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赛目标下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实践探讨
2021-01-10刘敏
刘敏
【摘 要】为了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目标,笔者以球类项目为例,研究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的教学模式,对中职体育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全员参与 教学比赛 积分制 常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150-03
近年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非常重视,要求大中小学开足开齐体育课,要求学校“以文化人,以体育人”,要求“学校体育必须做到‘教会、勤练、常赛’”等。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中职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感受快乐,掌握1到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育运动能力和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职体育的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体育竞赛是培养运动能力、发扬体育精神、增强体育意识的重要措施。目前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在“教会”环节做得比较好,但不少学校体育比赛的开展情况却无法做到全员参与,只有少数学生参加,即只有部分学生能代表班级、年级、学校参加比赛,“勤练、常赛”仍然做得不够。笔者认为,只有在体育课堂中经常开展教学比赛,以学促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才能使所有学生“勤练、常赛”。笔者现以球类项目为例,探讨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学练赛目标下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模式
学练赛目标下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模式,就是把教学当作比赛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比赛规则、培养体育精神,并以积分的形式计分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一次体育课堂教学比赛组织方式包括赛前准备、赛中把控及赛后评价三个方面。赛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运动技能和竞赛规则,比较完整地预习体育运动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在课中,以竞赛的方式学习教师教给的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在课后,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巩固学习内容,熟练动作要领,掌握运动技巧,熟悉运动规则。当学生通过比赛完成某一项目,并检测合格就给予一定的积分。这种全员的教学比赛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安排全体学生分组组队,再根据队数、队员人数安排赛制,如循环赛、淘汰赛、排名赛、混合赛等,且无论哪个球类项目均以团体赛方式进行。每队人数尽可能恰好是必须的上场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力队员。赛中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把控好运动技能、竞赛规则和比赛方式。赛后通过评价,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练赛目标下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积分制教学比赛实践
为了研究全员参与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比赛的有效性,笔者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比赛方式,選取了3个班开展教学比赛实践,分别是2019级(2)班(33人)乒乓球教学比赛,2019级4班(23人)气排球教学比赛,2019级(8)班(41人)篮球教学比赛,实践时间为一学期。
(一)赛前准备
在比赛课教学前,教师按照常规的方式上课,先教会学生基本的动作要领、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然后师生共同练习。在比赛课开展前,教师通过班级QQ群发送学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单给学生,学生在线上预习运动技术动作、竞赛规则等;在常规课中,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讲解运动规则;在常规课后,教师在线上发布课后练习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练习,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之后,分组组队、安排赛制,做好教学比赛课的准备工作。同时,教师定好比赛的评分标准,以便在课中按照标准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规则学习情况进行评分并计入作业成绩。具体过程如下:
学生每学会两到三个运动技术动作后,教师安排一次比赛教学。每一次比赛教学开始前,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技能水平,把男女生及运动技能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按照实力均衡的原则分为若干队,每队的人数尽量按照上场人数来订。为避免比赛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教师规定队员不能自行换队伍,并在以后的比赛里保持第一次分组的阵容。根据该班队数,采用适合本班的赛制。同时,为了保证教学比赛的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各班都采用积分制。但每班因队数不同,积分也不同。教师把每支队伍在每次比赛中的成绩统计到积分表中,期末累计积分排出名次,计入考试成绩。各班分组、赛制、积分情况如表1所示。
(二)课中掌控好比赛规则
教师在比赛中应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把握好竞赛规则,并决定判罚的尺度。因为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比赛,所以比赛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教学比赛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已学习的运动技能灵活地应用到比赛中,做到学以致用。针对一些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不够熟练、无比赛经验等情况,教师可在比赛过程中提醒或提示学生技术动作名称,帮助学生做适当的调整和决定,完成运动动作。比如打气排球,当球过网时,提醒学生拦网或垫球。当发现学生站位不对时,提醒学生站对位;当发现学生动作不规范时,适时利用暂停的机会当场示范,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地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当发现学生的防护意识不强时,及时提醒学生拦网或进行移位防护,以便把球拦过对方,或者能垫住球把球送到二传手手中。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运动技术动作,当发现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时,要适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当发现学生的动作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巧。在比赛中,技术动作千变万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技术技巧。当发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运用一些技巧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分数,并计入积分情况表。
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教师要把控好规则,并视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当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再增加难度。原则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而定比赛的规则和判定的尺度。对基础好的学生,在判罚尺度上略严格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判罚尺度上略松些。其目的是使比赛顺利进行下去。只有比赛能顺利进行,学生才有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快乐。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规则判罚尺度也越来越严格。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比赛紧凑高效,因此比赛方法可以不完全按照竞赛规则执行,由教师灵活安排。比赛方法,如比赛时长和比赛分数等,可根据班级分组情况来决定。原则上,规定在限定的时间或取得的分数内完成比赛。只要学生能基本运用所学技术、掌握比赛规则即可。各班因项目、队数而异采用不同的比赛方法,如表2所示。
(三)赛后评价
比赛结束后的评价有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及教师点评等学习评价方式。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学习评价,以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的情况,便于后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学生要从个人技能及规则的掌握和运用、团队战术运用及配合、团队合作精神、参与态度、比赛表现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互评。教师针对各队比赛表现进行点评。教师着重从学生个人技能、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体育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点评,以使学生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使其有练习和发展的目标。
三、实践效果及反馈
学生学习结束后,笔者认真查看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并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全员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比赛实践的效果。
从结果来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线上数据反馈看到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完成率为100%,问卷调查中87%的学生认为使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学习运动技能和规则更有趣,学习效果也更好。在“教会”环节,混合式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中职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比赛打基础,做到以学促赛。
积分制教学比赛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更勤奋地练习。教师把课堂教学比赛贯穿在全学期中,使各个小组都有多次机会争取得到好名次。84%的学生认为比赛机会多,很公平。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主力队员,所以每个人的運动技能水平与团队的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课余时间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80%的学生会约同伴一起练习个人技术。所有学生认为通过课后大量练习,个人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93%的学生能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技术短板,从而使后面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贯穿全学期的课堂教学比赛能做到常赛。以两到三个技术动作学习作为一个学习单元,两到三次课安排一次教学比赛,全学期比赛频率为0.2左右,使学生学习技能、掌握规则、技能运用更具连贯性。82%的学生认为经常比赛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刚接触这项运动时更有热情。积分制教学比赛与学生期评成绩挂钩,占考试成绩的25%—30%,因此学生非常重视,课后除了练习个人技能,74%的小组都开展团队配合练习。
赛后评价有利于师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84%的学生认为自评能够帮助自己认清优点与不足,91%的学生认为学生互评能够看到同学的闪光点,80%的学生认为教师点评更全面、更到位。
体育精神得到培养。89%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使自己更有责任感,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更强;8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更认真,自信心更强;69%的学生认为经常比赛使自己心态更稳定,比赛胜负结果对自己的影响变小;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在比赛中不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贯穿全学期的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比赛可以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目标,积分制使课堂教学比赛更具连续性。课堂教学比赛消除了学生对比赛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学到技能、掌握竞赛规则,培养了积极进取、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增强了自信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李林,刘昕,宋会君,董翠香,唐炎,柴娇.体育学习中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8(6).
【作者简介】刘 敏(1976—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广播电视学校,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责编 李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