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的带动效应研究
——以滨海旅游业为例

2021-01-26李梦媛丁黎黎薛岳梅

关键词:区位商滨海旅游业

李梦媛 丁黎黎,2 薛岳梅

(1.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问题关乎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更与社会民生问题切实相关。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应该加强陆地和海洋的联动性和互补性,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滨海旅游业作为众多海洋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产业,对我国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攀升。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8 年的11.6%增加至2017 年的18.9%,2018 年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为47.8%,稳居各海洋产业首位;2019 年前3 个季度新登记涉海类企业中,滨海旅游企业占比最大,达到81.1%。可见,滨海旅游业已然成为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因此,从滨海旅游业入手探析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助推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稳定人民币汇率、应对进口付汇和经常账户的支出需求、偿还外币本息和应对资本外流的重要来源和保障。[1]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是传统贸易出口容易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因此服务贸易出口以其环境友好的优势作为转变贸易出口模式的新方向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旅游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具有交易成本低的特点,有利于我国的外汇创收,[2]同时对货物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也较大。[3]但近年来,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大,这些都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 年3 月打响的中美贸易战,造成中美进出口贸易额锐减,我国贸易出口受到冲击,因此在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探明滨海旅游服务出口的创汇效应势在必行。

现有文献对旅游创汇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张军谋等[4]从空间集聚的角度分析我国31 个省份的旅游外汇收入,发现省份之间仍旧缺乏旅游合作,导致空间溢出效应较低,不利于旅游创汇。梁圣蓉[5]则认为适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促进作用更强。周洲[6]发现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使我国市场经营环境不断完善,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旅游外汇收入的稳步增长。胡晓芬等[7]从我国旅游服务存在逆差的现状出发,认为增加旅游外汇收入应该从缓解旅游目的地拥堵状况和减少环境污染、完善海外旅游推广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

滨海旅游业在通过创汇效应直接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的同时,是否进一步对我国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滨海旅游业能够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滨海旅游业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和游览等多个要素,和其他产业关联度很高。[8]查建平等[9]利用旅游业投入产出分解技术,发现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不断攀升,旅游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及其产业溢出效应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旅游业的发展拥有强大的就业促进效应,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尤为明显。[10]旅游业吸引劳动力容量大、门槛低并且就业方式非常灵活,在创造大量直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的非正规就业。[11]许多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围绕旅游景点出售旅游纪念品、提供餐饮服务等构成了旅游非正规就业,吸纳了很多农村和城镇剩余劳动力。[12]滨海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就业带动优势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之间也有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区域间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合作学习旅游政策和宣传方案等方式可以放大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效应。[13]滨海旅游业还可以发挥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14-15]因此,在探讨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对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海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探明滨海旅游业的创汇效应,对于准确挖掘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有滨海旅游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旅游外汇收入的重要性、影响旅游创汇的因素、旅游创汇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较少关注滨海旅游业对我国外汇收入的影响,更少有文献基于滨海旅游业外汇创收和收入促进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同时切入,利用2002—2017 年的沿海11 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海洋经济对我国外汇收入和居民收入的作用,以期为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借鉴。

二、海洋经济的创汇效应分析

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的分省数据,以2002—2017 年我国沿海11 个地区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数据为依据,在测算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基础上,借鉴买哲等[16]对不同地区旅游创汇效应差异的测度方式,从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两个方面探究我国沿海11 个地区创汇效应的差异。

(一)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

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指入境旅游者在滨海旅游领域进行消费为旅游目的地地区带来的外汇收入的增加,可以用滨海旅游外汇收入来测度。从而:

滨海旅游业的创汇效应阶段均值呈现上升态势,具体见表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除海南在2009—2011 年出现小幅下降外,沿海11 个地区在2002—2017 年创汇效应都处于上升态势,但是涨幅有所差异,在同一时间阶段不同沿海地区的创汇效应也存在差异。以2015—2017 年为例,广东创汇效应遥遥领先,达到18.81百亿美元,而海南和河北仅为0.43 百亿美元和0.54 百亿美元。但是仅从创汇效应变化趋势和创汇大小上分析其差异缺少严谨性,笔者拟从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两个维度来构建区域差异性指标。

表1 2002—2017 年滨海旅游业的创汇效应阶段均值(单位:百亿美元)

