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体裁设计教学促进高中英语深度学习的实践
2021-01-27刘琰
刘 琰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扎实基础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郭华 2016b)。
一、高中英语深度学习实现路径
为深度学习而设计的教学应赋权于学生,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使知识情境化;联结学习与真实世界的经验;将学习拓展至校外;激励学生个性化学习;有目的地纳入技术从而促进学习(Monica&Dennis 2016)。实现深度学习的首要路径是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学生成为主体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主操作特定的对象(客体),并能从中获得发展,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这种既能自主操作,又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对象——教学材料(刘月霞、郭华2018)。教学材料与教材上的内容不同,正是通过教学材料与教材内容产生联结,教材材料最终成为内化知识的载体。因此,要实现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隐性主导作用:提供易于操作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紧扣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个体经验与人类知识不断转化的同时把握学科本质,模拟社会实践;创设全景视角延展课堂,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助力他们获得理性成长。
二、侧重体裁设计教学的实践案例
以《牛津高中英语》配套教材《高中英语读本》模块七的文章Will AI take our jobs?为课例,从体裁分析入手,从教学材料、教材内容和知识三个维度论述如何设计教学促进高中生的深度学习。
(一)操作教学材料,激发自主学习
从操作行为来看,本课的教学材料分为四个部分:背景积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第一部分为学生在课前使用,包括四个问题和语言学知识的补充:“什么是AI?AI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吗?(为什么会或为什么不会?如果你的答案是‘是’,那么最先/最后被取代的是什么种类的工作?)AI在工作方面有什么好处?如何利用AI而不被其取代?”AI是一项新型技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了预习任务。同时,由于该文本体裁特殊,属于“口语访谈”,因此为学生补充有关话语分析的语言学知识:合作原则(Grice 1975):数量准则、质量准则、方式准则和关系准则。第二部分为思维导图框架,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教材文本时搭配完成。第三部分为空白访谈架构,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访谈实践。第四部分提供了四个“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特殊会话含义的具体事例”,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延展学习。
【设计说明】教学材料涵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是串联整个课堂的“骨架”,是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其设计来源于“两次倒转”的教学机制(郭华 2016a)。教学并不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试错,而是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触和检验人类已有认知成果,这是“第一次倒转”。例如,本教学材料第一部分的设计即是让学生直面背景知识,为高速度、高难度的教学打好基础。而为了避免“满堂灌”,教师需要进行“第二次倒转”,即把第一次“倒过去”的过程用慢镜头回放,进行慢速教学,化解难度。例如,本教学材料二、三、四部分的设计旨在协助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亲身经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的关键过程,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社会的目击者、历史的见证者。
(二)紧扣教材内容,指导合作学习
1.感悟体裁特征,个体经验与人类知识相互转化
导入部分,学生通过观看毕啸南与李开复的访谈视频,回答“访谈有哪些基本特点?”的问题。因为高中生对于访谈体裁有一定了解,能回答出一些特点。加之预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了“合作原则”,因此有些学生认为“访谈是一种合作”。
【设计说明】首先,访谈视频的内容是AI,为学生补充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其次,相较于抽象的知识,这里为学生创设了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便于其在感悟情境的同时联想自身经历,使个体经验和人类知识互相成就和转化;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访谈的四大基本特点:由访谈人和被访谈人组成、涉及多个话题、遵从合作原则、访谈人和被访谈人转换话轮,为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体裁特征作铺垫。
2.梳理文本结构,掌握语篇模式
紧接着,学生默读文章,完成思维导图(见图1),梳理文本结构。
图1
根据上一环节,访谈即一种访谈人和被访谈人通过话轮转换对多个话题交换意见的合作形式。于是,要求学生按照不同话题梳理文本结构,并在每个话题中提取“问”和“答”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文本。
根据结构梳理发现,第一个话题包含四个话轮转换,而二、三两个话题均只包含一个话轮转换,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何话题一中有这么多话轮转换?Graihagh(访谈人)对Huw(被访谈人)的答案是否满意?”学生发现,其实访谈人对于被访谈人避重就轻的回答并不满意,从而继续发问。于是,师生合作总结出访谈体裁的一般语篇模式:“问题解决型话语模式”(见图2)。
图2
【设计说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文本的体裁,能使他们掌握相对稳定的、可以借鉴和依赖的语篇模式,增强其理解和创造语篇的信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何亚男、应晓球 2010)。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文本结构,不仅使以话题为切分的结构清晰易懂,同时为语篇模式的总结作铺垫。
3.把握内容本质,深挖主题意义
在对问答内容的分析中发现,访谈人和被访谈人并未完全遵从合作原则,对于第一个话题的探讨不甚清楚,于是引导学生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为后续对访谈进行修正作铺垫:“我们会失去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最不可能被取代?请举例说明。”
对于话题二和话题三的分析同样采取如上步骤(见图3、图4),均引导学生对于访谈双方未讲清楚的问题进行讨论,深挖隐藏的主题意义:机器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好处?面对AI的发展,我们如何为自己的未来作准备?
图3
图4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承接上一环节,基于话题对内容的本质进行探究,同时,还根据文本显示出来的“漏洞”深挖主题意义:AI的发展势头不可逆转,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趋利避害?我们只有作好准备,充分了解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提升自己的优势,锻炼自己的技能,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才能合理利用AI而不被它所替代。逐步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是学生深度加工、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培养高阶思维品质的过程。
4.进行价值评价,模拟社会实践
在对该访谈的评价中,有些学生认为“该访谈未完全遵从合作原则”,有些则认为“该访谈对很多问题的探讨含糊不清”,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访谈存在不足之处。于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对文本体裁的学习及对话题和内容的探究进行模拟访谈:和搭档合作,运用问题解决型话语模式设计三个话题,尽量遵循合作原则,并把访谈过程记录在学案(教学材料)的相应位置。
【设计说明】学生在重新设计访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所学文本的体裁特征和结构进行运用,还要加入自己对主题的思考和理解。分析评价能力得到发展、迁移创造意识得到加强,是一个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社会实践、外化学习成果,也是学科育人的重要体现。
(三)依托全景知识,开展探究学习
事实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大都是故意为之,一般会拥有言外之意,本访谈也不例外。但这部分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过于深奥,于是安排到课后作为思考题。学生可以阅读补充材料中“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特殊会话含义的具体事例”,从而进一步发散思维,思考:“Graihagh和Huw是否故意为之?是否有言外之意?该文本是否有别的主题意义?”
【设计说明】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全景立场”,即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观点,让他们通过对比形成自己的判断,发展理性思维,这样,学生既能获得对知识对象的深刻认识,又能发展批判性思维理性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罗祖兵 2017)。不管是教材内容还是知识本身,都应该成为学生反思的对象,而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反思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培养理性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教学设计中,从体裁分析入手,以文本结构为主线、以主题和内容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学生在感悟体裁特征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在分析文本结构的过程中总结语篇模式,在推究内容本质的过程中探寻主题意义,在评价和运用所学的过程中促进认知发展,实现思维进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为促进高中英语深度学习,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教材内容和知识三个维度设计教学:选择合适的文本解读视角,为学生提供既能自主操作,又能获得发展的教学材料,激发其自主学习;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协助他们通过情境掌握结构图式、把握学科本质、深挖主题意义和模拟社会实践;创设全景视角延展课堂,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其理性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