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2021-01-20武俊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闫 洁,武俊平*

(1.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三叉神经痛,顾名思义指的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发作性剧痛,根据致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类型[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洗漱、咀嚼时出现,发作时间较短,但疼痛剧烈。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采取药物、手术治疗方式[2]。为确保药物治疗效果,应合理选择用药方案。现对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探讨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旨在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的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诊断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中的相关标准[3],入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CT、MRI未见颅内病变;运动功能、三叉神经感觉完好,无受损;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颅内感染、头面部外伤、神经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相关药物过敏史、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及中途退出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各34例。实验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58.54±4.65)岁;病程1~7年,平均(3.48±1.13)年。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1岁,平均(58.62±4.57)岁;病程2~6年,平均(3.42±1.08)年。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卡马西平,即给予卡马西平(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3021638),口服,初始剂量0.1克/次、2次/天,第二天后每隔一天增加0.1~0.2克,维持剂量0.2~0.4克/次、2次/天,根据患者镇痛效果,可适当增加剂量,但每天最高用量不可超过1.2克。连续用药1个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巴氯芬+卡马西平。卡马西平的用药、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加用巴氯芬(卫达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C20140013),口服,初始剂量5毫克/次、3次/天,每隔三天单次可增加5毫克,根据患者镇痛效果,可适当增加剂量,但每天最高用量不可超过20毫克/次、4次/天。需停药时,逐渐减少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①临床疗效。疼痛症状消失,扳机点无疼痛,可独立完成日常工作,生活不受限,则为显效;疼痛明显改善,可基本正常工作、生活,则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②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计量资料以率、进行表达,并实施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疼痛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n 治疗前 治疗7天后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 34 7.54±1.36 4.73±0.85 3.47±0.44对照组 34 7.41±1.54 6.08±1.13 5.34±0.92

3 讨 论

三叉神经痛是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阵发性疼痛,疼痛可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闪电样,发病通常骤发、骤停[4]。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中枢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5]。目前,临床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诸多,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等。

药物治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保守治疗的主要方法,卡马西平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有效的一种药物。卡马西平为抗癫痫药、抗惊厥药,其可通过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病理神经反射以及抑制T-型钙通道、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来达到抗神经性疼痛的效果。数据调查显示,卡马西平可以使70%~80%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完全止痛。但临床实践发现,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较多,如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安全性较差。

巴氯芬是一种解痉药,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可通过激动GABAβ-受体而抑制谷氨酸、门冬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进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在脊髓的传递,抑制疼痛信息传递介质,从而达到镇痛效果。同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巴氯芬在胃肠道中吸收迅速而完全,无需经过肝脏,其血清蛋白结合率较低,且主要代谢产物为β-(P-氯苯)-γ-羟丁酸,无药理活性,因此安全性较好。本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单一应用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巴氯芬+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时,临床疗效更高,且镇痛效果更好。说明,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理想用药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探讨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