(二)创汇效应时间差异

创汇效应的标准差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创汇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因此本文通过计算标准差来构建滨海旅游创汇效应的时间差异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S 为沿海11 个地区创汇效应的标准差。xi为i 地区创汇效应。是沿海11 个地区创汇效应的平均值,n 为沿海地区数量。

用标准差表示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时间差异,具体见图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以2009 年为节点,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时间差异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2009 年表现为下降态势,从0.05下降到0.028,主要经历了两次较大幅度的下降。首先是2002—2003 年,标准差降幅达到33.8%,主要是受SARS 事件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做出旅游警告后,我国入境旅游人数骤减,严重制约了沿海各地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2008—2009 年,标准差降幅在14%左右,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和北美洲等主要入境游客来源国的经济受到冲击,我国入境旅游总体发展受损。第二阶段,2009—2017 年绝对差异不断扩大,标准差从0.028 增加至0.04。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由此推动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滨海旅游亦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扶持力度,导致沿海各地区之间滨海旅游创汇效应差异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我国各地区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性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还需要通过区位商来作进一步分析。

图1 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时间差异

(三)创汇效应空间差异

本文选用滨海旅游创汇效应的区位商来分析其地区差异。区位商是利用热力学的原理来研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指标,区位商越大其创汇效应水平越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Qi为i 地区创汇效应的区位商,Xi为i 地区创汇效应占沿海11 个地区的比重,Pi为沿海11 个地区创汇效应占全国创汇效应的比重。

2002—2017 年以区位商为代表的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空间差异如图2 所示。从区位商变化上来看,2011 年之前沿海11 个地区的区位商排名变化很小,2011 年之后区位商排名发生较大变化。根据区位商的变化趋势可以将沿海11 个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在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中居于前列的广东和上海。以上海为例,其发达的航空和邮轮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2017 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游客吞吐量稳居全国首位,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接待邮轮游客总量占全国邮轮游客总量的58.84%,毫无疑问成为邮轮港口城市的领头羊。第二类是区位商变化趋势最为明显的江苏、辽宁和浙江,变化趋势也都是小幅上升后出现大幅下降,区别在于下降拐点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以江苏为例,2012 年受3·11 日本地震的影响,作为江苏主要客源国的日本游客数量大幅下降,江苏滨海旅游业受到冲击,区位商随之下滑。第三类是福建省、天津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区位商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福建更是在2017 年超越上海成为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滨海旅游创汇地区。福建依托其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位,积极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旅游推介,在多个国家进行落地营销。不断提升的国际知名度为福建滨海旅游业提供了大量国际游客,推动了其创汇效应的发挥。第四类是山东、河北和海南,其区位商变化幅度很小,发展态势和平均值类似。以山东为例,作为重要的北方沿海地区,其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但是和上海等滨海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在入境游客数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2017年上海市入境国际游客数量在700 万人次左右,而山东省仅为450 万人次。山东青岛和上海同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但是青岛并未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吸引国际游客,2017 年上海市母港邮轮为481 艘次,母港游客吞吐量为291.2 万人次;青岛母港邮轮为59 艘次,母港游客吞吐量为10.5 万人次,远低于上海。

图2 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的空间差异

三、海洋经济的收入效应分析

滨海旅游业在海洋经济建设中作用巨大,同时和交通运输、食品、服装等其他产业也具有高度关联性。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其创造的外汇收入也极大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采用2002—2017 年我国沿海11 个地区的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滨海旅游业的收入效应。

(一)宏观收入效应

宏观角度主要是通过构建如下模型(3)探究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对GDP 的影响效应。

其中 表示GDP 的自然对数, 表示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的自然对数。考虑到沿海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为防止遗漏变量的产生,参考王慧等[14]、王明康等[17]研究选取以下几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产业结构(structure),利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衡量;(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政府支出水平(expend),用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支出占GDP 比重衡量;(4)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用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衡量。

为避免“伪回归”问题,本文首先通过IPS 检验分析主要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IPS 检验结果显示主要变量均存在单位根,一阶差分之后呈现平稳性,即各主要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表2 IPS 单位根检验结果

为进一步判断滨海旅游外汇收入是否与GDP 有协整关系,本文采用Westerlund 协整检验方法来判断。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Westerlund 协整检验中各统计量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协整关系存在,可以进行后续回归分析。

