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2-03张临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新媒体对人才的基本素养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由量升质迈向纵深发展的拦路虎,培养创新能力强且政治立场坚定,高度专业化并精通新媒体业务的人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一大任务。文章认为,通过人才内外循环及自我学习相互帮扶,能够加快队伍整体转型升级,实现角色可塑化的重制定位,健全县级融媒体多维度可持续化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县级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09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项目“广西基层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桂宣字[2020]182号

在基层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由量升质迈向纵深发展的拦路虎。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络并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与整合优势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彻底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人才困境及人才需求

深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融媒体人才队伍来提供强大的保障。解决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建设乏力问题,是改变县域媒体精神面貌,塑造新型县级主流媒体的重要手段。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指明了方向。9月,中宣部在浙江省长兴县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确定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11月,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指明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

(一)县级融媒体所需人才基本素养的要求

构建多维立体的传播矩阵,已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媒体传播的基本形态。在新发展形势下,其对人才的基本素养要求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对如何培养人才,满足基层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县级新旧媒体资源,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抓手,着力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媒体服务类、党建服务类、政务服务类、公共服务类和增值服务类五大功能的聚合,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战略任务的落脚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因此,培养具有政治立场坚定,并且高度专业化、精通新媒体业务、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一大任务。

全媒体矩阵下报、台、网新老媒体技术平台根据全媒体移动传播的时代特点,在策、采、编、审、发的环节上需要培养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熟练、能深刻理解并制作融媒体产品,且可以快速进行媒体融合采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也是融媒体背景下对“一专全能”复合型人才的基本业务要求。

(二)人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瓶颈

《2019年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指出,县级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运营乏力、内容生产缺乏原创和人才缺乏等问题[1]。其中,人才缺乏的问题桎梏了基层融媒体生态优化和持续化发展的势头,成为需以新的发展观和思维去破除制约的突破点。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三类人才:数字新闻内容全流程生产和发布人才、新媒體平台搭建并熟练使用的技术性人才、市场化经营及管理人才。“一专全能”的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这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无法保证一次采集可生产多种产品,不具有多媒体传播、多终端评估的综合传播能力。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几大问题

1.年龄、知识与技能三个老化问题是常态

以广西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例,其人力资源大多是在原县广播电视台原有人员或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的人为主体的基础上,整合县内的报刊以及新媒体“两微一端”等媒体人员形成基本人才架构。从传统媒体和政府部门转过来的人基本属于事业编制,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与技能跟不上新媒体日新月异变化的特点。呈现出在编人员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构成数量上占比偏高,非编人员大多具备年龄与技能优势但占比较低的特点。造血机制由于体制机制改革滞后等问题,无法有效畅通,三个老化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失衡问题将长期存在。这是目前基层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建设中需要党和国家配套政策进行顶层设计优先加以解决的问题。

2.待遇的非对等性影响人力资源结构合理

整合人力资源后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存在在编人员总量相对过剩,而适合新媒体工作的人才相对短缺的两难局面。县级融媒体中年轻人晋升困难,获得感、体验感不强。根据笔者实地调研,广西各基层县级融媒体在待遇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在编人员普遍存在福利待遇相对较好、工龄长工资比较高的情况。有些非编人员虽说是同工同酬,但绩效和节日补贴和在编人员差距较大,且没有公积金。在工作实效上,非编人员多承担一线工作任务,工作任务重,超时超量,但待遇偏低。这就造成年轻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经验后频繁跳槽或成堆考公务员的现象层出不穷。人才的不稳定性,造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所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始终不饱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问题无法通过待遇的合理性予以解决,就无法达成“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

3.非专业人员、非高学历从业现象突出

广西县级融媒体中心人员流动率偏高,成为影响战斗力的大问题。人才流入和流出的不对称性,导致招聘人才时出现学历、专业与技能三个要求降低的无奈局面。从整体来看,在编与非编人员构成的特点是大专学历占主体,本科学历及高学历者凤毛麟角。新招聘的人员也基本以大专学历为主,而且多是非专业毕业或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广西属于西部落后省份,县级融媒体中心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相对较差都是专业类本科大学生不愿沉淀扎根的原因。这就导致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适应能力差、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推进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整体素质也堪忧”[2]。从业者能力不足、专业性不强,缺乏干劲、创新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的发挥。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意义

与传统媒体时代媒介产品单向输出传播相比,媒体融合的最大成果是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互联网背景下,媒介产品的前期策划、信息采集与生成、内容生产、渠道发布、平台推广已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在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受众由信息的接收者,成为掌握信息需求的生产者、传播者。这就对媒介产品的多元化生产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信息传播及信息传播渠道更贴近群众。

(一)时代对复合人才的要求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对人才如此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1.党性与专业性融合要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党引导舆论,扎根于群众并服务群众,巩固党和群众鱼水之情的重要平台。其上联下通的职能性质,决定了党性与专业性融合统一是选择人才的基本标准。坚持党对媒体的全面领导,积极学习、领悟与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专业技能人才是基层稳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着重党性与悟性的双重修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和创新理论,以指导融合与发展中的工作实践。

