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10潘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利多卡因麻醉效果

潘莲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1例,分别采取利多卡因麻醉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麻醉时间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后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比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比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牙龈肿胀、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麻醉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且持續时间长,患者麻醉后感觉能力可以快速恢复,相比于利多卡因麻醉安全性更高,患者麻醉后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利多卡因;牙体牙髓病;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03-02

牙体牙髓病是临床口腔科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该疾病涵盖了牙髓坏死、龋齿、根尖周病等诸多疾病,牙体牙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牙髓维持经常性剧痛[1],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手术治疗。如今临床中主要采取手术开髓和拔髓治疗牙体牙髓病,但是,手术创伤会给患者造成极大伤害,患者疼痛感强烈,进而容易降低患者治疗配合度,对此,需要使用麻醉药物对患者实施麻醉,从而实现无痛手术治疗[2]。利多卡因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均为临床中常用麻醉药物,本次研究选取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2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之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其中对比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区间为18~72岁,平均年龄(47.14±2.52)岁: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区间为17~72岁,平均年龄(46.91±2.4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有可比性,已经告知所有患者本次研究需采集数据且已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2 方法 使用配套注射器和针头对两组患者行颊黏膜下方进行局部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患牙部位选择麻醉注射点。(1)对比组:对比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以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在患者前后牙部位多点刺人麻醉针,分别于患者前牙和后牙部位注射1~3mL利多卡因;(2)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同样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在患者前后牙黏骨膜下方进行多点注射,在患者前牙部位注射0.8ml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患者后牙部位注射1.6ml复方盐酸阿替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麻醉时间和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疗效评定:①完全麻醉:患者患牙部位毫无疼痛知觉,手术可以正常进行;②基本麻醉:患者患牙部位对疼痛感知能力较弱,手术过程中稍有疼痛感觉;③无效麻醉:麻醉后,患者患牙部位仍能感知强烈疼痛,手术无法正常进行。麻醉有效率=(完全麻醉+基本麻醉)/例数×100%。(2)麻醉时间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3)麻醉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牙娘肿胀、头晕头痛三项,不良反应发生率钊发生不良反应人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I。

2.2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后恢复时间短于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牙龈肿胀、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3。

3 讨论

牙髋部位产生的主要疾病是牙髓炎、牙髓坏死等,而牙体病包含牙髓病,除此之外还包含龋齿病、根尖周病、非龋牙体硬组织病等,属于一种牙齿硬组织部位产生的疾病。若患者患有上述疾病,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因不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对牙髋部位的累及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部分患者牙髓炎症状以及牙周组织坏死程度比较明显,因此会对患者牙组织内部产生压迫,导致患者疼痛感持续加重。治疗牙体牙髓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患者需要接受开髓和拔髓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疼痛感[3],因此需要在手术前为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在口腔科临床中主要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为患者实施麻醉,虽然可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感,但是,不同麻醉药物产生的麻醉效果有所差异,同时,患者使用不同麻醉药物麻醉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进行研究,探寻安全性和麻醉效果俱佳的麻醉药物。

本次研究使用利多卡因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两种麻醉药物进行对比,观察两种药物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利多卡因麻醉有效率不高,往往无法彻底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同时,患者麻醉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4],对患者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为了改善临床中牙体牙髓病治疗效果,避免麻醉药物对手术有效性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注射麻醉药物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而对于麻醉药物则可以选择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是一种神经阻滞型麻醉剂,其中不含有苯环类物质,是一种高脂溶性的酞胺类麻醉药物[5],因此,该药物渗透能力更强,注射后可以体现出良好麻醉效果。使用利多卡因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两种药物进行手术麻醉时,均采取局部黏膜麻醉方法实施麻醉,在患者牙周黏膜部位注射麻醉药物,从而改善患者牙根尖部产生的痛觉,达到降低患者手术痛苦感的目的,避免手术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严重影响。与局部麻醉相比,使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麻醉效果同样理想,麻醉起效速度快,患者术后可以快速恢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疼痛感更低,术后也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是应用该药物进行注射麻醉,可以通过患者神经传导功能进行麻醉,因此,可以使麻醉药物直接到达病灶,使得麻醉效果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不仅可以提高麻醉效果,还可以收缩患者牙组织血管,延长麻醉药物进入周身循环时间,从而实现延长麻醉时间的目的,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患者因为疼痛或不良反应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比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有效率更高,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后恢复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更长,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牙龈肿胀和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概率更低。

综上所述,于利多卡因相比,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充分改善患者麻醉有效率,缩短麻醉药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长,患者术后不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艳.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对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74-75.

[2]刘清华,兰晓婷,魏华.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7-70.

[3]李小磊.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麻醉效果的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25-1227.

[4]曹欢,吴朝霞.分析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儿童牙体牙髓无痛治疗中的麻醉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6):59,63.

[5]金永泽.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8,4(06):170-171.

猜你喜欢

牙体牙髓病利多卡因麻醉效果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利多卡因还有这个副作用千万注意
探究碧兰麻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麻醉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多次法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研究
牙体牙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研讨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加拿大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