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21-01-20陈学正

教育界·A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陈学正

【摘要】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通过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文章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从不同方面对其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应用

一、前言

小学生心智并不成熟,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考虑较少,尚未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再加上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的天性,使得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充分考量,灵活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需要外界的正确引导与帮助。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例如,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属于主要课程,不用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实际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用心教学,缺乏主动探究意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课堂单调枯燥乏味,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率低。此外,很多小学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机械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忽视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能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导致教学效率较低,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师要提高重视度,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解读,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采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式落后等不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点,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搭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并且经常会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只是对教材和教辅内容进行讲解,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内容较为枯燥单调,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走神。所以,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多列举生活中的常见案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以“别伤着自己”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别伤着自己”这一核心观点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举例。小学生缺乏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无法对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做出准确评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伤着自己。

比如,一些女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妈妈的化妆品产生兴趣,并且时常想抹在脸上,然而这种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可以举例,为学生敲响警钟,强化其分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小红每天早晨上学前,都会看到妈妈拿着化妆品在脸上反复涂抹,并且散发出阵阵的玫瑰香味。有一天,小红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将化妆品抹到了自己的脸上。”此时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学们知道小红在抹完化妆品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教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合理把控学生讨论的时间,之后公布了答案:“最后小红因为涂抹了妈妈的化妆品,出现了过敏反应,脸上起了很多红色斑点。”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一些生活小案例来强化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先考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自我保护,不要伤着自己。同时还可以使爱美的女生了解到随意使用大人化妆品潜在的危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要伤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准确传递给学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二)优选生活故事,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不能明确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容易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教师在讲解案例时,一讲到底,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出现了较强的依赖心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养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建构合理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安全地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出示一个选择题:“小明和朋友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小明和朋友在路边踢足球,小明和朋友在楼道里踢足球,在哪个环境下小明最安全呢?”教师运用踢足球这种生活小案例,使学生明确了解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小明在这些不安全的地方踢足球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阻止小明在这些危险的区域玩耍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结合生活案例设置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区分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安全威胁,在玩耍时选择安全的环境。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例如在校园里设置禁止大声喧哗的标志、禁止横跨马路的标志,并添加对应的标语,提醒学生注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安全的理解,强化其安全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邀请交警为学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向学生说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并讲明在道路上玩耍时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然后设计一些生活化、互动式的情境,如“我是交通安全员”等,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强化其道路安全意识,日常玩耍时远离马路,到开阔的广场玩耍。再比如,一些小学生喜欢在水库、河流岸边等地方玩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说明落水的危险,让学生提高警惕,远离野外的河湖等地。

(三)再造生活化情境,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常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无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只是使学生简单地了解字面意思,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内涵,难以增强道德和法治意识,不利于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时,通常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概念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概念和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也不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劳动意识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结合学生日常值日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比如,教师先将今天的值日生请到讲台上,并询问:“某某同学,你今天负责教室中哪里的卫生呢?”用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继续问学生:“某某同学,那你觉得今天值日的时候,有哪些问题难住你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拓宽教学深度。例如该学生说有一些同学乱扔废纸,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既然某某同学提出了乱扔废纸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同学们一定会说不再乱扔废纸了。接着,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不乱扔废纸,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值日时遇到相同的问题,是不是也会十分头疼呢?”通过换位思考,学生提高了对值日生的认知,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的内涵,在明确值日生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大集体,班级卫生需要所有人共同维护”的道理,树立起“保护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增强了热爱集体、服务集体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四)适度拓展延伸,提高生活化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法律教学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例如在学习“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章节时,教师不仅要从家庭方面来引导学生,而且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以幸福生活作为拓展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幸福生活环境,切身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样才是幸福,使学生对幸福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小学生对幸福的认识还比较浅薄,有的学生认为每天可以吃一些零食就是幸福,有的学生认为有许多玩具就是幸福等,这些想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也无法使其认识到家庭是最温暖的港湾。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留守儿童的视频,再讓学生回想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快乐时光,与留守儿童对母爱和父爱的渴望进行对比,进而感受到父母的陪伴与呵护便是最大的幸福,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再以“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影视剧,例如《开天辟地》《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程;组织开展慰问老兵,到烈士陵园扫墓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近距离地接触、了解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比建党前后中国的面貌,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先进党员事迹,并展现近些年家乡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显著变化,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精神。

五、结语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的法治观念,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朱景磊.关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15):64.

国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天爱科学,2021(05):187-188.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