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爸爸”合作共育,助孩子拔节成长
2021-01-20朱南环
朱南环
【摘要】当代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也要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文章基于“父性教育”缺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策略,争取让男家长多参与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共谋者”,如建立家校共育的机制,鼓励男家长担当家教角色,组织策划“爸爸学习会”,充分挖掘男家长的资源优势等。
【关键词】小学低段;家校共育;父性教育
一、男性家长参与共育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一书中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苦的工程。”这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其中,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家长会上,笔者发现教室里坐的几乎全是孩子的妈妈。经过调查发现,班级中37位孩子主要由妈妈负责家庭教育,主要负责教育的爸爸仅有2位。爸爸作为家庭教育担任者的比例,仅达5%,参与度明显不高。
爸爸对于孩子教育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爸爸一般工作较忙,缺乏精力辅导孩子;其次,传统的家庭教育观认为辅导孩子成长就是妈妈的责任,爸爸不参与教育是理所当然的;再次,很多教师在进行家校共育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孩子的妈妈,与孩子爸爸的沟通较少,自然而然,爸爸参与学校活动的概率就会降低很多。
心理学认为,小学低段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种子期”,经常和爸爸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坚毅、勇敢、创新等品质。这不正是呼吁广大爸爸们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吗?于是,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争取让爸爸更多地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
二、争取男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途径
(一)建立家校共育机制,促进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教师在班级中不仅要建立一般性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制度,而且要建立一些能促进男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从而为爸爸参与家校共育理念的实现搭建具体的途径。
1.保证男家长在家委会中的占比
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笔者都会向全体家长讲述自己的带班理念:重视“父性教育”,希望男家长多参与班级活动。笔者会保证男性家长在班级家长委员会中的占比,明确家委会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经过一年的努力,班级家委会成员中男性家长占比从15%提高到47%,初显成效。笔者发现,男性家长在家委会组织的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提出一些教育的新方法,更加注重一些隐形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筆者的班级建立了对家长评先评优的制度。每个学期末,笔者会对优秀的家长进行表彰,并保证男家长的比例。最近一年来,本班男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率非常高,“进班授课”的男家长至少占85%,参加学校爱心家长组织的男家长达到50%以上,参与校门口安全管理的男家长占75%以上,参与学校开放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男家长也达到90%以上。为表彰这些参与活动并辛勤付出的男家长们,笔者制定了在学期末进行班级综合评选的奖励制度,选出男女优秀家长2~3名,其中男家长至少要有1名,调动了男性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二)鼓励男家长担当家教角色,提升家校共育理念
班级“父性教育”的回归不仅需要每位爸爸内在思想观念的更新,而且需要外在因素的配合。于是,笔者组织策划了各种“爸爸学习会”,提醒男家长关注孩子成长,促使男家长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这些活动,男家长们都意识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育中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1.定期开展“爸爸家长会”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二年级,每个学期笔者都会组织开展“爸爸家长会”,特别邀请全班男性家长参与。从第一次到此前的第四次,参加家长会的爸爸越来越多。家长会的内容都是以“不同学段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为主题开展的,例如“一年级如何判断孩子学习态度的好坏”“什么是学习品质,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如何培养二年级孩子的书写、诵读能力”等,用以帮助爸爸们提高教育质量。男家长们也会在家长会上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开展多方面的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观念开始产生认同,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2.鼓励爸爸们参与校内外多层次家长学习
社会上有许多相关的教育职能机构或讲坛,如瑞安市图书馆、“春雨讲坛”“玉海讲坛”等,常常会开展家庭教育的学习课程。笔者借用这些师资力量,组织家长校外实践学习活动。班级的家委会还定期举办“爸爸教育交流分享会”“父子父女手拉手”“全家总动员”等活动,提醒男家长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于子女终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拿出更多的时间教育子女,培养子女。通过这些活动,男性家长们都感受到了平时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在以后的教育中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教育孩子中适当引入一些新理念和方法,以赏识性教育代替说教式教育,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三)积极主动沟通,争取男家长的支持
笔者清楚地知道,如果想让男性家长积极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班主任要发挥主动沟通的作用,为男家长的育儿实践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积极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让男家长树立“我也是教育者”的思想,增强其育儿主动性。基于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到与男家长零距离沟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当中。
1.定期家访,主动了解
