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职业道德培育探究

2021-01-16糜玉芬卢省花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护生医养职业道德

糜玉芬,卢省花

(1.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1100)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步加重。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随着拥有独生子女的这批老年人成为老龄化人口主力军,依靠年轻人口的居家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社区养老服务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居家养老的补充作用。这些都是我国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切实做好老年人生命关怀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1]医养结合概念的提出,为老年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是我国医疗改革和养老改革的一大创新点。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护士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转变,尤其是对高职护生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护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培育,可谓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标准。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以及为满足未来养老护理服务需要的教学改革路径。

1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士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伴随护士职业技能从“医”到“医养”兼备的转变,护士身份认同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医养结合模式,事实上是一种将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的设置方式,强调的是在老年人养老过程中医疗保健和生活照料的一体化。这其中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更包括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2]。这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护士的专业技能更侧重打针、换药、鼻饲、导尿等方面,现如今必须加入更多与养老护理相关的技能,以及涉及与生活照料相关的精神层面服务,例如陪聊、慰藉和人文关怀等。这需要护士在身份认同上进行自我调适和转变,更快地完成从护士到医养护士(师)的职业身份重构,从而适应新的岗位工作。

在医养结合模式下,伴随职业身份的重构,医养护士(师)在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耐心、爱心、责任心等素养的自我完善。众所周知,医养结合的创新模式,主要服务对象为失智、失能老人。医养结合的“医”对护士提出的要求是能够胜任急性医疗护理、健康检查、康复护理等具体工作。而“养”对护士提出的要求是能够胜任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照护和组织文体活动等具体工作。概言之,医养结合模式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为(尤其是失智、失能的)老年人提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等需求服务的能力。然而,这些服务能力的习得,离不开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医养护士(师)需要遵守的基本职业守则为: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3]。

具体而言,医养护士(师)在从业过程中,比传统临床护士多了养老服务环节,而这部分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容较多。以下即为医养护士(师)的职业道德内容。首先,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保持热情的态度,尊重老年患者的人格,做到谈吐得体,仪表整洁,平易近人,保持良好形象。再次,工作中做到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文明礼貌,与同事友好合作。最后,调整心态,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医养护理水平,做到科学护理。

图1 高职护生医养结合模式及护士职业道德素养重要性认知情况

2 医养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事实上正处于宣传和逐步落实医养结合理念的初期。因此,很多高职护生对医养结合理念并不了解,也完全不清楚医养护士(师)应当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1关于医养结合模式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得出。这个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护理专业大一学生,他们尚未接受医养结合模式概念及相关知识教育。所以,只有20%左右的高职护生了解情况。尽管有65.7%的护生能从医养结合的字面判断出老年人是主要照护对象,但他们在是否愿意成为一名老年专科护士的意愿上表现得并不那么积极,只有不到40%的护生愿意成为老年专科护士或在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

从问卷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高职护生对护士职业道德素养重要性的认知情况。83.2%的护生认为在工作中职业素养是对一名合格护士的基本要求,并且认为开展这方面的课程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然而,只有不到50%的护生了解护士职业素养课程的具体内容。此外,有87.8%的护生曾经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道德自我教育。虽然知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十分看重,但只有45.8%的护生对我国当前护士职业道德给予好评。

不难发现,上述问卷调查还反映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高职护生对医养结合模式下自身未来从业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素养缺乏应有的认知。同时也反映出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前阶段是我国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转型升级的过渡期。这里的职业技能转型升级是指从传统护士到医养护士(师)的转变。所以,对于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高职护生来说,首先要进行的是一种未来职业身份的再认同,即必须接受未来可能面对的是更多的老年患者,而且是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和失智老年人。这就需要他们在心理层面上进行调整,对未来即将从事的医养护士(师)职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理解。这种心理层面的认知和理解的重构,主要是在职业道德素养上实现提升。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职护生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大多仍停留在过去传统护士职业责任的认知水平。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图2关于医养结合模式下的老年护理意愿问卷调查柱状图中得出。

