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康复护理价值研究
2021-01-12温琴琴任玉香
温琴琴 任玉香 陈 鹏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000)
肩袖又称为旋转袖,是一组包绕在肱骨头四周的肌腱复合体,该肌腱复合体包括肩胛下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与小圆肌腱,肌腱对肩关节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1]。肩袖损伤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疾病发病率高,一旦肩袖损伤就会引起肩关节疼痛并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极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肩关节病变原因,在临床上认为与肩部疼痛、肩部功能出现障碍有关。现临床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术后护理多是对患者进行前壁吊带悬挂患肢功能性训练,但在患者的需求以及舒适程度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3]。为寻求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的舒适方法,现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受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8.53±3.11)岁;男性55例,女性33例;左侧肩部损伤47例,右侧41例;1级撕裂33例,2级撕裂36例,3级撕裂1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4-62岁,平均年龄(53.46±3.64)岁;男性46例,女性42例;左侧肩袖损伤61例,右侧27例;1级撕裂41例,2级撕裂22例,3级撕裂25例;以上2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同意。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肩袖撕裂,并有肩关节疼痛、上肢外展或上举无力患者;病程在5个月以上者;采取了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并有不可修复性撕裂损伤以及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
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将患者患肢抬高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水肿;当患者术后1天可下床活动时,给予患者肩关节圆筐放置腋下并用吊带固定患肢,以免患者因肢体摆放不当引起疼痛;同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具体操作方法为:(1)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状况。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卧床时于手术一侧手臂下垫枕头,使手臂保持稍前屈位,以减轻疼痛,“张手握拳”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并在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肩关节周围采用冰敷方式缓解疼痛,同时该方式可预防出血现象。采取超前镇痛方法,如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麻醉、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等,提前预防患者出现疼痛;若患者疼痛过高,可应用阿片类药物达到止痛的效果。(2)术后24小时之后,在患者可下床活动时,立即对患者采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患肢,肩关节外展支具应选择圆柱形、密度高、透气性好的海绵,根据患者体型以及不同阶段训练需要设计可调节肩带来辅助患者患肢活动。(3)术后第2周起开始“钟摆练习”。逐渐增大活动方位,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20-30次/组,1-2组/d,练习后可视情况冰敷15-20分钟。开始耸肩练习:耸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放松后重复,30次/组,3-4组/d,肘关节练习:20-30次/组,2组/d。肩关节被动活动:①前屈及外展。角度控制在90°范围内,至感到疼痛处保持30秒-1分钟,3-5次/组,1-2组/d。并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②肩关节0°位外旋.角度控制在45°-60°范围内,至感疼痛处保持30秒-1分钟为1次,3-5次/组,1-2组/d。并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③肩关节后伸。至感到疼痛处保持30秒-1分钟,3-5次/组,1-2组/d。并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4)术后2-3周负重“耸肩”练习。提重物进行(小负荷逐步增加),30次/组,组间休息3秒,2-4组连续进行,1-2次/d;活动度练习:继续强化以上练习,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5)术后3-6周。①肩外展45°位内、外旋练习:手臂紧贴在体侧为肩外展0°,侧平举至抬平为90°,外展45°位即为二者之间的位置。平卧,屈肘90°,摆放好外展45°位,健侧手握紧患侧腕部(患侧肢体完全放松,由健侧用力完成动作),向内和外2个方向下压。角度控制在60°范围内,至感到疼痛处保持并轻轻颤动1-2分钟,3-5次/组,1-2组/d。并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②继续并强化以上描述的练习方法。增加负荷,改为动力性练习,即选用适当重量的负荷,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进行,1-2次/d。③抗阻内旋肌力练习:抗阻内旋;手握一弹性皮筋一端,皮筋另一端固定于某处,向内侧用力牵拉皮筋,使手接近身体。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可通过皮筋的松紧调节阻力的大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进行,1-2次/d。④抗阻外旋肌力练习:抗阻外旋,手握一弹性皮筋一端,皮筋另一端固定于某处,向外侧用力牵拉皮筋。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可通过皮筋的松紧调节阻力的大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进行,1-2次/d。(6)术后。7-8周继续加强活动度练习:方法按照以上描述过的方法,前屈角度逐渐至170°-180°,即接近正常。肩外展90°位内、外旋练习:仰卧,肩关节外展90°,屈肘90°,健侧手握紧患侧手腕(患侧肢体完全放松,由健侧用力完成动作),在体侧沿垂直方向向内及外推患侧手臂,至较大角度时,可使用治疗棒(任何粗细便于抓握的1m左右长棒均可替代)握住两端帮助健侧手完成更大角度练习。至感到疼痛处保持并轻轻颤动,1-2分钟为1次,3-5次/组,1-2组/d。并逐渐增加被动活动角度。角度控制在外旋75°-90°,内旋75°-85°之间。(7)术后8-10周强化以上描述的关节活动度练习方法,在10周基本达到全范围活动,可以用健侧手臂做比较,活动范围基本相同为正常。(8)术后10-12周强化肌力,采用以上描述的练习方法并逐渐增加负荷,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d。(9)强化肌力练习。①仰卧“飞鸟”(水平内收):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d。②俯卧“飞鸟”(水平外展):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d。③俯卧前平举:可空手、单手或握重物抗阻练习。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练习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d。术后18-21周开始尝试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术后21-26周继续力量及活动度练习,同时复查,决定可否恢复运动或体力劳动。(10)患者出院后对其制定详细康复计划,进行出院带药、饮食及康复指导,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进程,嘱咐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自觉完成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总共有不满意、比较满意以及非常满意3项,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2组患者护理效果中的肩关节疼痛评分与肩关节活动评分由患者主观评价;前屈活动度与前屈力量测试由医生体检进行评价[4]。本次研究评分均为患者主观评价,肩关节疼痛评分总分10分,5分以下表示无疼痛、5分-7分表示轻微疼痛、7分-8分表示中度疼痛、8分以上表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越疼痛。肩关节活动评分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分标准(UCLA)评估,评估内容包含能否进行轻微活动、手臂可屈伸角度等;总分10分,共为优8分-10分、良5分-7分、差5分以下3个级别;对患者术后1天、术后3周以及术后6周进行肩关节活动评分。
5 结果
5.1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满意程度98.86%,高于对照组89.77%(P<0.05),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5.2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护理后,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讨 论
肩袖修复的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以及活动[5]。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手术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肩袖损伤方法,该手术方法相比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6]。该手术虽然有一定疗效,术后容易引发并发症以及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为提高患者预后整体质量,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资料表明,康复护理中的阶梯式训练可调节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骨组织粘连,有效改善关节功能[7]。
本次护理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8.86%,高于对照组89.77%(P<0.05);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对患者心理有极好的照顾,在患者需求方向上以及护理细节上比常规护理更细致化。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感,能让患者感到舒适,此外,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有促进作用。康复护理可从关节活动度、肌力协调性与肩部协调性入手,经过指导患者正确的患肢运动,避免患者因运动不当造成患肢与肌肉拉伤;每次进行肢体运动时以患者最大受力程度为主,每天进行规律、节奏性的运动训练,可让肌肉形成记忆,促进患肢早日康复。根据患者手术后时间长度进行阶梯式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功能,减少术后疼痛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在出院后应要一直保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外还需向患者解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有个正确认知,并提高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并尽到最大限度配合康复护理。嘱咐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避免患者自行锻炼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重不能缓解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督促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8]。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意义,该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医护的满意度,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