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理论研究
2021-01-15尹翠丽
尹翠丽
摘要: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培养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采用多元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也是学校开展现代历史教学的重要文化载体和平台,对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历史背景下,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是现代初中历史的重点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理论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思想渗透
由于当前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日益关注,在初中各个科目的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也就十分必要,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同样如此。所以,初中的历史老师们必须对在历史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加以关注,同时需要通过方式整合传统文化,以充实历史课堂内涵,以便教师更好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也同时能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以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文主义基本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采用历史活动情境教学进行人格教育
在往常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口述来了解并感知历史事件,这远不如让学生直接从现实情境中对事件予以感知,因此,历史教师在讲述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时,能够根据有关的事例给中学生提供了当时的历史情景,从而引起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历史教师通过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复原和重现,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探索历史事件和研究历史事实的兴趣。
比如,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展开互动,并组织学生一同前往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瞻仰先烈们的历史事迹,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非常容易地就被历史环境所熏陶,这能够使中学生们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些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一段历史的含义和实质,从而逐渐陶冶学生的性格,教育中学生形成爱国精神等,从而让中学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历史责任,使学生们从学习中、参观中吸取养份,并通过历史事迹和历史人物的品格,进一步升华了中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
二、价值观引领,内化历史人物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相映成辉的,从古至今,在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杰出人才宛如璀璨星辰,从他们身上放射出夺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他们的辉煌事迹便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崇高的精神实质发掘出来,激发初中生的民族文化感情,塑造初中生的民族使命感。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诗人屈原宁愿沉江而死;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民族英豪林则徐正气凛然,虎门硝烟;中国现代历史上像江姐、董存瑞等人民革命先烈,他们以国人为先,以民族为先、一腔热血、甘于奉献生命也毫不犹豫。这类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数不少。教材内容中以这类值得尊敬的精神实质来教育学生,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塑造艰苦拼搏的思想,并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为华夏民族的强国梦付出自已的力量。
三、利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课程是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历史设定的知识点。而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史学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质,就需要把握课程的关键点,通过突破关键性知识点培育学生对历史认知的核心素质。
比如老师在教学夏商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学课程的关键点就是要使学生认识西周的分封制度,对相应的政治礼仪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老师在教学课程中也要掌握好核心内容,从阅读文本开始,先指出了当时西周所处的环境以及等级严森的封建政治机制。然后再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解释,以明确分封制度的目的、基础、对象、权力、功能、义务等。具体来说,就要在实际运用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历史认知等核心素质的时候,承接好上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提出具体问题,并进行自我剖析。在最后的总结阶段要说明这种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四、与学生共同进行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
在中国历史中,由于古人都具有了把自身感情和观念借助艺术作品进行表达的习性,所以,文字和绘画也就变成了在中国古代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载体,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真实生活和他们所渗透的个性与思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和学生共同品鉴这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我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体会我国优良的历史文化傳统,并把其融合在自身的生命之中,不断发扬光大。
比如在教学唐宋时代的有关历史常识时,老师就可把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经典古诗词整合在教学内容中,和学生一起欣赏学习,这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历史环境对文学的深远影响,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介绍魏晋时期的传统文化时,老师也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王羲之的《兰亭序》,让学生们可以在真实体验王羲之精湛的书法水平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王羲之楷书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渊博精深,而我国要成为现代化发展改革创新型大国,就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的开拓创新。而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也离不开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与重建,而吸纳的过程也便是中国文明传播的过程。相信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不但能完成传承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实现用历史育人的目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继任者。
参考文献:
[1]杨卫东.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状的考察与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72-73+80.
[2]杜文星.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210-211+231.
[3]柴晓明.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7(0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