图2 医养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调查结果

图2的问卷调查是在图1问卷的基础上展开的,即在教师给护生讲解了一些关于医养结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之后。由图2可见,面对问卷中假定的老年患者(其中有些是失智失能的老年患者),有71.3%的护生选择了“能冷静处理”突发状况,例如在照护老年患者时,他们不小心弄脏了自己的衣服,不去责备老年患者;以及被老年患者误解时愿意耐心解释消除误会等。此外,还有82.4%的护生选择了“能组织老年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和“能在老年患者面前表演节目”。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有84.2%的护生表示能够在照护过程中保持文明用语,谈吐得体,尊敬老人,自律奉献。然而,在选择照护老年患者的方式上,只有22.2%的护生选择了愿意单独照护,换而言之,77.8%的护生偏好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照护任务。在回答是否准备好成为一位医养护士(师)问题上,有39.8%的护生选择“是”,有20.3%的护生选择“否”,另外约39.9%的护士处于两者之间选择“尽量做到”。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后面这39.9%的护生的“尽量做到”中,或多或少地看出他们的为难和犹豫。

3 医养结合模式下高职护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

鉴于上述问卷调查及分析,为应对医养结合模式下护士职业道德新要求,加强高职护生的职业道德培育势在必行。

3.1 实施课程思政

将职业道德培育全面融入高职护生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将思政元素,尤其是将职业道德素养内容与护理专业课程相结合,是进行课程设计的关键一环。这就需要教师从备课开始,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整,结合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护生培养方向,融入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方面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内容的比重;在实践教学方面,侧重护生的礼仪形态、沟通能力、爱伤观念、共情能力的培育和训练。

3.2 调整教学计划

加大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教学的比重,增设相关课程,提升老年护理实践的获得感。针对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护理专业要求,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老年护理课程教学体系。为满足社会养老护理需求,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护理系可增设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老年人心理分析与咨询、营养分析与调理、生活规划开发与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借助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优势来弥补现有护理教学的不足。这方面最为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就是调整现有护理学教学计划,增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提高护生老年护理能力。例如,开设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老年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等课程,便于护生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特点,老年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知识。此外,为增加高职护生对老年护理的认同,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实战训练比重,即给护生适当安排社区见习、志愿者义工服务的教学内容,使护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身体会如何照护老年患者。待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积极与护生进行经验交流,畅谈心得体会。这些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获得感。

3.3 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多角度培育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运用视频导入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搜集与护士职业道德素养相关的视频,重点讲解与护理相关的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在护生中开展相关护理道德与法规的讨论,从而提高护生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其次,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将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护理与护士职业道德素养融合,在护生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拟情景,一方面可以培养护生有效体验老年患者的处境和相关心理感受,使他们产生共情;另一方面,可以在角色扮演中,使护生在照护老年患者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提高沟通能力与规范操作水平,使护生对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亲身体会,增强职业认同感。此外,在情景模拟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护生互评、教师点评和示范操作等方式,强化教学知识点,从而使护生照护患者、关怀患者的意识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采用座谈交流法,组织高年级与低年级护生开展互动交流。邀请临床实习归来较为优秀的高年级护生到低年级护生班分享实习心得,尤其是讲述照护老年患者的亲身体验,使低年级护生正视护理工作本质,减轻心理压力,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最后,采用微助教平台辅助教学。通过给每个班级创建微助教课堂,打造一个护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网络空间。护生可以通过微助教平台进行签到、答题、讨论、浏览教师课件、完成作业和课堂反馈。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该平台进行直播教学,满足护生对护士职业道德素养知识随时记忆的需要。

3.4 完善考核机制

在专业课程考核中,将职业道德素养项目纳入期中、期末评分比重,并形成常态化机制。教师在开学伊始,即告知所有护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强调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使护生在日常学习中,以注重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为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和完善,并以此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氛围。为此,教师可以确立考核的具体项目,例如:仪表仪容、人际沟通、护理管理等,并将每项分数占比告知护生。同时,教师还可与班长共同完成每次考核的数据记录,以数据为指标分别在每个月末、期中、期末评选出职业道德素养标兵,并在院系楼栋宣传栏处公告。如此将会在护生中形成一种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此外,教师还可将护生每月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得分情况用微信或QQ发送给护生,并对表现不佳的护生提出改进建议进行正面引导。

猜你喜欢

护生医养职业道德
医养当兴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