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刺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体会

2021-01-10何燕玲王瑶向建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
关键词:脾经任脉膀胱经

何燕玲,王瑶,向建茂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广西 南宁)

0 引言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症,以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明显减少、严重者拒绝进食等为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段多见于1~6 岁,归属于祖国医学“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纳呆”等病症范畴[1]。若调理失当,本病容易反复发作,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并导致罹患他病[2-3]。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着重恢复小儿消化功能,主要以补充微量元素和调节肠道菌群等方法为主[4-7]。祖国医学治疗小儿厌食症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内服中药方剂有保济丸、厌食散、枳实导滞丸、肥儿丸等,外治法有点刺四缝穴、小儿推拿、脐腹温灸等[8-11]。本院中医科在临床上应用毫针毛刺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且此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儿依从性高,现将临床体会探讨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不和。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脾运失健、胃纳失职,而形成厌食。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他病伤脾、药物碍脾等,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而致厌食;或因小儿神气怯弱,再加上外周自然环境或生活环境引起的惊恐等情志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木旺乘土亦可形成厌食。

2 毛刺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2.1 理论依据

本疗法主要应用毛刺法,循经点刺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相应皮部穴位,激发经气向脏腑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毛刺法首见于《灵枢·官针》,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12]。《素问·皮部论篇》:“凡十二经络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因皮部位于机体的最外层,与经脉、脏腑相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3]。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任脉总督一身之阴脉,为“阴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部位为脏腑背俞穴所在地;胃肠居于腹侧,为任脉所经过[14-15]。脾胃为中土,脾升胃降,督升任降,故毛刺上述皮部,可使脾胃气机调和,升降有常,环周有序。

2.2 操作手法

针刺部位:从长强穴开始隔开两三个椎体,点刺督脉和两侧膀胱经一线,直到大椎穴。前部从任脉上的天突到曲骨。上焦:从天突到膻中分成三段各刺一下;中焦以老十针为主要思路:重点在上中下脘、双侧天枢穴以及下焦的气海、关元、中极等穴刺激。四肢部—上肢从肘部曲池和尺泽穴开始沿着大肠经和肺经直到合谷和鱼际穴。下肢从小腿的足三里和阴陵泉穴沿着脾经和胃经直到脚踝上的解溪和商丘穴。把上下肢都均分成3~5 个段点去点刺。

技术要点: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12 mm×15 mm)循经点刺督任二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以及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相应皮部穴位,浅刺入穴位深度为0.3~1 mm,通过提捏针柄,带动皮部向外做小幅度的提拉,使皮肤及皮下筋膜随针提起,得到牵拉和舒张,《黄帝内经》将这次刺法的操作要点形容为“如拔毛状”。毛刺法不需要长留针,通常反复刺激1~3 次后快速出针,以不出血为度。3~5 次/ 周,4 周为1个疗程。

2.3 注意事项

该疗法建议在饭后1~2 h 进行,不宜空腹,过度哭闹、恐惧患儿应安抚平静后再施术,有皮肤病、施术部位较严重破损禁止针刺局部,患有重症心肺疾病、癫痫以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采用本方法治疗。

3 典型病例

陈××,女,3 岁10 个月。2 个月前因患肺炎住院治疗后开始出现食欲不振,纳谷不香,体重增长缓慢,大便稍干,形体消瘦、精神正常,面色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为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给予毛刺疗法,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循经点刺督脉、膀胱经、任脉、脾经、胃经以及大肠经等穴位,重点在上中下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等穴强刺激。通过1 个疗程后的治疗,患儿食欲、食量较前明显改善。后继续巩固2 个疗程,食欲及食量基本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病愈停止治疗。

4 小结

现代研究认为[16],本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消化功能降低以及缺乏硒、锌等微量元素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在于饮食喂养不当、他病耗伤气血、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情志调摄不慎等,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是脾运失健,胃纳失职。故治疗上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主要原则,以恢复脾胃功能为目的。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任脉为“阴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阴血;足太阳膀胱经所循行的背部第一侧线为五脏六腑的背俞穴所在地;胃肠居于腹内,为任脉所经过。足太阴经、足阳明胃经穴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毫针点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上穴位取“同气相求”“培土生金”之意。脾胃为中土,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通过循经点刺督任二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等相应皮部穴位,通过皮部-经络-经脉系统,根据小儿生理特点,生机旺盛、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皮肤稚嫩敏感,用细如发丝的针具,点剌患儿皮肤表层,剌激经络及穴位,激发经气向脏腑传导,纠正机体阴阳失衡,从而治疗疾病并可以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

毛刺法是一种独特的皮部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篇中的九刺,曰:“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皮部是人体外围的保护屏障,阳气输布于皮部,卫外而为固,并发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皮部对于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经气在皮部传导迅速。应用毛刺针法通过多针浅刺于皮部,使经气沿“皮-络-经-腑-脏”有序传导,可以疏通经络、调整虚实,可以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对小儿厌食症疗效更佳。且毛刺法采用快进快出,丛针浅刺的刺激方法,疼痛极为轻微,可避免患儿因恐惧针刺而不配合治疗。该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痛苦少、依从性高,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种绿色好疗法,值得进一步的总结研究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脾经任脉膀胱经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调好脾经身体棒
常推脾经孩子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