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一起新冠聚集疫情调查处置分析报告
2021-01-08桂定平刘萍古锴悦
桂定平 刘萍 古锴悦
【摘要】2020年1月26日、27日,我中心检出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2例病例为堂兄弟关系且存在密切接触史,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涵【2020】41号),符合聚集性病例定义。按照《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试行)》要求,本次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我中心在诊断结果后2h内(2020年1月27日19:46)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上对本次疫情进行规范报告。本次疫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末次病例(2月3日)发病至今,密切接触者中再无新增病例报告,所有病例治愈出院,且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已结束医学观察,解除隔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疫情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关键词】新冠疫情;聚集性;调查处置
[中图分类号]R181.3:8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1-0184-03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min、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为1~14d,多为3~7d;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随着疫情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1 基本情况
患者向某某1(男,35岁),2019年1月19日从武汉自驾返垫,返垫前在武汉市汉阳区经营牛肉面馆。患者向某某3(男,55岁,为患者向某某1父亲),无症状感染者向某2(男,12岁,为患者向某某1儿子),发病前14d未外出。
患者向某1(为患者向某某1堂弟),患者向某某2(男,45岁,为患者向某某1么爸),患者陈某某(女,44岁,为患者向某某1么妈),2019年1月20日从武汉坐自驾车返垫,返垫前在武汉市桥口区从事餐饮服务。
患者向某某4(男,为患者向某某1堂弟),患者向某某5(男,56岁,为患者向某某1二爸),患者寿某某(女,57岁,为患者向某某1二妈),发病前14d未外出。
患者向某某6(男,34岁,为患者向某某1儿子堂弟),2019年1月15日从老挝返垫,返垫前在老挝从事建筑工作。
2 疫情发现经过
患者向某某1于1月19日从武汉自驾返渝,当日16:00到达垫江,1月24日患者出现发热,遂到一个体诊所进行治疗,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由于反复发热,于2020年1月25日到县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血淀粉样蛋白A:10.27mg/L;C-反应蛋白:5.97mg/L;白细胞(HR)5.67×10^9/L;红细胞(HR):5.62×10^12/L:血小板(HR):18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13×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89×10^9/L。CT检查结果显示:右上叶后端小斑片状磨玻璃影。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5日11:53分将情况报告我中心,我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县人民医院及时将采集样品送检我中心。1月26日3:00,我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县人民医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该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患者向某1于1月19日22:00从武汉坐其父亲自驾车返渝,1月20日12:00到达垫江,1月22日和1月23日均与堂哥向某某1共同进食午餐和晚餐。1月25日,向某某1由于反复发热到县人民医院就诊,根据向某某1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密切接触者向某1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月26日下午,社区医生到其家进行体温检测时发现其体温升高:37.8℃,1月27日上午,其在社区医生的陪同下到县医院就诊,经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目7.39×10^9/L,淋巴細胞绝对值1.98×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6.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8%↑,单核细胞百分比1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3%↓,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1×10^9/L,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0.1%。。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下叶前基底部及后基底段均可见密度浅淡增高模糊影。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7日11:30分将情况报告我中心,我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县人民医院及时将采集的样品送检我中心。1月27日19:00,我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县人民医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该患者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1月29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医学随访时发现,密切接触者向某某2、向某某4、向某某5体温均高于37.3℃;1月30日,经我中心检测,患者向某某1密切接触者向某某2、向某某4、向某某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了解向某某1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1月30日,我中心对向某某1密切接触者进行鼻咽拭子采样筛查。1月31日,经我中心检测,患者向某某1密切接触者向某某3、向某2、向某某6、陈某某、寿某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该起事件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疫情。
3 疫情概况
本起疫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9例(1例重症),无症状感染者1例,无死亡病例。
3月5日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患者向某某1、向某某2、向某2、寿某某出院后核酸检测阳性,截止5月17日,所有患者连续28天医学观察无异常,多次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隔离。
5月3日所有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无异常,解除隔离。
4 临床症状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咳嗽、咳痰、头痛、头昏、流涕、咽痛、乏力、胸闷、气促、恶心、鼻塞、寒战、腹泻、腹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等。
5 疫情特征
5.1 指示病例 向某某1,男,34岁,自诉1月24日出现发热症状,在某某私人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由于反复发热,于1月25日到县医院就诊,1月26日,我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临床表现:发热前伴畏寒,无明显寒战。伴咳嗽、咯少量脓痰,伴头痛;伴腹泻,为稀便,每日数次。
5.2 时间分布 本次事件最早发病时间1月24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28日、30日,发病时间分布详见图1。
图1 县黄沙镇向某相关新冠聚集疫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图
5.3 人群分布 该聚集疫情中男性8人,女性2人,男女比为4:1;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57岁。
5.4 家庭分布情况 该聚集疫情主要分布在4个家庭,其中向某某1,向某某2,向某某5家各3人人,向某某6家1人,详见表1。
6 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情况
患者向某某11月26日、3月1日、3月15日、3月29日、4月13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患者向某11月27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患者向某某4、向某某51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患者向某某21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月19日新型冠状病毒单个靶标阳性,县人民医院判定其阳性。
患者向某某3、向某某6、陈某某1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向某21月31日、2月28日、3月6日、3月13日、3月20日、4月2日、4月1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月20日血清标本IgG抗体阳性。
患者寿某某1月31日、3月10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7 诊断及事件性质判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判定此次事件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疫情。
按照《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分级标准(试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我中心请示县卫健委、市疾控中心,事件级别定为未分级。
8 暴发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引起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原因可能为:①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②患者向某某1于武汉市汉阳区开牛肉面馆,向某某1感染病毒后返垫发病;③向某某1返垫后在垫江与家人多次聚餐,是造成本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9 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为了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我中心提出了以下控制措施:①启动县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预案,启动日报告制度;②患者先后转定点医院一县人民医院、重庆市公共医疗救治中心隔离治疗;③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采样送检,进一步筛查确诊;④县人民医院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做好医务工作者个人防护;⑤对疫点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⑥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发热病例监测,做好应急物资储备;⑦建议民众尽量少到人群聚集场所,不要参加公众庆祝或宴席活动,减少接触疫情风险。
10 经验和不足
10.1 经验 ①疫情反应及时:疫情发生后,县人民医院及时通知了县疾控中心,我中心及时前往现场组织流调采样,搜索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验,及时发现潜伏期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控制了疫情态势;②应急队伍健全:县疾控中心及时召集有关专业人员,组建了应急队伍;③物资准备充分:按照疫情处置需求充分准备了各类物资;④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疫情发生后,政府主导、各部门各机构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有序进行,落实到位。
10.2不足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新发传染病,社会对于该病的认识仍存在局限性;②个体诊所普遍对传染病诊断报告意识不强;③联防联控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11 事件经济损失及补偿建议
本次疫情对患者家庭、县人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约150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12 控制效果评估
我中心接到疫情信息后,及时组织疫情处置人员前往现场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工作,核实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具体情况,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检验,及时发现潜伏期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同时采取了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态势。本次疫情累计报告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重症1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死亡病例发生,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解除隔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罗琳,曾晓进,廖欣,等.新冠肺炎疫情期公众疾病认知、应对方式及锻炼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2).
[2]張伟涛,郝学安.关于济宁市嘉祥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报告[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8,7(4):165-166.
[3]张丹,张慧玲,琚娟娟.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9):174-175.
[4]刘钢,马振莉.凌源地区一起家庭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3).
*通信作者:刘萍,重庆市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