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在线主题式课程开发探索

2021-01-27李云霖王昕珏

英语教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人文疫情

李云霖 王昕珏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全国中小学延期开学,教育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减轻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研究团队以现实生活主题为语言学习基础,致力于设计微课程,以求在疫情防控期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面将从“人与自然”主题的选题设定及内容构建过程展开教育叙事,呈现主题式课程内容,进而探索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表征与实现途径。

一、小学英语主题式课程的内涵

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d learning)源自美国,从最开始的“单元教学法”到“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再到后来的“核心知识课程”,皆是某一主题下的知识要点集成,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以单元结构规划主题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可能跨越学科知识领域。近年来,主题式课程强调以生活为基础选择主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主题”引领,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深化对生活的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式课程不是以知识结构的固有逻辑为课程内容线索,而是以学生生活空间的发展为基础,是“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在课程发展中的体现;以生活经验为导向,将零散丰富的经验结构化,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与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选择主题,组织学习内容和材料,立足现实生活,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语言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课程目标聚焦人的整体素养养成,倡导学生建立与真实世界的交流,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组织课程材料,探索小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表征和实现路径。

二、指向英语课程人文性的主题式微课程开发

基于疫情背景实际,主题式微课程重点探讨“人与自然”主题,力求探索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已有语言知识储备,以疫情发展状况和生活经验为语料来源,将疫情与英语学科学习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其信息获取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下面以小学三年级英语课程为例,阐释主题式微课程开发的方法与过程。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制订课程主题

“在学校教育中,主题是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主题是指不同内容共同指向的核心问题。”(周俏纨 2004)主题引领课程目标的走向。主题的选择应以生活实际为参照,根植于当下的社会情境。基于“世界是最好的教材”这一理念,以疫情为教育契机,将本次主题式课程的主题定为“人与自然”,引导学生透过疫情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类对大自然应心存敬畏,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并保护野生动物。

(二)以育人价值为导向,梳理课程目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宏观教育理念上。在全民战“疫”的特殊背景下,英语课程除了关注显性知识的获得,更强调语言能力的发展,思辨精神的培养,理性思维的获得。例如,在第一课时,目标不只放在 vegetable,meat等词汇及“We can’t eat wild animals.Wild animals carry viruses.”等语句的认读上,还应给学生讲述为什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第二课和第三课时,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强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悟和对公众价值观趋向的教学目标。

(三)以现实学情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流程

对所学教材话题(如表1)和学生特征(如下页表2)进行梳理分析,找到与主题的结合点,为课时语料和课时目标及教学对策找到支撑点。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food,animals,pets等相关话题,因此可以从食物类别切入,引出本次疫情。结合已学的宠物及其特征描述,引入对某一野生动物的特征描述,继而对野生动物的名称、种类、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进行介绍,引发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思考。三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语言储备停留在表层的词汇、句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基于此,结合微课的特征,以学生可理解的方式呈现,以可接受的内容输入,做到每一课时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教学内容少而精,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任务的驱动,教学语言中英结合,检测手段多样化。“人与自然”三年级主题微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1.梳理已学话题和知识要点,力求主题式教学能够复现更多的已学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设计教学,有助于他们轻松表达,展开讨论,摄取新的信息和观点。具体梳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三年级已学教材话题和内容分析

2.依据课程标准目标和实际学情设定课程具体目标与方法策略

对学情分析主要从认知和思维、语言储备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见表2:

表2:学情及教学对策

3.设计教学流程

基于对学情的充分把握,将课程教学时间设定为10—15分钟。因为是在线教学,学生以观课为主,所以把课堂练习活动作为课后拓展学习内容。由于教师无法现场监控,因此拓展学习部分需要以可评价的任务推动。具体教学流程如表3所示:

表3:“人与自然”三年级微教学流程

(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自学渠道

微课是一种单向度的信息输入,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以适应学生不同认知风格和兴趣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授课,师生之间除了教学内容作媒介外,还有眼神、肢体动作等作交互手段,微课“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因此需要整合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片、声音、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降低其理解难度。除了在微课中呈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要给每一课配备学案,实现“一课一微课,一课一学案”。学案注重对课程的理解和育人价值的引领,主要以选择、判断、制图等方式呈现。除了每一课配备的学案,还提出自主拓展学习建议,如观看视频,制作海报、思维导图,录制配音等,注重过程体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展现其个性。

(五)多元化评价,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完善的人格(教育部 2012)。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应注重评价的正面导向和激励作用,如对学生的作品,采取自评、组内互评的方式,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公众号上,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同时,关注全体学生,重视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空间,真正做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微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主题式微课制作完成后,将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发送给学生,组织他们学习和答疑解惑。推送第一堂微课后,对每个班级随机选择10名家长进行微信访谈,并分析他们的反馈意见,随后对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如在教学语言上适当使用中文,在评价机制上多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

为了了解微课程实施的效果,在统一的部署下,教师团队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收获两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三年级7班和三年级8班的学生,共计88人,其中,有效问卷87份。具体结果见表4、表5,从学习态度来看,89.65%的学生基本完成了本次“人与自然”三年级主题微课程的学习,94.25%的学生喜欢本次主题课程。从学习收获来看,全体学生能基本理解课程内容。94.26%的学生能基本完成学案。在自主拓展学习部分,90.48%的学生完成了趣配音,46.67%的学生完成了观看视频,46.67%的学生完成了阅读绘本,22.86%的学生完成了制作词卡、小报。因此,本次主题式微课程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达到了统一,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育人价值的引导上是有意义的。

表4:学习态度调查

表5:学习收获调查

四、总结

在构建主题式微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对英语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英语课程不单是语言教学,还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课程的形式从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主题式、整合式课程,真正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今后的研究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纳入课程建设,让他们既是课程构建的主体,又是课程本身的实践者。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人文疫情
战疫情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