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食尚玩家》的转型与创新
2021-01-31卢逸涵
卢逸涵
台湾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台湾的媒体密度很高,其媒体覆盖率居世界前列: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媒体存在的密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各式各样的台湾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歌舞类、生活类、谈话类纷繁复杂。随着卫星电视及互联网的普及,这些综艺节目传入大陆,获得了不少关注。但在当下,台湾综艺在大陆观众的视野中逐渐淡出和缺席。一方面,大陆的综艺制作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类型、各个平台的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台湾的电视节目缺少创新,无法保持当年的竞争力。台湾的综艺节目较大陆而言发展较早,它的转型和创新也是大陆电视综艺需要总结的经验。
何为新媒体时代?首先,越来越多的媒体平台出现,传统媒体失去了其处于视线中心的位置,关注度被众多新媒体分流。其次,受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媒体需要挖掘自身内容的独特性才能免于淹没在信息洪流中,从而不再被观众所选择。再次,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媒体从业者不断寻求的目标和探讨的焦点之一,单一媒介、单一渠道已无法满足观众的使用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视节目面临收视率下降的困境,在保持传统媒体优势的前提下,电视节目需要寻求自身的转型以及与新媒体平台合作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老牌电视综艺节目存活下来,并焕发新的生机,《食尚玩家》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一、内容创新:节目得以生存的立足点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自然条件优越、风景优美。在这样的背景下,美食、旅游题材在台湾自然而然成为电视节目内容制作的重要选择。开播于2007年的TVBS电视综艺节目《食尚玩家》同时将这两者纳入内容的生产,受到台湾民众的关注,主持人浩角翔起更是获得了第46届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节目制作方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节目内容的多元化。一周播出四天的《食尚玩家》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开辟了不同的节目板块,并搭配了不同的主持人团队,节目开播便取得不俗成绩。对于经典的电视节目而言,让节目长时间存活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少。首先,题材的不断重复导致对观众的吸引力下降,给节目策划提高了难度。其次,制作团队的更迭也给节目班底的交接带来不少麻烦。对此,《食尚玩家》积极地调整节目播出方案,不断创新。从2007年至今,《食尚玩家》经历了两次停播复播事件,但在两次复播后,节目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2020年4月,《食尚玩家》重新播出,节目组对《食尚玩家》进行了全新的策划。替换了旧单元,更新了《食尚玩家——2天1夜go》《食尚玩家——疯狂总部》及《食尚玩家——热血48小时》三个新系,使停播变成节目焕新的契机。《食尚玩家——2天1夜go》请回了原先离开节目组的元老主持人莎莎,延续了旅游的主线,介绍各地风土人情,官方给出的定位是“开启两天一夜的旅游宝典”。《食尚玩家——疯狂总部》是对每一期进行特别的主题策划,例如专门探访那些不同意被任何媒体采访的美食。而《食尚玩家——热血48小时》则是跟随主持人进行48小时的美食探索,官方给出的介绍是“以实境方式勇闯48小时未知的热血之旅”。在复播近一年后,主持人莎莎突然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主持岗位,《食尚玩家》及时加入了新的策划内容,更换新的主持人,并开辟了新的系列——《食尚玩家——鱼肉乡民》,邀请“大咖乡民”带领主持人组合“九要赖着你”吃喝玩乐。游玩和吃美食是节目的主旨,但节目组在游玩和寻觅美食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趣味活动,增强了综艺的娱乐性。
《食尚玩家》的成功离不开节目制作方立足节目内容的创新生产。作为电视平台,电视节目的质量是决定节目寿命的关键因素。《食尚玩家》把握住了节目的核心主线,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幽默轻松风格,在创新和转型时都没有脱离自身的定位。同时,节目组一直在寻求更多元化的创新。一方面,节目组在主持团队上虽然采用了常驻主持人的模式,但给予不同单元各自专属的主持人搭档,并适时邀请嘉宾成为临时主持人,增加新鲜度。另一方面,围绕美食、旅游的主题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单元,给节目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二、媒介融合:适应新媒体时代