2.思维与素养融合要求

惯性思维束缚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加强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是广西县域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核心路径。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缺乏,是目前广西基层融媒体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多专业融合,技术融合、知识体系加速融合的时代,创新性人才就是领军型人才,应充分引入和吸收跨学科优秀人才,尤其是招揽跨新闻传播、艺术设计、计算机三大学科领域的人才,实现思维与素养融合交叉性发展,以解决人才储备不足问题。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意义

县域融媒体中心起到引导、服务、联通三个重要作用,是地方稳定、安全、发展三位一体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主流舆论矩阵、综合服务平台、基层信息枢纽的关键承担者。因此,必须站在更高处来看待和增强基层融媒体中心发展的科学性、严肃性与迫切性。

基层融媒体中心建设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有没有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来抓。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应当纳入地方主管部门工作绩效考核范围,也需要基层主官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基层融媒体支撑地区发展、建设与舆论引导安全的角色担当。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针对基层融媒体中心人才培养条件较差、留不住人才的现象,需要打破常规,实施多种手段来解决复合型核心人才短缺问题。廣西与发达省份相比存在从业人员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度不够、设备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思维局限等问题,还有对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缺乏合理规划,需要有关部门做出顶层设计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一)人才内循环战略

轮岗制是可供借鉴的重要机制。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家米尔顿·桑托斯(Milton Santos)提出分享空间理论,指出必须寻找能够把高级循环(大城市)和低级循环(边缘乡村地区)沟通起来并提高低级循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方法。这种方法必须包括能够把国家资源有效而公平地进行再分配的空间组织以及能够实现区际人力和物质资源有效配置的生产组织。这种高低自我循环方式可以视为内循环方式并进行顶层设计,打破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三级的媒体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的非流动性,主要实施人才轮岗制,并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级媒体单位为主要轮岗对象,改变人才倒金字塔形的固定格局,以适当上下流通循环来平衡和解决顶尖人才下不到基层驻留与工作的问题。这种轮岗制不仅可以给基层媒体带来活力、更迭知识、开阔眼界、拓展人脉及积累资源等,还可以使基层媒体轮岗者在二三级媒体获得较快成长,从而筑牢基层融媒体中心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

(二)人才外循环战略

1.校部共建跨界联合培养

校部共建可实现基层融媒体中心与高校在教育培训、设备资源、人才、实践甚至生产环节等多端口的交流与循环。应鼓励学生到基层实习、实践,参与基层媒体工作流程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还能有效支援和激活基层融媒体中心的生产力。根据广西部分传媒学院参与校部共建的效果,基层融媒体中心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待遇以及提供特别培训机会以及从校部共建平台选择优秀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身年龄偏大、新媒体技术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缺陷。同时,通过高校专业教师到基层媒体定期授课或培训,提高了基层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修养。甚至通过基层一线优秀媒体人来校授课或做报告实现了多方位的深度交流与循环,有效提升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可专业性、可质量性、可复制性、可批量性。

2.与社会新媒体企业等对接联合培养

基层融媒体中心可选择具有一定实力,且掌握时代前沿技术与脉络的媒体企业及新媒体设备制造商实现体制内外行业的联合培养机制。通过学习与借鉴这些企业的运营、生产、流程管理、设备使用等成功经验,打通与外界相连的学习路径,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提升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这将极大提升基层融媒体中心对技术迭代的反应能力、跟踪能力与运行能力,并能够培养出具备较强管理能力,并精通业务、掌握最新传播技术与路径的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自身人才造血机制

以江西省宁都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其以改变从报社、电视台老媒体整合到融媒体中心的“老战士”技能入手,采取“一对一”结对子交叉互学的方式,帮助采编人员打破原单位原部门边界,打破原岗位原专业壁垒,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职,使从业人员个个成为能拍摄制作短视频、推送有价值资讯的复合型人才[3]。这种创新路径适应了5G+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发展变化对技术能力的突出要求,通过自我学习相互帮扶,加快了队伍整体转型升级,完成了角色可塑化的重制定位,实现了媒体融合先从人的融合开始,结合思想融合与技术融合的人才造血机制。

四、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基石,是构建多维立体传播矩阵中基层信息和民意的原始采集来源点,并给予正确引导,是鱼水之情的重要结合与体现载体。因此,在做好党在地方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特征及条件加大力度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规划。在财政资金投入与保障上不遗余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提高基本待遇,积极引进和培养符合地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形成阶梯形人才培养体系,为地方基层媒体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艾媒报告2019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EB/ OL].艾媒网,https://www.iimedia.cn/c400/64057.html,2019-04-01.

[2] 郑保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问题·对策[J].中国出版,2019(8):3-4.

[3] 肖逸仙.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的建设[J].声屏世界,2019(11):85-86.

作者简介 张临涛,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融媒体。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