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报刊中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之研究报告

2021-02-04贾身茂刘桂娟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21年1期
关键词:口蘑竹荪银耳

贾身茂 秦 淼 刘桂娟 王瑞霞

近代报刊中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之研究报告

贾身茂1秦 淼2刘桂娟3王瑞霞4*

(1.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 450008;2. 辽宁省国有抚顺县五龙林场,辽宁 抚顺 113113;3. 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 平泉 067500;4.《食用菌学报》编辑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106)

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研究和报告,始见于1909年。在晚清食用菌文献中,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提及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等7种,其中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等5种的数据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银耳营养成分首见于1932年胡泽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

晚清;民国;食用菌;营养成分

我国古代最早食用木耳,记载在《礼记·内则》“燕食”篇,该篇记述的名称为“芝栭”,经考证,“芝栭”指木耳。但直至近代以前,我国对食用菌的食用,往往只论其市价,从未言及成分和营养价值。营养成分是决定食用菌价值的主要指标之一,经检索查阅到的我国近代报刊中近200篇食用菌文献发现,其中10篇载有关于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内容。笔者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对我国近代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的研究或报告进行述评。

《中国植物学史》的“下篇近现代”之“第十一章中国植物化学发展史”中记述:“1909年,王焕之在日本《药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茯苓的成分’一文,可能是我国学者最早的植物化学论文。”[1]但十分遗憾,迄今笔者尚未能见到此文。

1 近代报刊中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文献及其特点

1.1 按研究或报告的时代分

10篇载有食用菌营养成分内容的食用菌文献,按研究或报告的时代可分为晚清和民国两个时期,其中,晚清时期只有严保诚撰写的《蕈》篇[2],该篇报告了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另9篇[3-11]均出自民国时期。晚清严保诚的《蕈》篇中,食用菌名称都是地方名或俗名,没有拉丁学名;而民国时期9篇文献所使用的食用菌名称较规范,且引用了拉丁学名。

1.2 按是否专篇

晚清时期严保诚撰写的《蕈》篇,不是研究食用菌营养成分的专篇。民国时期的9篇文献,有2篇是专篇,分别为汤腾汉的《木耳银耳金耳之成分及其营养价值》[3]和周建侯等撰写的《银耳、竹荪及蘑菇之研究》[4];胡泽于1932年撰写的《四川银耳之研究》[5],有作者自己对银耳营养成分的分析描述;其余6篇[6-11]是为食用菌栽培文献中所夹述。

1.3 以国人自主研究或引用他人结论来分

晚清《蕈》篇中涉及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这些数据不是作者自己研究分析所得,但未注明出处。民国时期9篇文献中,有3篇是国人自主研究分析的数据,分别为汤腾汉的《木耳银耳金耳之成分及其营养价值》[3]、周建侯等撰写的《银耳、竹荪及蘑菇之研究》[4]和胡泽的《四川银耳之研究》[5]。其余6篇是引用他人的结论,其中3篇注明了出处,分别为引用美国资料的《茯苓》[6],引用胡泽研究数据的《四川银耳》[7]和《白木耳之研究》[8];另外3篇[9-11]未注明出处。

1.4 以研究的食用菌种类分

晚清《蕈》篇涉及4种食用菌: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对照现代食用菌学名,松蕈可能是松口蘑(),香蕈应该是香菇(),而白麦蕈和黑麦蕈尚未明确其物种名称。民国时期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7种,即蘑菇()、银耳()、木耳()(这里的木耳即现代所说的)、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其中竹荪的学名用,其属名与现代使用的属名一致,后面的种加词用,不知从何而来,尚未查出其出处。

民国文献以报告银耳营养成分的居多,有7篇;报告蘑菇、木耳、金耳等营养成分的各1篇。

2 近代食用菌文献中营养成分之数据

2.1 研究和报告的食用菌营养成分项目

晚清时期报告食用菌营养成分的项目有蛋白质、脂肪、含水炭质、灰分和水分。其中“含水炭质”的称谓尚不规范,所指应为 “碳水化合物”。民国时期报告食用菌营养成分的项目有粗蛋白质、纯蛋白质、脂肪、含水炭质、粗纤维、灰分和水分。比晚清时期多一项粗纤维。这些项目与现代对食用菌营养成的分析项目基本一致。

2.2 有机营养成分种类和数据

晚清《蕈》篇中4种食用蕈之营养成分如表1。表1中没有注明分析数据是否指干品或鲜品,经推测应是干品。其香蕈的分析数据与《食物成分表》[12](全国代表值)(1991)中的“九、菌藻类”之“A09026香菇(干,香蕈、冬菇)”数据(蛋白质20.0%、脂肪1.2%、碳水化合物30.1%、膳食纤维31.6%、灰分4.8%、水分12.3%)相比,大同小异。

