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1-01-11陆超
陆超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6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2组。保守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手术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手术组患者心率(78.98±0.78)次/min、收缩压(141.41±10.79)mmHg、舒张压(82.95±1.64)mmHg、治疗有效率96.97%,与保守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时,应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颅脑肿瘤;出血;抗凝;颅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 R2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前言:出血为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一种,多发生于术后2d内。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不当,如不立即治疗,容易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本文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样本,对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作为样本。以33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2组。
保守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15例,女性18例。年龄(33--74)岁,平均(55.65±2.50)岁。出血部位:术野出血20例、幕上出血5例、幕下出血5例、其他3例。手术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16例,女性17例。年齡(35--72)岁,平均(55.59±2.47)岁。出血部位:术野出血19例、幕上出血6例、幕下出血6例、其他2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已确诊为颅脑肿瘤。(2)颅脑肿瘤术后均发生了出血并发症。(3)患者未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4)无严重精神类疾病。(5)知情同意。
1.3 方法
保守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包括抗凝治疗、脱水、利尿、抗炎等。
手术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采用头颅CT明确患者出血点的位置及出血量。(2)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3)将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等联合应用到并发症的治疗中,挽救患者生命。(4)术后,需将患者头部抬高15°,同时加强对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避免各类并发症发生。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
1.5 疗效判定依据
视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情况,及头颅CT复查结果,判定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头痛及昏迷等临床症状消失,头颅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已彻底清除。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头颅CT复查结果提示血肿面积有所减小。无效:出血继续,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患者进入植物生存状态,或死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当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见表2:
3 讨论
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几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患者死亡率较高。颅脑肿瘤术后并发出血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1]。保守治疗包括抗凝治疗、脱水、利尿、抗炎等,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如患者出血量过大,或存在严重的脑水肿,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一般较差[2]。
将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术式应用到颅脑肿瘤术后出血的治疗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颅内血肿,避免继发脑干损伤,对于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后,患者心率(78.98±0.78)次/min、收缩压(141.41±10.79)mmHg、舒张压(82.95±1.64)mmHg、治疗有效率96.97%,与保守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
心率及血压指标数值提高,是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的主要症状。两项指标的改善,表明出血已经得到了抑制,疾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治疗。需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针对性,术前,需采用头颅CT明确出血点及出血量。术中,需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时,应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楠. 92例颅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29+31.
[2]杨海峰,杨亮,毕艳华. 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