表3 Westerlund 检验结果

基于前文对数据平稳性和协整关系的判断,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对上述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模型(3)的面板回归结果表明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推动了GDP 的增长。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 个单位,GDP 相应增加0.653 个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 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 年旅游业对中国GDP 的贡献达到11%。“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区域旅游合作,同时也增进了跨境区域旅游合作,增加了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次,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例如,广西与周边的越南、文莱等国家合作,共同推进跨国旅游线路的发展,形成了区域旅游一体化。东方航空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客源国的消费需求,开通了上海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直通航线,让国际游客更多地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

(二)微观收入效应

微观角度主要从旅游外汇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cincome)和农村居民收入(nincome)影响的两个方面构建模型(4)和模型(5)进行分析。

其中Incincome 表示城镇居民收入的自然对数,Innincome 表示农村居民收入的自然对数,Intour 表示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的自然对数,相关控制变量选取同模型(3)。同样为避免伪回归问题,本文对模型主要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各主要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进而采用Westerlund 协整检验方法来判断城镇居民收入与滨海旅游外汇收入、农村居民收入与滨海旅游外汇收入这两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 所示,两组变量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需要对主要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再进行面板回归分析。

表5 Westerlund 检验结果

基于模型(4)的城乡居民收入效应的面板回归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均受到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的正向影响。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每增加1 个单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0.449 个单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0.435 个单位。可见农村居民收入受到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由于滨海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即夏季滨海旅游火爆,秋冬季节则是淡季,所以其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也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许多农村劳动力会选择兼顾农业活动和旅游服务业活动,利用临近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经营餐饮、民宿和便利超市等。城镇下岗人员也会从事类似于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经营活动,但是城镇在岗人员缺乏此类经营活动的必要时间,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居民的收入弹性低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与此同时,滨海旅游业的优质旅游资源往往位于城郊或者乡村,这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发展小规模商业活动的地理优势,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弹性的差异。

表6 滨海旅游业外汇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的面板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探讨

研究发现,滨海旅游业具有显著的创汇效应,但由于交通运输条件不同、政策扶持力度不同等存在区域间差异。进一步发现,滨海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对沿海地区GDP 和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大。

针对我国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区域差异,为促进沿海地区的滨海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其创汇效应和收入促进效应,缩小区域间滨海旅游业发展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滨海旅游宣传力度,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我国沿海地区纬度跨度大的特点,进行跨区域游客互送。依托一线城市便利的跨国航运条件和强大的国际吸引力,通过打破不同省市之间的区域限制,吸引入境外国游客去往多个目的地旅游。例如浙江和江苏可以依托上海大都市优势,进行旅游线路对接,充分发挥周边滨海旅游目的地的优质旅游资源优势,为外国游客提供合理的旅游规划,延长其在我国旅游的时间。

(二)不断开发滨海旅游产品,推进我国海岛旅游和邮轮旅游的发展。我国目前知名的海岛旅游集中在海南、广西和福建等南部省份,江浙沪、环渤海一带许多优质的海岛旅游线路尚待进一步开发。限制我国海岛旅游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成本高和岛上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应该从增加往返轮渡班次、完善岛上基础设施、提高岛内治安管理水平、优化医疗设施等方面开展。与此同时,我国邮轮旅游的社会认可度也不高,并且邮轮旅游出发地集中于天津和上海,航线也较单一,多集中于中国和日本之间。海岛旅游和邮轮旅游这两个滨海旅游业的代表性游览形式在我国的发展都处在起步阶段,应作为提高我国滨海旅游业创汇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改革方向加以重视。

(三)规范非正规旅游形式,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中介的作用。我国旅游市场中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入境外国游客和国内旅游业从业者之间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方面的矛盾冲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降低交易成本,对我国外汇收入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非正规旅游形式,如农村居民自营的农家乐、民宿、小交通等在旅游市场中占比较大,存在着诸如食品质量与安全、民宿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许多问题,并缺乏针对外国游客的专业翻译服务等,这也限制了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外汇创收能力。因此规范非正规旅游形式,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对其正确监管和引导,有利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创汇的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区位商滨海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感知规律在城市滨海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滨海白首乌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