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术式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分析

2021-01-1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假体

田 勇

(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聊城 252111)

受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影响,股骨颈骨折临床发生率逐年递增,加之患者年龄因素的影响,身体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保证其生命安全、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针对股骨颈骨折多采取手术疗法,不过受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创伤情况、愈合情况、预后恢复情况等等,尚未统一最佳手术方案[2]。本次择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对比分析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发现后者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且对促进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作用,遂就具体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择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分析,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符合GardenⅢ-Ⅳ型单侧骨折者;(2)本人或家属了解并授权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者;(2)病理性股骨颈骨折者;(3)重要脏器官功能障碍者;(4)类风湿性关节炎者;(5)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6)偏瘫者;(7)神经障碍、精神疾病者等;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参照随机双盲法则分成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于62-94岁,均值(75.76±6.87)岁,发病原因:3例为车祸伤,34例为摔伤,Garden分型:15例为Ⅲ型,22例为Ⅳ型;观察组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分布于64岁-91岁,均值(76.10±6.32)岁,发病原因:5例为车祸伤,32例为摔伤,Garden分型:11例为Ⅲ型,26例为Ⅳ型;就2组患者基线资料可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研究满足开展条件。

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患肢皮牵引,对患者的血糖、血压等进行管控,调节患者的呼吸功能。观察组临床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维持仰卧体位,将患侧臀部垫高,切口入路选择患者换髋关节后外侧,逐层切开,促使股骨颈完全暴露,取摆锯将患者小转子上缘1.5cm处的股骨颈残端切除,通过取头器将股骨头取出,并将髋臼卵圆窝韧带、残余组织清除,实现股骨扩髓;明确患者股骨头直径,参考患者骨质的具体情况对假体进行选择,确保其适用性较高;例如患者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情况,或是股骨近端并不具备丰厚的骨皮质,假体适用于骨水泥型;反之,假体适用于生物型;通过假体试模对患者的患髋关节进行牵拉复位,然后检查假体,包括松紧度、大小等,将适宜假体植入;常规止血、冲洗、引流,将切口逐层闭合,完成手术[3-4]。对照组临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方法、体位选择、入路选择、股骨侧准备工作等均与观察组等同;取髋臼锉,前倾13°,外展角维持45°,对患者髋臼进行磨锉,臼壁可见广泛渗血表现之后停止,将髋臼缘增生骨赘切除,选择适宜臼杯,通过大力击入的方式进行安装,但注意力度可控,避免髋臼发生骨折。假体安装同样与治疗组等同,值得注意的是,术中需要加强对患者坐骨神经的包括,若假体为骨水泥型,需要确保骨床处于一种干燥、粗糙的状态[5]。2组患者术后均需要外展患肢,并旋转于中立位,术后48小时接受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48小时后可以将引流管拔除。

3 观察指标:(1)术中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2)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评分维度包括关节功能、疼痛情况、运动情况以及行走能力等,百分制,分值与患者患髋功能呈现正比关系[6]。(3)远期并发症。髋部疼痛、假体周围骨折、假体下沉/脱位、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5 结果

5.1 2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对照组,数据均较小,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 2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5.2 2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值较大,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对比分)

5.3 2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对比(n,%)

讨 论

有资料统计,股骨近端骨折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占比在53%左右,而其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约为3.58%[7]。老年患者发病后,加之自身机体状况较差,普遍合并多种疾病,若卧床周期过长,极易导致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甚至感染、压疮等,会给其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临床提倡患者发病后接受早期手术疗法,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周期,以避免长期卧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现阶段临床应用的术式常见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内固定术临床操作十分简便,且创伤较小,但应用存在局限性,仅适用于轻微移位骨折患者,且术后康复周期较长,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大,例如延迟愈合、内固定效果不理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会增加患者2次手术的可能性,因此提倡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法[8]。本次为了探索这2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择选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对照组,数据均较小,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患髋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值较大,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可见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还能改善患髋关节功能。分析原因,该术式临床应用无需髋臼假体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风险;此外,操作具有一定的简便性,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创伤性较小,不会造成患者的应激反应,血量丢失较少,对合并内科疾病的患者,或是运动量较低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有利于患者获取可靠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因该术式无法保证骨性髋臼、股骨头假体的契合完整性,所以术后仍存在髋臼软骨磨损、假体松动等情况,会对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9]。而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在手术指标方面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作为一种重建手术方案,假体配合度较高,可以为患者髋关节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证,减少患者患髋关节的翻修风险,患者远期同样可以获取较好的生活质量[10]。对此,认为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行性术式,以保证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还能改善患髋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获取更高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假体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