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2021-01-20杨福志陈海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6期
关键词:脑出血概率高血压

杨福志,陈海霞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中山 528415)

本文对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每组患者均25人。参考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4人,女性患者11人,年龄范围在5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5±4.67)岁;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行院前急救护理,该组共有男性患者12人,女性患者13人,年龄范围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69±4.52)岁。

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脏器受损患者,且所有患者在本院检查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最终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行院前急救护理:①院前急救电话指导:急诊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第一时间派遣医护人员前往现场,同时与报警人保持联系,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同时掌握患者临床症状。另外,指导患者周围人进行基础处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如若患者存在呕吐现象,那么则需要告知周围人清理患者口腔。②现场急救和护理: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救治手段,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静脉通道,检测患者血压。③转运和护理:转运患者时需要由四个人搬运,对患者做好固定工作。转运途中与医院联系,从而确保医院做好急救准备,开放绿色通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包括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初步处理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包括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跳骤停以及消化道出血。

1.4 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其中使用()进行计量资料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结果用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8%低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36%,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组别 n 到达急诊科时间(min) 送至专科治疗时间(min) 初步处理时间(min)研究组 25 11.26±1.23 15.33±2.01 12.25±2.17参考组 25 19.35±1.73 31.24±2.28 24.36±2.43 t 19.0560 26.1721 18.5856 P 0.0000 0.0000 0.0000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当今临床中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发病后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则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降低其生活质量[1-2]。近年来,我国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发病率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患者救治时间窗内进行有效抢救十分重要。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能够为后续治疗争取有效时间,改善患者预后[3-4]。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各项指标均好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8%低于参考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36%,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疾病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救治时间得到明显缩短,且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可改善患者预后,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概率高血压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全国高血压日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