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硝唑和Vitapex 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40 例
2021-01-08邵萍
邵萍
(安徽省六安市世立医院 口腔科,安徽 六安)
0 引言
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是儿童乳牙的常见病变类型,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炎性病变加剧,患儿的患牙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牙龈出现肿胀的情况,牙功能受损,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为根管治疗,Vitapex 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都是常用的根管填充剂[2],为研究对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采用甲硝唑和Vitapex 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40 例患者展开分组治疗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40 例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为本次研究资料来源,所选患儿皆符合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患儿的患牙皆具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和牙龈肿胀的症状[3]。将40 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类法划分为A1 组(30 颗患牙)和A2 组(28 颗患牙)各20 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研究资料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皆通过X 线片来观察了解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性病变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常规开髓、扩根,将根管内的坏死牙髓清除,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恒牙胚,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根管及窦道,之后将根管做干燥处理并测量根管填充的长度,做好常规消毒,确保窦道通畅。A1 组患儿使用Vitapex 糊剂一次法根管填充,先将Vitapex 糊剂注射器的尖端位置插入至根管根尖的1/3 处,然后手动加压,将糊剂慢慢注入根管内,发现根管口有糊剂即将溢出时就可慢慢停止注射,移出注射器后,将根管内多余糊剂清除,可保留少许在乳磨牙髓室底,便于封闭位于髓底的副根管口;A2 组患儿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一次法根管填充,将糊剂导入光滑髓针之后再行填充操作,直至填满根管。两组患儿均使用玻璃离子充填,填充完成后通过X 线片了解根管填充情况。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成功和失败情况,分别进行2 次随访,治疗后2 周和治疗后6 个月。治疗成功:患儿的牙痛和牙龈肿胀消失,恢复正常牙咀嚼功能,X 线片显示根尖周炎性病变消失;治疗失败:患儿患牙出现异常松动,牙痛和牙龈肿胀无任何改善,X 线片显示根尖周炎性病变加重[4]。
(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根管填充情况,主要分为超填、适填和欠填三种情况,超填和欠填都为填充不合格。填充不合格=(超填+欠填)/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成功和失败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后2 周和6 个月随访调查显示,相较于A2组,A1 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更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成功和失败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儿根管填充情况对比
通过X 线片展示,相较于A2 组,A1 组患儿的填充不合格率更低,填充效果更为理想,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根管填充情况对比[n(%)]
3 讨论
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乳牙牙齿结构和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结构与成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发育还不够完善,牙髓和根尖周组织很容易受到损伤,引发根尖周炎性病变,并且容易穿过牙槽骨侵害到牙龈形成窦道,导致患牙发生剧烈疼痛和牙龈肿胀,使患儿的牙功能受到较大损害,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5-7]。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和Vitapex 糊剂都是当前常用的根管填充材料,前者pH 值呈弱碱性,对组织的刺激作用较小,对患牙有较好的安抚和收敛作用,但抗菌效果较弱,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成效。而Vitapex 糊剂是一种新型的乳牙根充糊剂,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碘仿等,这些成分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可以被自然吸收,并且具有很好的防腐祛臭、抗菌消毒以及防止渗出的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牙根尖组织修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乳牙根充糊剂。经过治疗后2 周和6 个月随访调查显示,相较于A2 组,A1 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更高,填充不合格率更低,填充效果更为理想,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40 例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采用甲硝唑和Vitapex 治疗能够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根管填充超填和欠填的现象,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