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媒介融合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媒介融合是由新媒体及其他相关因素所促成的媒介间在诸多方面的相交融的状态”,这种相交融的状态意味着媒介之间进行协作生产。“一是物质层面的融合,即工具层面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出现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媒介。当下的传统媒介已经不是纯粹的单一媒介,例如用手机进行的广播收听这一行为,就已经包含了手机、新媒体平台、广播等多层媒介的融合。“二是操作层面的融合。”这一层面的融合是以物质层面的融合为基础的,这一融合要求媒体除了要运用更多的媒介进行产品的生产之外,还要在“机构设置、资本运营、具体操作等方面”,对机构、媒体、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管理。“三是理念层面的融合,即意识层面的融合。”这方面的融合要求在理念上要具备融合的意识,在策划、生产、传播的过程中都要具备媒介融合的意识。媒介融合理念影响着媒体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行为,而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的实践活动也能为媒介融合理念的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和参照。
在《食尚玩家》早期运营时,不是以单一媒介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除了电视节目之外还进行了同名杂志的生产。在杂志中同样也体现了节目组对内容策划的重视,通过第一手报道的方式带领读者探索各地的景观、文化与故事,并且不定期推出特刊。杂志和电视节目围绕美食、旅游这两个核心论题互动及补充。在意识到数字媒体对市场的重要性后,2010年《食尚玩家》杂志开启了数字化,成为台湾第一本影音美食旅游杂志。2017年,《食尚玩家》杂志停刊,但停刊并没有意味着《食尚玩家》停止了图文媒介的生产,而是有了更好的媒介平台。
媒介融合常见的途径是同一内容的多平台呈现。数字电视的出现虽然让观众有了自主选择观看时间的机会,但电视设备的不易移动依旧影响了电视节目观看的能动性。《食尚玩家》与多个大型流媒体平台进行了合作,例如爱奇艺、WeTV等。流媒体平台拥有较大数量的用户,提高了《食尚玩家》的可接近性。《食尚玩家》还设立了YouTube、Instagram及Line账号。与普通流媒体平台相比,这些平台更具社交性,能够给予观众社交、互动的网络场所。在内容的投放方面,除了全方位覆盖当下用户常用的各大平台,《食尚玩家》还根据不同的平台投放相应的内容,例如在官方网站及YouTube上投放网络特供的视频及花絮,已获得45.8万的订阅量。同时,为了适应网络平台播放的特性,《食尚玩家》将完整节目剪切成时长较短的精彩片段,满足观众片段式的收看习惯。除此之外,还推出了专门的App,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可以看出,《食尚玩家》十分积极地应对当下流媒体平台、移动客户端所带来的冲击,充分发挥媒介融合的优势,推动内容生产和投放更优化。
三、打造IP:覆盖生活的更多方面
IP 全称“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含三大体系: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可以认为IP的实质就是有一定受众基础、可跨媒介平台进行不同形式开发的优质内容版权”。IP也有利于衍生产品的生产,利于流量的变现。
首先,《食尚玩家》具有成为IP的基础。作为一档长寿节目,《食尚玩家》在台湾拥有大量的观众基础,旅游、美食内容的受众面几乎涵盖所有的年龄阶层。其次,IP的打造有助于产品内容的垂直生产。《食尚玩家》在早期就推出了官方网站,除了节目视频的播放之外,还提供了众多与美食、旅游及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可见制作方已经有了内容垂直生产的初步架构。在数字时代,App是适应移动设备的最佳平台之一,也是众多以内容生产为主的IP打造自己独家内容的首选方式。复播后的《食尚玩家》开始在App商店上架自己的专属App,除了让观众拥有更便利的观看方式,也给“食尚玩家”这一IP垂直产出的内容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节目团队在该App平台上与商家进行合作,开发电商模式,把美食推荐进一步延伸到了美食购买,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能直接购买产品,实现流量的变现。2020年6月上线的App食尚玩家获得了Google Play台湾地区2020年度最佳应用程式榜单中“年度最受欢迎应用程式”和“最具娱乐性应用程式”两个奖项。可见,这一思路的转变获得了粉丝的认可。
《食尚玩家》从电视综艺节目起步,逐渐形成了今天内容覆盖台湾日常生活的IP——“食尚玩家”。生活化内容的生产能够带来更多的用户,例如在台湾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食尚玩家”也播报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粉丝能通过“食尚玩家”获得更多实用的信息,一方面巩固了原本《食尚玩家》观众的使用黏性,另一方面吸引的一些新粉丝也有可能成为《食尚玩家》的新观众。这一转变给了“食尚玩家”更多的内容生产机会,也为TVBS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四、结语
《食尚玩家》是传统电视节目成功转型的一个案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更多人担心电视已死,如何延续电视节目的活力是当下电视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而TVBS在《食尚玩家》上给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答案。作为电视节目,视频内容的生产毫无疑问是摆在第一位的,《食尚玩家》不断更新节目单元,使节目更具吸引力,同时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将观众的意见融入节目的策划中,深耕内容生产是《食尚玩家》至今还能活跃在观众面前的重要原因。面对数字媒介的冲击,《食尚玩家》不断进行媒介融合,整合内容投放至各个平台,并打造出“食尚玩家”的IP,进行更丰富的内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