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物流专业“五对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10谈梦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谈梦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院校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引领作用,提出职业院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和岗位创新意识,使其在从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岗位需求相对接,推动岗位实践有效创新;并以中职物流专业为例,以“五对接”为基础,推动产教融合,以双元制育人模式深化物流专业课程改革,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互惠共赢,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物流 五对接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6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将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不仅要担负起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任,更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要更好地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校企合作培养落实“五对接”计划。

一、当前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问题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要想进一步向前发展,对高质量技术人才的需求应进一步扩大。当前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端物流科技人才缺乏

当前很多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业务时,还停留在传统的业务拓展、业务运作、经营获益的低层次阶段,很多产品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传送等都依靠人力来完成,这对物流专业人员的体能消耗非常大,也是一些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物流工作的一个首要原因。很多物流公司有添置高科技、高品质设备的意愿,但是缺乏专业的操作和维修人才,限制了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总体而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很多企业缺乏掌握高端物流科技的人才。物流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物流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传统线下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全国各地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除了一些长途物流运输工作,市内、省内的短距离运输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许多物流公司都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当前学校的物流教育专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多停留在理论传授阶段,无法与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匹配,使得物流管理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物流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

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显著不同,物流从业者除了要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在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守时意识、纪律意识等方面都要达到较高水准。物流行业要重点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这也是很多物流从业者需要从基层做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员工进入物流岗位,需要从基层做起,其中以体力劳动居多,但大部分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容易导致中途放弃或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物流人才自我提升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目标规划,使得很多物流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结构梯度不合理。

二、“校企双元育人”的内涵和意义

很多学校的物流专业与企业的对话意识比较低,学校所教授的物流知识与学生未来走向实践所需具备的能力不匹配,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存在动手意识不强、动作连贯性缺乏等问题。职业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更好地优化培养方案,立足企业需求和社会主流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训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品质物流人才。“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可以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多元化意义。

(一)学校和企业要成为育人双主体

很长一段时間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都处于旁观和摸索阶段。学校一般只是通过调研的方式,到企业内部去走访考察,对企业的一些行为进行机械模仿。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大多是“闭门造车”,因此所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之后,才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欠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只能被动跟着跑,教学改革呈现明显的滞后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倡导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育人主体,由学校入手,与企业签订合作订单,让企业承担课程目标制订计划,并履行相关的培养义务,最后培养出来的优质学生可以让学校及企业共同受益。这样的物流专业人才才能够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而推动企业效益的稳步改善。

(二)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

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落实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始终处于共同参与、教育对话的状态之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教材的编写到课程设置,再到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过程的制订中,都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校和企业要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立足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增强合作的有效性。围绕当前企业紧缺的人才,优化课程实施,规划项目实践,让企业师傅到场亲自执教,针对学生欠缺的部分后期由学校进行二次施教,反复落实。要严格执行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全面提高育人的时效性。

(三)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过程性考核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要摒弃传统的结果式考核,从培养过程入手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考核。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等进行全方位考核。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可以进行充分了解,尤其是针对学生自身欠缺的技能,依托有效考核,能够起到评价反馈作用,让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磨炼和提升。另外,过程性考核的落实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适合自身职业能力的岗位。其中一些优势岗位能让学生实现有效突破,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技能,为学生未来顺利融入企业做好铺垫。针对综合技能考核,学校或企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让他们在未来进入企业后,无论是担任领导还是基层员工,都可以更好地融入集体进行高效协作;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岗位创新,使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化科技手段,以职业素养评估和专业测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不仅是建立在企业发展诉求或学校人才培养诉求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更好地落实“五对接”目标,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受益。

三、中职物流教学落实“五对接”的有效对策

依托“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职业院校在物流教学中落实教学“五对接”,要提升目标规划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主动提升,积极参与教学。“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以下几个层面(如图1所示):

(一)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

中职物流教学要真正进入物流企业的车间,将物流教学活动的落实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物流行业运作的整个模式有具体了解。这样,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显著提高。如当前物流行业中普遍应用的一项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物流单包识别的过程中,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环境是怎样的,多个标签同时识别要如何更好地提升识别精度,推进大量包裹的快速识别等,这些具体的生产场景,只有让学生亲自进入企业之后,他们才能够有效了解。对接生产场景,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相对接

物流专业实践的落实带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地域性特点,因此物流课程设置要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相对接。例如很多物流公司在购物促销季会大量积压包裹,这个时候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要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及岗位责任意识。另外,在物流包裹分配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有些地区包裹量较少,有些地区包裹数量非常多。基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域落实分配计划,确定工作流程。这些知识都需要学生在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掌握,这样学生在进入一些管理岗位时,才能够更快地适应。

(三)物流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物流专业课程内容要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对接。在物流岗位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双岗标准评价制度,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及学生学习情况要有效对话。在实训环节,学校专业课程和企业岗位职业标准要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交融式培养,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与一线实践工作进行有效对接。尤其是对一些大型综合性项目,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对各个岗位都能有效实践,对物流运作的来龙去脉进行有效把握,全面了解在不同的岗位上要进行哪些专项实践,同时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使其具备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

(四)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当前物流企业对一些高新技术已展开有效运用,但许多岗位仍存在大量重复性体力劳动,需要学生亲自去参与。在物流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要实现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对每一项专业技术学生都要亲自下到车间去对接生产实践过程。在实际操作之前,由企业的技术专员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技术人员全程追踪指导,以提高学生操作的準确性和熟练度,让学生扎实掌握企业所需的专项实践能力。

(五)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对接

物流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职业素养的提高要落实到具体岗位上。尤其是物流涉及一些大单、重货物、急单、易碎产品等,这些包裹在收集、运输、派送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评价要与企业评价相对接,基于实践岗位全面评价学生对工作原理和实施技巧的掌握情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竞赛模式,让各个小组围绕具体的目标进行有效竞争,以量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优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总之,物流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产业。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物流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因为物流行业对员工的体力、耐力、速度、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做好“五对接”工作,面向物流专业对岗位人才的新需求,扎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岗位责任意识,推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福荣,杨小刚.“三标融通、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5).

[2]秦博.基于产教融合的商贸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3).

[3]侯健英.中职物流专业“3+4”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0).

[4]李晓东,李道胜.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临沂大学为例[J].临沂大学学报,2016(1).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物流专业‘五对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ZZJG2019A022)的研究成果。

(责编 刘颖恩)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