表2中香杏口蘑营养成分与《食物成分表》[12](全国代表值)(1991)中的“九、菌藻类”之“A90028香杏片口蘑”数据——蛋白质33.40%、脂肪1.5%、碳水化合物15.0%、膳食纤维22.6%、灰分12.4%、水分15.1%相比,项目与数据大同小异。其余银耳、木耳、金耳、竹荪等数据也类似。

表1 晚清《蕈》[2]篇中4种食用蕈之营养成分/%

2.3 无机营养成分分析记载

蕈所含无机物质的成分如下:钾45%,磷酸40%,氧化镁2%,钠2.4%,氧化铁1%,矽酸1%,硫酸8%,氯1%,钙1.5%[11]。银耳、木耳、金耳灰分中均含有磷酸、硫酸、铁、镁、钙、钾、钠等,金耳灰分中还含有锰[3]。

以上民国时期的无机营养成分分析与《食物成分表》[12](1991)中的“九、菌藻类”相比,项目称谓明显欠规范。《食物成分表》的项目为: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磷、硒。

表2 民国时期有关文献中食用菌的营养成分(%)

注:1)“蕈”的营养成分数据,摘自胡竟良《蕈之栽培》中几种食物营养成分比较表,为10磅量分析的数据,样品应为鲜菇。原文为蘑菇()的栽培技术,推测应是双孢蘑菇。2)银耳文献共7份,另有4份文献[7-10]的数据与文献[5]相同。3)茯苓的分析数据,在戴芳澜教授的《茯苓》一文中有注明引自“美国农部”资料。

3 结论和讨论

3.1 我国对食用菌营养成分之研究和报告,最早是从1909年开始,是在近代真菌学和化学相继从西方传入我国后才发展起来的。晚清时期严保诚撰写的《蕈》篇,首次报告了松蕈、香蕈、白麦蕈和黑麦蕈4种食用菌的营养成分,数据未注明出处,可能是引自国外。其中,松蕈可能是松口蘑(),香蕈应该是香菇()。白麦蕈和黑麦蕈还无法查到现代的对应菌物名称。

3.2 民国时期研究报告营养成分的食用菌有蘑菇、银耳、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和茯苓7种。其中最早报告蘑菇()营养成分的是胡竟良1922年撰写的《蕈之栽培》篇。民国时期首先报告银耳()营养成分的是1932年胡泽的《四川银耳之研究》篇。民国时期研究和报告营养成分的7种食用菌中,有5种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的,即银耳、木耳、金耳、竹荪和香杏口蘑。

3.3 民国时期有关食用菌营养成分的文献,以银耳最多,有7份,其中3份为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4份为引用他人数据;木耳、金耳、竹荪、香杏口蘑等各有1份,都是国人自己研究分析所得;蘑菇的数据可能引自外国;茯苓文献有1份,内含3份数据引自美国。说明当时国人对银耳比较重视,参与研究的人员和研究报告的篇数都较多。

[1]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植物学史[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4: 272.

[2] 严保诚. 蕈[J]. 教育杂志, 1909, 1(10): 83-86.

[3] 汤腾汉. 木耳银耳金耳之成分及其营养价值[J]. 科学丛刊, 1933, 1(2): 246-253.

[4] 周建侯, 刘伯文, 赵安云. 银耳、竹荪及蘑菇之研究[J]. 农学, 1937, 4(2): 51-53.

[5] 胡泽. 四川银耳之研究[J]. 科学, 1932, 16(3): 437-441.

[6] 戴芳澜. 茯苓[J]. 中国植物学杂志, 1934, 1(1): 200-214.

[7] 郑稷熙. 四川银耳[J]. 中华农学会报, 1935(136): 62-72.

[8] 周振汉. 白木耳之研究[J]. 华西医药杂志, 1948, 3(3、4、5合): 31-33.

[9] 陶约翰. 中国白木耳栽培法(下)[J]. 新科学, 1940 (4): 227-236.

[10] 何学濂. 四川银耳[J]. 科学知识, 1942, 1(10): 30-31.

[11] 胡竟良. 蕈之栽培[J]. 农业丛刊, 1922, 1(1): 1-36.

[1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全国代表值)(九菌藻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18-21.

,E-mail:wangruixia2893@163.com。

G09,S646

B

2095-0934(2021)01-082-03

猜你喜欢

口蘑竹荪银耳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热水泡银耳丢营养
我最喜爱的蔬菜
“竹君”食疗菜
春夏滋补靠银耳
你洗掉的可能是口蘑的营养
一碗竹荪汤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林农的林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