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异化原因及防控机制探讨

2021-02-04杨高灿

中国商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异化上市公司

杨高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资本制度的完善,当前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关注到市值管理的内容,同时也明确发现市值管理所存在的变异现象和问题。本文引入相关案例,从控股股东利益的角度进行讨论,挖掘上市企业市值管理的动因与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总结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异化防控的有效机制,以为相关管理人士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异化;原因;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1(b)--02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推广和广泛应用,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也逐渐得到完善,越来越多资本市场管理者重视市值,作为我国的新兴市场,资本市场受到如散投资者数量多、市场有效性弱、投机的风气不佳等多因素影响,导致其真正的市值与内在价值不符。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很多上市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热点,应用和发布市值管理的相关方案,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进行一系列减持大股东的改革,形成一种变异化的不良现象,也给市场主体弱势的暴露产生了不利影响,严重阻碍资本市场的顺利发展。本文借以引入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上市企业控股股东利益诉求和动机,对其市值管理存在的异化行为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总结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1 关于市值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市场改革在推动中不断深化,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对市值管理的探索逐渐深入化。市值管理指的是上市公司以市场规律为准则,结合市场环境和发展情况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将企业价值和市值体现出来,确保股东价值得以呈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其具备规范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特点,对推动企业营业绩效的发展与组织效力的成长有很好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发现,只有不断打造内在的价值,创造发展机制,市值管理的有效性才会大幅度提升。而常见的一些短期内存在波动的股价引发的市值增长现象并不是保持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1]。由此可见,市值管理应该成为一种长期、长效的管理机制,要确保内部的价值增值呈现持续化的发展趋势。

要实现良好的市值管理目标,其应用的路径有发现价值、经营价值和实现价值,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要确保市值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就要严格遵循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性原则,尤其在与理论情况和价值情况直接相关的点上不断加以投入,提高投资产生的回报,增加股东的价值,同时还要搭建有针对性的价值评估体系,确保组合价值增长点不断优化,企业整体的价值才能不断提高,并处于良好的增长态势。

2 实例分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情况

2.1 某公司及其市值管理简述

2019年4月3日发布的公告中显示,某公司和海富投资公司共同发起了和募集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通过资本市场的便利,逐渐推进双方的持续发展。基金的总规模超过2亿元人民币,从其设立基金长期发展点来看,有助于推动企业后续发展的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且能在短期内就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伴随着各种利好消息的刺激,该公司于2019年4月13日复牌交易,连续四个交易日实现涨停。随后,该公司又再次进行公告,将森达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收购,并将其内部的业务进行延伸到建筑装饰的领域,再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了其中交易价的百分之六十,现金支付剩余的百分之四十,促成了接近10亿元的交易额。这一消息很好地拉升了当时的股价,直到6月份,最高交易额产生,为每股45.83元,收于每股39元,这时的收成已为投入复牌期的1.7倍。后续操作中,该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允许员工持股并发布相关的计划,内容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取公司股票,总额需在2000万元以上,员工身份包括内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管理人员等,再次复牌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保持了连续五个交易日的上涨趋势,期间也有一定的微小波动,但总体为上涨。结合该项关于员工持股的计划,到2019年10月底,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正式实施,最终的份额占据了总股本的1.15%,同样以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员工持股的成本在19.2元左右,但买入的总金额相对较少。在后续三个月中,股价发生了变化且与中小板指数变化情况一样,这段时间,该企业股价高出了购买价的上限,于是未有员工买入股票。在经历两轮的大幅度下降后,员工持股计划再次被重视,信心大增,于是股价大幅度上升。

2.2 该公司市值管理异化的动因分析

2.2.1 公司经营者掌握股东利益

就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士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而言较为微妙,包括一些中小股东和控股东,有相互委托和代理的关系,这会导致一些突出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利益问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只需要对少数有高比例股份的股东负责,但却容易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那么通过发布利好消息,以合规手段掩饰进行造势,促使股票价格上涨,而实际的目的则是刺激股价配合大股东减持股份[2]。

2.2.2 过度注重经营的业绩与市值表现

为了缓解一些代理引发的争论与问题,企业利用股票期权的方式进行激励,但这会直接导致企业过于注重追求短期利益的后果,只关注短期股票的价格,忽略对长期战略投资和长远规划拟定的研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获取更大融资,还需要做大市值,冲刺业绩,以迎合市场热点的方式刺激股价的提升。

2.2.3 利用市值管理的名义操控股价

实际上,上市公司要扩大自身的规模,就必须持续优化和提升市值,其管理的核心要以提升优化质量为主,由此实现市值提升,这样的提升趋势才是健康的,但见效相对较慢。当前资本市场上受到造富环境影响,很多上市公司追求短期效益,无视提升质量的基本发展规律,将全部精力投入在研究市场风向上,甚至以逐利式的方式谋划发展方案,借由市值管理的名义追求市场上的大宗交易,在内部则与大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做一些波动市值乱象的事情,炒作名头,企业最终难以发展和壮大[3]。

猜你喜欢

异化上市公司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马克思如何阐释异化与非异化的内在关联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归化与异化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