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6-12-26耿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出血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

耿丹

【摘要】 目的 研究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情况相同, 对照组添加西咪替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组则添加泮托拉唑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疗效显著, 止血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96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该疾病发生在胃以及十二指肠, 属慢性病, 会并发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主要症状为黑便、呕血, 其特点是发病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 若不及时治疗, 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造成患者死亡[1]。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 研究出该疾病的高效治疗办法刻不容缓。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 该药物能对胃酸分泌的最终环节发挥选择性与持久性作用[2]。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本院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泮托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24例, 女26例;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42.28±5.91)岁;胃溃疡14例, 十二指肠溃疡15例, 复合型溃疡性溃疡21例。观察组男23例, 女27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2.35±5.88)岁;胃溃疡15例, 十二指肠溃疡16例, 复合型溃疡性溃疡19例。患者均无幽门梗阻及心、肾、肝功能障碍, 均无腹部手术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即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输入, 必要时输血等。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添加西咪替丁(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4199)和泮托拉唑(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险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076)进行治疗。对照组将西咪替丁注射液40 mg与生理盐水100 ml混合进行静脉注滴, 2次/d, 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将泮托拉唑40 mg与生理盐水100 ml混合进行静脉滴注, 2次/d, 5 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 两组皆禁用其他止血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 患者1~2 d无呕血现象, 4 d内黑便转黄, 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有效: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 患者1~2 d鲜有呕血现象, 6 d内黑便转黄, 生命体征转为平稳。无效:在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 患者呕血、黑便现象没有得到改善, 内镜检查仍发现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药物均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恶心呕吐5例, 过敏性皮疹1例, 头晕头痛3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 过敏性皮疹0例, 头晕头痛1例,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作为一种慢性内科消化道疾病, 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是由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发病原因是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过多分泌, 引起胃黏膜屏障被破坏, 严重时还会引起胃黏膜糜烂甚至胃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一种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产生多种致病因子, 从而引起胃黏膜损害, 引发消化性溃疡, 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因此, 抑制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屏障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关键。

医学上治疗该疾病最常用的药物是泮托拉唑注射液。该药物作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 抑制胃酸效果良好, 其原理是通过胃壁细胞的 H+-K+ATP 酶系统的两个位点共价结合, 使该酶发生不可逆性失活, 从根本上抑制胃酸的分泌, 对胃酸促分泌素、基础胃酸等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为显著, 且药效作用持久, 起效迅速, 可致胃内完全无酸状态, 将胃内的 pH 值有效控制在一个较为适合止血的范围, 为凝血、止血创造一个良好的胃内环境[4]。另外, 该药物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不良反应少, 从用药的副作用观察来看, 会引起一些头晕头痛等, 无需进行治疗即可自行恢复, 对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影响, 控制好剂量即可。合理使用抑酸药物提高胃内 pH 值是较快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关键所在[5]。临床上也常采用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西咪替丁的主要成分是西味替丁, 该药物适用于已明确诊断的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短期治疗后复发、预防危急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及出血等症状, 能有效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 但其不良反应较为复杂, 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口干等, 偶见严重肝炎、肝坏以及肝脂肪性变等, 安全性较低。除此之外, 该药物会对病情的诊断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如胃液隐血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阳性;血液水杨酸浓度、催乳素、血清肌酐、氨基转移酶等浓度均可能增高;甲状腺激素浓度则可能降低等。

由研究结果可知,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咪替丁和泮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进行治疗,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0%,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00%,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疗效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尹想树.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60例疗效观察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4):112-113.

[2] 谭细生, 李刚, 王新仁, 等.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内科医学, 2016, 54(2):30-32.

[3] 王庆军, 张静.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医疗设备, 2016, 29(7):31-32.

[4] 陆明, 王晓.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129-130.

[5] 胡艳红.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6, 37(3):633-634.

[收稿日期:2016-06-16]

猜你喜欢

出血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报道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癔球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