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切入,智慧引导,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2021-01-13陈慧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陈慧

摘要:课堂切入是构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教师要找准课堂的切入点,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切入方式,注重循序渐进,并拓展文本的内涵,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体验文本的表达特点,从而获得思想与情感的认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切入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文本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要找准课堂的切入点,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课堂切入的小环节,或切入点不够完美,导致课堂教学在结构上缺失,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呆板、零散的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切入点,精巧切入,智慧引导,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引导度与最佳时机,充分发挥课前精心设计的效能,既要自然切入,又要将学生引入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的切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准确切入。

一、紧扣课题切入

从课文的题目来说,有的题目开门见山,直接说出本文所讲对象;有的题目富有情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有的题目设疑,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无论哪一种类别的课题,均包含许多重要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要以课题为切入点,强化解题过程,通过释题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师要抓住文章的“眼睛”和“心灵”,即课题和内容。教师还可以灵活利用题目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紧扣题目的关键词,认真品读,细细剖析,并结合课题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作者能写哪些内容,揣摩文章的内涵,主动提出问题,激发阅读兴趣。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好奇,带着自己的问题,饶有兴趣地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让课堂探究活动自然展开。

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让学生读三遍,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西沙群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是‘富饶呢?从题目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你想知道作者写了些什么吗?”在笔者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阅读状态,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快圈出了体现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语段,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水五光十色?为什么说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再次开展自主阅读,并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在阅读的过程中理出了课文的思路。

可见,教师要结合文章的特点,灵活抓住课文的题目,巧妙切入,提出问题,预测文本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与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二、善用插图切入

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他们对形象直观的图片有着先入为主的感受,对抽象文字内容的理解则较为困难。因此,很多文本内容都会配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往往是文本中心的呈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插图进行切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能够给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从而抓住插图的特点看图说话,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课文《秋天》时,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到秋天来了。可是,对教材中大雁是如何改变队形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呈现出来,再配上秋风的呼呼声,能立刻在课堂上营造秋天的氛围。

在教学部编版三年级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插图引入教学,出示教材中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描述吗?请认真阅读全文,并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描述,认真细致地品读,想一想老屋为什么想倒下去,结果它为了帮助谁又站了很久很久,老屋倒下去了吗?其他的小动物有什么请求呢?你认为老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将出示的插图对应起来阅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在边读、边观、边思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切入

课文细节语句内容对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品味文章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妨以学生反复阅读为基础,找准文章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出彩之处切入文本探究,让学生细致阅读,反复体会,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领悟文章的主旨有着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认真感知,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课文细节切入文本内涵,让学生体验写作特点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以阅读为基础,通过反复阅读文本,提升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领略文章体现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抓住体现文本的细节词句,并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放慢阅读的速度,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自己的感悟收获,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全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笔者从细节处切入课文,让学生深入学习。教师通过谈话法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然后让学生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在初步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等不同的方式,感知了文本内容。接着,教师选准文章理解的切入点“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这句话,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魏校长会感到吃惊?文中少年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体会周恩来是怎样的心情,这与他远大的理想抱负有什么关联?”通过学生的揣摩、教师的引导,少年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现状,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教师要通过一段段重点的语句切入文中要害之处,认真细致地引导学生分析,从而体现文章主旨,即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切入要循序渐进

课堂切入点要结合语文探究的基本规律,从基础入手,逐步深入,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达到整篇谋划,设计有层次、由難到易、逐层细化的课堂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位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将整篇的文本内容通过一个个简单细小的问题呈现出来,切入口要小,易于学生理解与把握,从而引导学生将问题逐层分解成易理解的小问题,便于课堂探究活动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处发展。

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由于课文体现了母子情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切入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提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需要买必读书目时,向妈妈要钱时,妈妈的反应是什么?”大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妈妈会很乐意给钱,而且买书的钱一分不会少。”笔者继续说:“可是,文中的‘我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纠结不安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全文,并将其中的原因标注出来。”接着,笔者紧扣文本内容,提出问题:“作者第一次来到母亲工作的工厂,为什么要喊两声‘妈——?此时喊的语气怎样?心情如何?作者为什么要给母亲买水果罐头呢?为什么作者说‘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设计这样一组循序渐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赞美与崇敬之情。由此可见,在层层深入,切入文章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延伸性,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既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情感,又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