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植物食用油越来越受青睐,油茶的种子与种仁含油率均较高,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用油[3]。研究不同品种油茶果性状差异,对梅州油茶进行油茶良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与生产推广应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埔县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性状进行差异研究,为进一步筛选梅州油茶良种与良种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也为油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油茶林地概况

油茶林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县地处亚热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雨水充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气温约为21.2 ℃。土壤为酸红壤,土壤肥沃。

1.2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大埔1号、大埔2号、大埔3号、大埔4号和大埔5号5个不同品种的成年油茶树的果实。

1.3 试验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量油茶果的单果重(g)、鲜籽重(g);用游标卡尺测量油茶果的果高、果径;籽数直接计数[4-5]。鲜果出籽率计算公式如下:

鲜果出籽率(%)=鲜籽重/单果重×100

1.4 数据处理

选用SPSS 20.0和Excel 201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油茶果平均单果重差异

由图1可知,大埔1号、大埔2号、大埔3号与大埔4号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埔3号与大埔5号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单果重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34.99 g)>大埔1号(31.35 g)>大埔5号(27.19 g)>大埔3号(23.36 g)>大埔2号(17.25 g)。

2.2 不同品种油茶果平均果高差异

由图2可知,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果高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果高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4.34 cm)>大埔1号(3.95 cm)>大埔3号(3.37 cm)>大埔5号(3.05 cm)>大埔2号(2.54 cm)。

2.3 不同品種油茶果平均果径差异

由图3可知,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果径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果径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20.56 cm)>大埔1号(17.71 cm)>大埔5号(14.34 cm)>大埔3号(12.16 cm)>大埔2号(10.17 cm)。

2.4 不同品种油茶果平均鲜籽重差异

由图4可知,大埔1号、大埔2号、大埔3号与大埔4号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鲜籽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埔3号与大埔5号油茶果的平均鲜籽重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鲜籽重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13.42 g)>大埔1号(9.03 g)>大埔5号(6.67 g)>大埔3号(6.62 g)>大埔2号(5.29 g)。

2.5 不同品种油茶果平均籽数差异

由图5可知,大埔1号、大埔2号、大埔3号与大埔4号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籽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埔3号与大埔5号油茶果的平均籽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籽数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8.13粒)>大埔1号(6.56粒)>大埔5号(4.82粒)>大埔3号(4.14粒)>大埔2号(1.85粒)。

2.6 不同品种油茶果平均鲜果出籽率差异

由图6可知,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鲜果出籽率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平均鲜果出籽率排序依次为:大埔4号(38.84%)>大埔1号(28.00%)>大埔5号(24.07%)>大埔3号(20.64%)>大埔2号(19.32%)。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器官的表型性状包含各种外部形态特征的组合,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有助于了解植物的遗传变异[6-7]。不同品种油茶果的表型性状差异研究报道较少,因而本文对大埔县5个油茶不同品种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果高、平均果径、平均鲜籽重、平均籽数与平均鲜果出籽率6个果实性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品种油茶果的各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大埔4号和大埔1号各个果实性状的平均值均较大,初步筛选出大埔4号和大埔1号为2个优良油茶品种,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性状研究。

本文仅从不同品种油茶的果实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结果比较局限,今后应该从更多方面开展筛选研究,如花、叶、果出油率等多种因素[8-12],本研究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庄端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R].2009.

[3] 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33-244.

[4] 刘宝.表观遗传变异与作物遗传改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4):386-393.

[5] 何承忠,张晏,段安安,等.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28-32.

[6] 张冬生.梅州市油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林业科技,2009,25(3):71.

[7] 黄勇,谢一青,李志真,等.小果油茶表型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2):270-278.

[8] 奚如春,刘胜,龚春.高品质油茶新品种经济性状指标的定量评价[J]. 江西林业科技,2004(4): 8-11.

[9] 刘子雷,姚小华,杨水平,等.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83-88.

[10] 吴建军,鲁北南.施肥和灌溉对油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1997(2):27-29.

[11] 黄佳聪,何俊,尹瑞萍,等.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5):94-101.

[12] 沈立新,梁洛辉,张文,等.腾冲红花油茶主要产果类型的果实性状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09(4): 9-15.

猜你喜欢

油茶
家乡的油茶果
油茶飘香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吃过三次就会爱上的油茶
龙川举行油茶节暨“油茶女”形象大使选拔大赛
油茶飘香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