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泰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验
2021-01-08周国徽李向欣郝小刚闫宏旭张鹏飞李跃飞
周国徽,李向欣,郝小刚,闫宏旭,张鹏飞,李跃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1]。主要常见临床症状为腰背肢体疼痛,甚至身体短缩,驼背,病理骨折等表现。我国历代医家将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痹”等范畴[2]。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大大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一直被医学界关注及研究。
张文泰教授吉林省名中医,骨伤科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一直从事骨伤科的教学、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4],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和治法方药有独到的见解。张文泰教授结合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在临床中从“虚”“瘀”两方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提出“肾虚血瘀理论”,创立补肾健脾活血治法,组方骨痿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本文将归纳总结张文泰教授在诊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
1 病因病机
1.1 虚是根本内因
张文泰教授提出骨质疏松症因“虚”导致,虚是根本内因,五脏的精、气、血的亏虚均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其中,肾脏亏虚为之根本因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中精气为生发之源。然而肾精亏少,不能濡养骨髓,精气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骨代谢,导致骨量减少而发生疏松,正如《素问·痿论》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5];脾胃虚弱是重要原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五谷,化生气血,然而骨髓的充养除先天肾精以外,还赖于后天气血津液的给养,先天与后天互相补给。《灵枢·决气》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6]。张文泰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虚”的辨证,以脏腑辨证为基础,以精、气、血辨证为中心、为要点。
1.2 瘀是关键病机
张文泰教授提出“瘀”是骨质疏松症的关键病机。《素问·上古天真论》载:“女子……七七,经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5]。张文泰教授认为虚可致瘀,而瘀亦可致虚,瘀既可以影响气血的运行,又影响新的气血产生,瘀可加重虚,虚进一步导致瘀,两者形成“虚”“瘀”恶性循环。所以张文泰教授总结出骨质疏松症之虚实辨证为:气血亏虚、血瘀气滞,虚瘀夹杂之复杂病机[7]。
2 治则与方药
2.1 “补肾健脾、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
《素问·藏象论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素问·痿论》指出“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说明骨与肌的充养有赖于肾中精气及脾气的化生气血,精、气、血充沛,骨髓充养,骨乃坚固,精、气、血亏少,骨髓失养,发为骨痿。同时,“经热则痹,络血则痿,邪中于经则痹,邪中于络则痿也”,引起经络痹阻,骨髓失养,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从而产生腰背膝酸软、关节筋骨疼痛[8]。张文泰教授勤求古训先言,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治疗本病应以“补肾健脾、活血通络”为治疗的基本法则,根据此基本法则,并通过多年临床经验研究总结,独创经验方--骨痿方(骨痿胶囊)来治疗本病,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经典名方,并已成为院内制剂用于临床。
2.2 骨痿方为基础方药
骨痿方药物组成及方解:龟板、鹿茸、人参、补骨脂、狗脊、菟丝子、当归、三七、茯苓、水蛭、鸡血藤、砂仁。在基本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减。肾阴虚者,可酌加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脾肾阳虚者,可酌加附子、肉桂、桂枝、党参等;血瘀气滞者,可酌加赤芍、川芎、柴胡、香附、苏木等[9]。