刚接手一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任务的时候,笔者就把全班家长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统计好,整理了一份班级通讯录,方便随时家访。笔者认为面对面沟通效果更好,班主任能清楚地感受到家长说话时的微表情、语气、心情等,更能真实地了解到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和该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访的时候,我们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让他们说出家校共育中的困惑之处,及时将他们的问题记录下来。笔者通过家访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家校共育提供了方法指导。
2.细心记录,“真”话实说
想要与男家长建立良性的家校沟通,必须打好孩子这张牌,即与家长有话可说。细心记录便会润物无声,这就提醒教师对孩子进行细腻而点滴地观察、记录。
笔者班中有一位学困生小林,学科成绩相对落后。在二年级一次午管时,小林主动端饭盒走到笔者身边说:“朱老师,您的筷子和勺子都放在讲台桌上了。”笔者一下子很受感动,就问他怎么做到这么关心老师的。他说,在家里爸爸也教育他主动帮助长辈摆餐具、打饭。饭后,笔者马上给他爸爸打了个电话:“林爸爸,您的孩子中午帮助我打饭了!我特别感动,孩子说你平时都教育他要主动帮助长辈打饭,我觉得你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林爸爸可能没想到教师因这事特地打电话表扬他,非常开心,之后一个劲儿向教师检讨自己对孩子教育参与度不够,以后会对孩子更加上心。
随时记录孩子们的细节情况,教师才能赢得家长的真心支持。因此,在与男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将孩子最近在校的情况进行阐述,尤其是孩子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让男家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具体情况,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对孩子的固定认识上。
(四)充分挖掘男家长的资源优势,开展丰富的家校共育活动
儿童家庭教育专家建议:爸爸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但要有“量”,更要注重“质”。男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较大的,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男家长的作用。于是,笔者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更为适合男家长参与的活动,这正是吸引男家长参与育儿活动的良好契机。
1.開展“爸爸的主场——爸爸进课堂”系列活动,培养亲子关系
每一年的父亲节,笔者都会安排两位爸爸的专题讲座活动。如,笔者两位学生的爸爸分别做过“如何正确洗手”“流鼻血了怎么办?”的卫生专题讲座,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爸爸进课堂”活动不仅调动了男家长的育儿意识和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各行各业男家长的资源优势,而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再次认识爸爸的新角度,培养了他们尊重和热爱父亲的情感。男家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孩子们懂得原来事情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处理,提高了孩子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校内亲子活动,鼓励男家长积极参与
每年的不同月份,笔者都有计划地安排“元旦亲子联欢会”“开学季·庆元宵猜灯谜”活动、“开学季·感恩教师”“冬至节·做汤圆”等亲子活动,让男家长们走进班级,走进校园,观看、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使他们在体验中更加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成长情况。这样的活动拉近了孩子与父亲的距离,让父亲看到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发挥出活动的积极因素,达到了很好的家校共育效果。
3.策划适合爸爸们参与的校外实践活动,拉近父子、父女的关系
社会实践活动超越教室、学校的局限而将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使学生与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每学期,笔者都会有计划地安排校外实践活动。每一次的校外实践活动都是本着让孩子们更多地享受父爱,让爸爸们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宗旨,为爸爸和孩子创造更多相处的机会,一起探索,一起游玩,一起实践。在实践活动当中,每位爸爸都能各显其才,与教师共同设计活动,与孩子们一块参与,让孩子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快乐,发挥出爸爸在活动中的价值。
(五)开展男家长之间的结对活动,促使男家长共同进步
为了弥补班里学困生的男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结对”形式,给他们提供帮助,让男家长之间能够团结协作。
1.实践活动小队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校内开展的实践活动毕竟有限。为了让孩子与爸爸之间有更多共同实践的机会,笔者让男家长自主结成“实践活动小队”,积极开展小队活动。我们的实践小队先后开展了参观陶山瓯窑、参观玉海楼、参观瑞安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等活动,让爸爸与孩子在心灵与行动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伙伴,也让爸爸与爸爸之间在互动中能碰撞出更多精彩的育儿思想火花。
2.学习互助小队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因此,笔者让家长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结成“学习互助小队”。在小队中,家长们相互分享每天的家庭作业,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分享有关育儿的体会等。这种自发的学习,让学困生父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结成互助小队的孩子们常常通过“你问我答·我考你问”、相互背诵、相互检查作业等方式,共同学习,共同促进。
三、成效
通过三年多的尝试,笔者班级男性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比例明显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更加明显,班风愈发优良,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班级荣誉感越来越强,每学期五项循环竞赛评分都名列前茅。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涌现出好人好事。学风与班风齐头并进,不论男女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更加落落大方,自信满满,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
作为班主任,笔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与男性家长开展了携手共育的模式,才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将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建设一种健康、生态、科学的家校关系,让爸爸真正撑起家庭教育的“半边天”,实现合力教育,助孩子更自信、更勇敢、更阳光地追寻梦想,拔节成长。
【参考文献】
[1]洪亚臻.男性家长更具教育魅力[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7):52.
[2]胡海燕.浅谈“父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2008(08):32-35.
[3]吕丽萍.男性家长在亲子共读活动中教育功能发挥的思考——以A园亲子绘本阅读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