方中龟板、鹿茸共为君药,龟板补肾阴而充髓生骨,滋养肝肾阴,潜降肝阳;鹿茸补肝肾,养精血以生髓,强壮筋骨,主要壮肾阳,助阳起痿;此二者血肉有情相互为用,可以补充及调节肾中阴阳,维持阴阳平衡,促进生化气血,填精溢髓,充养筋骨,则骨强而筋柔,疾病可愈。人参、补骨脂、狗脊、菟丝子共为臣药,人参大补元气,也可补脾胃之中气,促进气血化生,可以补后天而益先天,补骨脂具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狗脊强肝肾、健骨、强腰膝,菟丝子可补肾中阴阳、养肝阴、补脾胃,上述诸药可助君药补肝肾、强筋骨,又可以健脾胃,君臣共力,促使筋骨强壮,去除病疾,茯苓、三七、当归、水蛭共为佐药,茯苓健脾渗湿,通经健骨,防滋补太过而敛邪,使本方补泻兼顾,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当归补血活血,水蛭破血逐瘀,通络和营,以上佐药助诸臣药,使补而不留邪,活血而不伤正,标本兼治,相得益彰。砂仁、鸡血藤为使药,砂仁醒脾健胃、助行药势,鸡血藤活血舒筋,可助群药直达病所,上诸药扶正而不敛邪,标本兼顾,补泻同用,共奏补肝肾,健脾胃,壮骨生髓,活血通络之功。
3 医案举例
患者李某,女,76 岁,2018 年9 月初诊。患者自述腰背部疼痛2 年,加重1 个月,现症:腰背部酸痛,腰膝酸软,骨节酸痛,腹胀满,少气乏力,遇劳更甚,舌质暗,舌苔少,脉沉细。专科检查:脊柱略后凸畸形。活动度轻度受限。腰背部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侧直腿抬高试验(-)。自带骨密度测定示:骨质疏松(重度)。腰椎正侧位片:腰椎退行性变,腰1 椎体略楔形变。西医诊断: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辨析:患者为老年女性,症见腰背部酸痛,腰膝酸软,遇劳更甚,可见肾气亏虚,精血不足;腹胀满,少气乏力,舌暗红,舌苔少,脉沉细,为脾虚,血瘀气滞之象,故辨证为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的骨痿。治以补肾健脾、活血通络为法,方用骨痿方加减,方如下:龟甲20 g、鹿茸10 g、熟地黄20 g、补骨脂10 g、鸡血藤15 g、茯苓20 g、炙黄芪30 g、三七10 g、鲜水蛭10 g、砂仁15 g、人参9 g、白术15 g、菟丝子15 g、地龙10 g、当归15 g、枸杞子15 g、川芎10 g、赤芍10 g,上药7 付,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一周后来诊,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略减轻,骨节酸痛等略缓解,略感少气乏力,遇劳加重、腹胀满等症仍在。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患者主证仍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枳壳10 g、厚朴10 g,和砂仁,茯苓下气除满、和中化湿。上方加味后续服7 付。
三诊,患者再一周后来诊,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进一步减轻,骨节酸痛,少气乏力等明显改善,腹胀满症状明显缓解,舌淡红,苔薄白,脉平缓有力。主证仍在,上方减少补气温中之品用量,鹿茸5 g、炙黄芪20 g,腹胀满症状明显减轻,减少下气除满之物用量,枳壳7 g、厚朴7 g,上方减量后续服7 付。嘱患者适当晒太阳,加强功能锻炼,做拱桥锻炼,佩带腰围行走。
后患者再无复诊,电话随访,患者自述症状明显缓解。
按语:患者李某,女,76 岁,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西医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肾虚血瘀,治以补肾健脾、活血通络为法,方中鹿茸善补督脉,统一身之阳,龟板善补任脉,统一身之阴,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补骨脂、熟地、菟丝子、枸杞子补益肝肾;茯苓、白术、砂仁健脾和胃,补益后天之本;炙黄芪、川芎、人参、三七补气行气,以防滋腻太过。当归、水蛭、赤芍、地龙活血化瘀。诸药合用,以补肝肾、健脾胃、活血舒筋壮骨。二诊患者腹胀满症状仍在,给予枳壳、厚朴,以下气除满,合茯苓、砂仁健脾和胃。三诊,患者腹胀满症状明显减轻,故减少枳实、厚朴用量。
综上所述,张文泰教授从“虚”“瘀”两方面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提出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强调精气血要素,从精气血虚、气滞血瘀两方面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辨证,提出“肾虚血瘀理论”,治疗上调节五脏气血,活血通经脉,强调整体观念,虚实结合,标本兼顾,创立补肾健脾活血治法,同时重视功能锻炼,未病先防,更好地指导临床,有利于中医药优势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